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善空气质量 广州何以有为?
奋进“十四五”,一个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广州呼之欲出。
当治污攻坚进入“深水区”,广州将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有更大作为,以期焕发云山珠水、吉祥花城的无穷魅力。
近日,广州市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环境治理工作推进会。会议一口气提出六个“更大作为”:一是要在改善空气质量上有更大作为,二要在改善水环境质量上有更大作为,三要在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上有更大作为,四要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上有更大作为,五要在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上有更大作为,六要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上有更大作为。
几个“更大作为”无疑凸显出广州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未来,广州将如何发力?南方日报推出报道关注广州空气质量改善和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敬请垂注。
傍晚,驻足珠江,夕阳西下,红霞漫天,美不胜收。前不久,“广州晚霞”多次登上热搜,人们打开朋友圈,满眼都是“晒晚霞”。
绚丽晚霞与广州空气质量向好有关。
今年1—6月,广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AQI达标率)为86.7%,6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2.5平均浓度26微克/立方米,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最优。去年,广州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并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最优,PM2.5浓度再创新低,实现连续4年稳定达标。
近日,广州市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环境治理工作推进会,提出要在改善空气质量上有更大作为。面对广州设定的“十四五”生态目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碳排放力争率先达峰,广州在改善空气质量上将有怎样的作为?
源头替代:VOCs整治成重中之重
每周,林均衡都要爬到60米高的烟囱上,将长约1米的采样器深入到烟囱中,对排出的气体进行检测。这样的检测每周两次,风雨无阻。
林均衡测出的数据会反馈到实验室里。在这个实验室的显示屏上,每隔数分钟,一条蓝色的波浪线更新一次,这条波浪线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检测系统的一部分,可实时监测VOCs浓度。
这一实验室位于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广汽本田”)的黄埔工厂,是该公司建立的行业首个环境实验室,今年1月刚投入使用。林均衡是该实验室的分析员、质量监督员。该公司的VOCs在线检测系统已与广州市、广东省和国发平台联网。
何为VOCs?根据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官网介绍,VOCs为可挥发性有机物的总称。作为臭氧和PM2.5的关键前体物,VOCs来源涉及行业达数十个,排放量比较大的有喷涂、家具制造以及石油石化行业等等。
VOCs治理难度如何?
举例来说,在使用化妆品的过程中甚至都存在VOCs的排放情况,有些植物也会散发出VOCs。同时VOCs涉及行业多,去年的数据显示,广州396家重点监管企业就涉及了14个行业。有专家认为,控制VOCs的排放比控制PM2.5污染更加困难。
汽车是广州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而汽车涂装工艺中会使用大量有VOCs的油性涂料。作为广州本土汽车的龙头企业之一,广汽本田年产量达77万辆,如何做到对涂料的控制?
据广汽本田安全环保部安全保卫科科长常春介绍,在源头控制方面,黄埔工厂涂料车间采用4C2B工艺,采用机械手静电喷涂,降低涂料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原材料使用方面,水性涂料使用量占比约87%。在使用水性涂料后,单位面积VOCs排放量从42g/m2降到了16g/m2。
“在整个VOCs管控方面,我们做到了一个负压密闭。”据该公司安全环保部节能环保科节能环保1系系长区润桦说,VOCs物料存储于密闭容器中,输送、工艺等过程也均在密闭空间内,减少VOCs的无组织排放。
2018年6月,广汽本田的黄埔工厂的清漆喷房废气RTO投入使用,这一项目投资额达到967万元,每年可以削减73.34吨的VOCs,排放浓度降低约90%,该项目也被写入生态环境部2018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大气污染防治领域)》中。
广汽本田近年每平方米涂装面积VOCs排放量从2011年的30.6g下降到了6.5g,VOCs综合整治中日环境示范项目已落点广汽本田。常春透露,广汽本田的VOCs管理技术已作为优秀案例推广至日本。
不止是广汽本田,“十三五”期间,广州累计推动超过1500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推行清洁生产的力度、企业数量和涉及的行业等均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广州不断深入推进VOCs治理。去年,广州也对396家重点监管企业开展了可挥发性有机物销号式综合整治执法。今年,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又组织开展印刷行业可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完成第三批重点企业销号式整治135家。
“实施源头替代是目前来看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国目前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比例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偏低。”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区域环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黄继章表示,广州VOCs治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VOCs涉及的企业可以用量大面广来形容,企业低挥发性原辅材料的替代不足,生产工艺的清洁化水平不高,治理水平也参差不齐。
在这样的情况下,黄继章认为虽然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会增加企业成本,但企业在环保治理、运营成本方面会有明显的下降,还能减少末端治理带来的碳排放。“从源头方面治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提升。”黄继章说。
就在不久前,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刚召开了广州2021年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治推进会。
会上提出,要将可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工作作为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可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源头替代,挥发性有机物物料储存、转移和输送,无组织废气收集管控,末端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及台账记录等方面指导帮扶企业落实可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要求。
减煤降碳: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当前,广州环境空气质量个别指标达标的基础仍不稳固。
“主要因为广州机动车、船的排放量比较大,广州是全国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港口吞吐量在世界排名前五,现在的交通运输结构还是以公路运输为主,包括柴油车还有船舶的排放,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黄继章认为,空气质量个别指标达标基础不稳固的原因之一在于机动车船的排放量较大。
对于这一问题,广州正坚持“减煤、控车、降尘、少油烟”总体工作思路。可以看出,在这一工作思路中“减煤”位列第一,深化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行动是广州的重要任务。
降低煤炭消费量也是实现“碳达峰”这一目标的重中之重。有业内人士认为,大气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有着共同的“症结”,比如,在使用化石能源时,不仅排放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也会释放出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
在我国多次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在今年5月,广州市委、市政府会议也提出“大力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加强绿色低碳重大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
而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时期的规划目标之一是,到2025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碳排放力争率先达峰。
敢于提出“率先达峰”是因已有基础。“十三五”期间,广州GDP年均增长6%,而碳排放强度大幅下降。2019年,广州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5年下降25.4%,这一年广州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广东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79.8%和42.5%,碳排放总量趋于平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初步脱钩。
交通领域也在减排降碳。
目前,广州累计推广应用纯电动公交车12821辆、纯电动巡游出租车14659辆;持续加大柴油货车监管力度,抽查用车大户179家、抽检道路行驶柴油车13963辆、遥感监测柴油车约63万辆次。截至2020年底,广州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达61.2%,城市轨道营运总里程达546.6公里(含有轨电车),排名全国第三。
“煤炭减量方面,‘碳达峰’‘碳中和’的一个方向就是要调整能源消费的结构,包括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来实现煤炭的减量。”在黄继章看来,可以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实现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协同减排。
扬尘治理:“绿色天幕”守护广州蓝天
“绿色天幕”覆盖建筑基坑,由防尘网和矩阵式喷淋系统等共同组成智能化体系实现100%防尘降噪……今年7月,广州市海珠区在全省首创的基坑全封闭式绿色巨幕智能防尘降噪系统正式亮相,实现扬尘治理全覆盖。
在广州地铁十一号线赤沙车辆段项目工地,地铁施工如火如荼进行中,新增的检测设备则实现了对噪音扬尘数据的24小时实时管理和预警,精细化管理让绿色环保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
工地扬尘是造成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创新打造扬尘控制系统,落实落细扬尘防治“6个100%”各项要求,广州实现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为建设美丽广州树立新标杆。
赤沙车辆段项目位于海珠区,既要保障施工高效高质完成,又要做好扬尘控制,这为施工项目组带来了新的挑战。
曾经,扬尘与噪音引来施工周边小区居民的投诉,而今,赤沙车辆段项目参建各方,不仅应用了智能化手段,还建立联防联控的协调工作机制,采取一系列创新“组合拳”争创“绿色环保工地”。
绿色巨幕防尘系统100%防尘降噪,防尘喷淋系统100%覆盖建筑工地高效降尘,电子联单抓拍系统、泥头车抓拍系统、GPS云平台监控系统从源头防治超载及环境污染……打赢“蓝天保卫战”,强化监测治理,智能化手段来助力。
“广州地铁十一号线建管部成立了赤沙车辆段区域施工项目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管控小组,不定期巡查赤沙周边小区,了解噪音、扬尘对居民的影响,接受居民反馈的意见。”赤沙车辆段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积极管控、智能监测治理、协调沟通等“组合拳”之下,有效确保项目的环境治理和文明施工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广州已建立全市建设工程扬尘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多部门形成监管合力。对扬尘污染“零容忍”,加大扬尘污染控制力度,组织夜间暗访抽查、交叉检查和联合督导,严肃查处扬尘污染问题。
在黄继章看来,“十三五”时期,广州制定6个100%的管理标准,为扬尘治理打下良好基础。面向“十四五”,广州可从压实工地企业的主体责任、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监管职责等方面加强联动,对一些整改不到位不及时、问题比较严重的行为进行曝光,列入招投标黑名单。
成绩值得肯定,问题也不应忽视,广州改善空气质量将有更大作为。
未来,据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广州将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继续组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的9方面55项重点措施,加强扬尘监管,至少每周开展一次建设工程专项整治行动。深化机动车等移动源污染防治,今年推进约900辆老旧营运柴油车淘汰,完成3000辆巡游出租车纯电动化,持续开展用车大户入户检查和道路抽检。开展印刷行业可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完成第三批312家挥发性有机物企业销号式整治,巩固1000余家可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及565座加油站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