
加快推进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行动计划印发
3年,推动广州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60家,到2022年,广州上市公司将达240家。
7月7日,记者从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官网获悉,《广州市加快推进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下称“《行动计划》”)正式印发,在去年提出3年新增30家的上市“小目标”基础上再次加码。
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广州累计培育境内外上市公司187家,总市值约2.7万亿元,还有一批拟上市后备企业正在培育申报中。
新兴产业领域新增上市公司占比超30%
根据《行动计划》,广州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将同步提升。到2022年,全市累计境内外上市公司达240家,上市公司质量和综合实力整体提高。
同时,广州希望上市公司的产业带动作用将明显提升:到2022年,争取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和IAB、NEM、超高清视频、集成电路、5G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新增上市公司占全市新增上市公司的比重超过30%,汽车、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的上市公司继续发展壮大。
广州为何提出这样的《行动计划》?记者了解到,广州企业上市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如上市公司的数量、总市值、综合实力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拥有关键核心科技专利技术的优质企业偏少,各区上市公司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
与此同时,市场环境也为广州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土壤。今年3月1日,新《证券法》正式施行,我国资本市场加快深化改革,科创板注册制试点、创业板制度规则适度放宽、新三板陆续出台多项制度并设立精选层、出台再融资新规等政策为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提出企业上市行动路线
在内有短板外有机遇的叠加之下,广州对上市公司的培育制定了明确的行动路线。
广州提出启动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全方位打通企业上市渠道、积极发挥上市公司产业引领作用、优化企业上市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广州资本市场国际化水平的五大行动路线。
具体而言,广州将按照培育一批、成熟一批、上市一批的思路,搭建企业上市综合服务平台,会同各区、各市直相关产业部门对规模以上企业和市场前景好、持续经营能力强的企业进行摸底、调度和筛选,根据广州产业发展方向和区域发展重点,分类分层建立拟上市企业库,构建符合上市规律的培育机制。
面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深化改革的最新动态,广州将做到境内外上市并举,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精选层公开发行等市场板块并重:重点推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好、盈利能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在主板上市;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上市及新三板精选层公开发行;鼓励外向型或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企业到香港等境外资本市场上市。
上市公司在产业发展中具有引领作用。对此,《行动计划》提出,广州将支持上市公司依托资本市场在产业协同联动、设施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实现突破,加快形成上市公司与配套企业联动发展格局。继续与境内外证券交易所及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合作,发挥好沪深交易所、新三板驻穗机构的作用,引导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强化市场服务,推动企业加快改制上市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首次提出开展企业上市品牌建设。广州确定“领头羊”作为广州上市工作的品牌,源自广州羊城,立意为市场的排头兵,将广州企业上市工作的目标、举措和保障等内容凝聚为广州品牌,能够形成共同的价值导向和情感认同,不断扩大广州资本市场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