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8月20日至21日,由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学研究基地与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联合主办,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与应用文理学院承办的“中日韩地方学研究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中日韩三国近30家地方学与地方文化研究机构的8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我室馆副主任(副馆长)及曾应枫馆员应邀参加研讨会。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地方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与会学者围绕地方学的学术属性、研究对象、内容体系、研究方法、地方学的内涵与外延、地方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等理论问题,以及地方学的实践应用情况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交流,通过大会报告与评议等形式开展深入研讨,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我室馆曾应枫馆员在会上作“广州学与非遗学理论构建的民间力量”大会发言。
地方学,是研究地方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城市和地区都出现了关于本地的地方学研究。在中国,研究地方的学问更是历史悠久,清末民初就出现了鲁学、晋学等地方学。1920至1950年代出现了敦煌学、徽学、藏学“三大显学”。1990年后,中国地方学研究机构更是层出不穷,如北京学、鄂尔多斯学、泉州学、温州学等。这正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地所出现的一种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从而探寻文化多样性的历史必然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从各个学科研究的角度来看,出现了关于空间研究学科的“文化转向”和关于文化研究学科的“空间转向”,各个学科之间开始广泛交叉融合,以满足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这就促使综合研究地方的学问“地方学”的出现。开展地方学研究,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室馆在馆员老师的倡导下,2011年始,开展了广州学研究,组织馆员赴上海、杭州、温州、泉州等地调研考察,并在《文史纵横》杂志上开辟“广州学”专栏,对相关问题进行学术探讨,先后举办了“广州学与城市学地方学”、“城市规划与发展”、“孙中山与民主革命策源地广州”学术报告会。资助出版了《广州学引论》、《广州学与城市学地方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等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