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11月,民科园管委会组织园区重点企业,参加广东省应届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图为企业人员与毕业生面谈。(资料图片)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民科园在政策指引下,从园区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广纳英才、优化服务,搭建出更多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人才集聚助推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成效显著,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截至去年,民科园“四上”企业人才总量超过5万人。在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的背景下,园区创新主体活跃度持续提升。
牵线搭桥 为园区企业广纳英才
广州理工学院应届毕业生陈建哲没有想到,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特殊年份,不用奔波于各个招聘会现场,在学校里的招聘会就能应聘到心仪的企业。
为克服疫情对园区企业招工的影响,民科园管委会建立了校企人才培养及校园招聘协同机制,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队伍保障。目前,民科园已与各类高校达成校企合作,打造人才培训基地,开展产业孵化培育、产学研合作等,吸引优秀毕业生到民科园发展,为园区企业输送各种实用性技术人员、销售人员及一线技工等。
与此同时,民科园管委会还积极谋划,主动征集园区企业人才需求在海交会上发布,并带领企业参加海交会现场展示,打造支撑园区企业创新发展的高质量人才队伍。参加海交会的人才主要包括高层次人才、科研机构专家、知名企业负责人、海外杰出华人华侨等。“企业发展势头越强劲,对各类高精尖人才的需求更迫切。”民科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民科园管委会的牵线搭桥,不仅为我们招引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渠道,而且有了政府‘背书’,我们与优秀人才之间也能更快建立信任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接洽和合作。”广州市红日燃具有限公司负责人刘艳春说。
去年上半年,线下招聘受疫情影响被取消,民科园联合南方人才市场举办了多场线上招聘会,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缺口。疫情缓解后,民科园会同市工商联举办了“广州名企进广大”系列供需对接活动,并与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接,向对口帮扶地区推送就业岗位,搭建优质企业与高校毕业生、贫困人口双向对接的服务平台,切实解决民科园企业招工难题。
截至去年,民科园“四上”企业人才总量为50133人,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5人;博士26人、硕士研究生514人,专科以上学历人才占比30%;园区企业吸纳海外归国人士就业43人(含港澳台地区);园区企业获奖市“1+4”、区“1+3”人才政策人数257人,白云区云聚英才卡获得人数14人。
回应需求 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引进人来,也要留住人才。近年来,随着园区优质企业的落户扎根,企业人才对人才入户、子女入学、配套住房、公共交通等的需求大增,民科园积极落实各项人才政策,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让人才来得了、留得下,更发展得好。
去年8月,广州耐为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高管陈周伟松了一口气,他的户籍不在广州,孩子上学的问题成为了他的烦心事,民科园了解到情况后,主动为其解决了孩子的入学问题。
“来白云十几年了,在这里工作、买房、生孩子,也享受到了白云区各项人才福利待遇,民科园的创业和居住环境也越变越好,而且白云的人才政策和服务,给我的创新团队带来的帮助很大。”广州绿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陶美华于2011年创办公司,专注于安全健康植物染发剂的研发,2016年获评为白云区创新领军人才。
据了解,民科园积极落实区人才引进、子女入学、入户等相关服务政策,指导园区89家企业申请342个子女入学指标,民科园人才专户服务123家企业共523名人才,通过区总量控制入户政策帮助140位人才入户广州。去年兑现“四上”总部高管补贴1785万元,拟兑现龙头骨干高管补贴1614.8万元。
为了进一步助力人才素质提升,民科园还为企业提供多元化人才服务,举办民科园企业大学堂,内容涵盖宏观经济分析、中高层人员管理技能等多领域,成为园区企业高层次人才的常规活动。该培训品牌于2019年被中央统战部列入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重点项目。去年疫情期间,民科园通过线上直播扩大培训覆盖面,累计超10万人次参与。自2016年开办至今,民科园企业大学堂已举办39期,参训总人数超10.85万人次。
“企业大学堂是我们公司管理层每年必参加的培训项目,能够让大家从更广阔的视角来获得提升。”广东尚品服饰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忠武说。
针对园区公共交通不完善、员工出行不便的情况,民科园从2016年开始,投入纯电动车开通服务企业交通车,从最早开通一条地铁接驳路线、3条市区路线,投入车辆10台车(6台大巴、4台中巴),到现在开通5条地铁接驳路线、4条市区接驳路线,投入车辆51台(13台大巴、39台中巴),服务园区企业员工2.2万人交通出行。
创新发展 人才支撑作用发挥显著
今年年初,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召开,广州市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研发部负责人陈建军被授予“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劳动模范”称号,这也是陈建军获评“广东省劳动模范”后斩获的又一省部级荣誉。
人才蔚,则事业兴。陈建军在中国密封胶行业龙头企业白云化工的研发岗位上工作了16年,带领公司科技人员持续研发创新,开发出一系列引领行业发展的新产品并实现产业化,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市场的局面,使公司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期间,陈建军还创新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为公司培养了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管理型、技术型人才。
企业研发人才集聚,助推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成效显著。如今,一批像白云化工一样的高新技术企业正在园区茁壮成长,成为民科园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据悉,民科园园区全社会研发费用达12.9亿元,同比增长8.6%;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去年园区企业累计获得专利7125项,软件版权1979项,参与标准制定219项,其中白云化工参与制定的国家及行业标准几乎涵盖所在行业内所有标准领域;白云电器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白云化工两项发明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区内企业累计注册商标超过6000件,各类省级名牌95个,驰名商标9个。
随着白云区“一园一城一示范区”重大平台建设的加速推进,民科园也进入开发建设的关键期、攻坚期,在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的背景下,园区创新主体活跃度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园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2家,达到232家;新增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12家,达到53家;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51%,提升近5个百分点;新认定1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孵化器,新落户1家新型研发机构,新建立8家工匠培育室。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民科园落实改革创新“三年计划、五年规划”的关键之年,民科园将聚焦中心工作,持续推动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人才服务质效、人才集聚平台、人才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人才到民科园创新创业,努力打造人才发展环境最优、人才引领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