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日,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读懂广州专题研讨会“营商环境与城市发展”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白云区委副书记邱之仲以《以一流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建设》为题在会上进行了分享。
白云区位于广州市中部,面积接近8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74万人(据七人普统计15—59岁人口占79.9%),作为广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青春”的中心城区,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城市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当前,白云聚焦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狠抓制度供给、数字赋能、平台建设和环境提升等工作,全面打造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
突出制度供给
打造高水平的创新白云
“十三五”期间,白云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今年前三季度增长10.6%、增速排名全市第三;连续5年上榜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连续3年上榜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区,位列2021年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第七。
这得益于白云区突出抓好制度供给,打造高水平的创新白云。白云区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成立由区委书记和区长任“双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组建全国首家法治营商环境研究院,对标世界银行和国家营商环境评估评价体系,制定出台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以流程再造为抓手深入实施3.0版营商环境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白云区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开展全方位改革,创新清单管理、并联推进、容缺后补、分类审批、帮办代办等做法,开办企业最快两个小时办结,重点项目从落地到开工建设时间压缩一半以上,华为、中化建、银帝等15宗项目实现落地即开工。同时,出台“1+4+N”惠企政策,今年将兑现奖励企业资金近1亿元,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激发,目前全区注册登记市场主体总量近50万户、稳居全市第二。
近年来,白云区坚持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数字赋能成为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加速器”。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3.0版“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平台已汇聚1680类60亿条业务数据,建设了“AI战疫”、三防、生态、应急等20多个智慧应用场景,实现“一屏观白云、一键连指挥、一门办业务、一网统管理”。同时,白云区还深入推进“不跑少跑、一次办好”政务服务改革,实现1725项政务服务事项100%一次办、1369项跨域通办、1044项“湾区通办”,荣获2020年度中国政博会“四大奖项”。
突出平台建设
打造高质量的活力白云
近年来,白云区坚持把平台建设作为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主抓手,以“一园一城一示范区”等重大平台为牵引,加快构建美丽健康、航空运输与现代物流、智能汽车等六大千亿级和六大百亿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目前,广州民营科技园已迈进千亿级园区、成功创建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广州西岸收储土地近万亩,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连片成片谋划1000亩以上集研发、加工、物流、交易、展贸、金融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重点打造帽峰山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带,培育农业龙头企业60家、数量全市第二,白云新城集聚多家百亿级总部企业,广州设计之都16栋大楼封顶。“十三五”期间,全区477个新招商项目投资额超2300亿元,华为、中关村、北大科技园等龙头企业纷纷落户发展。
与此同时,白云区坚持把城市环境作为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有城有乡、1+1大于2的优势,推动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加快白云国际机场三期、广州白云站、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重大交通枢纽建设。“十三五”期间,白云区新建、改造市政道路162公里、是前5年的4.6倍,建成5G基站超7800个、位居全市前列,拆除违建超3100万平方米,完成“三旧”改造近万亩、“三园”转型超19平方公里,打造了白云大道精品示范路,被评为河长制湖长制全国10个先进县(区)之一,城乡环境面貌实现大转变大提升。此外,白云区还用心用情办好区、镇街、村(社)三级十件民生实事,引进省实、省人民医院等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下一步,白云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标对表广州开展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的新任务、新要求,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奋力将白云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为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