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机构专页

【政策解读】《广州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解读

  • 听全文
  • 2021-10-13
  • 来源: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分享到
  • -

  一、编制《规划》背景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要求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依据《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衔接国家、省《规划纲要》,对标对表《国家发展改革委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8部门关于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我市编制印发了《广州市发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二、《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章)。总结十三五发展成就,分析十四五发展环境,明确十四五时期服务业发展总体思路。

  《规划》总结,“十三五”时期我市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虽然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然保持年均6.6%的快速增长,2020年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81万亿元,总量规模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三位,占全省比重达29%。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等指标较2015年均有较大幅度提升,成功推动广州期货交易所、广交会四期展馆、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广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等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平台落户。但是对标领先城市,广州服务业还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四个“有待提高”,分别是产业结构层次有待提高、融合创新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有待提高、国际服务枢纽功能有待提高。

  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基础上,《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广州服务业发展指导思想主要包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为引领,聚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服务经济中心发展目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强化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培育,推动服务供给和服务需求形成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打造服务业竞争新优势、增强服务业发展新动能、构建服务业发展新空间格局,加快形成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为广州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提供重要支撑”。

  同时,《规划》提出“到2025年,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进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取得决定性重大成就,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加速形成,服务供给和需求实现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服务经济中心”的总体目标。从提升产业能级、改善质量效益、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开放水平、增强辐射能力等五个维度,提出具体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5万亿元,增加值超千亿元的服务业行业达到8个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8%”等工作目标。

  第二部分(第三、四、五、六章)。围绕构建服务产业新体系目标,分别就打造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新动能、构建发展新空间格局、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做出部署安排。

  打造竞争新优势方面,《规划》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为引领,对推动现代商贸、现代物流、金融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科技服务、会展服务、专业服务、健康养老服务、文化体育旅游服务等九大重点行业提质升级做出计划安排,着力提高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消费需求适配性,推动实现焕发“千年商都”的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物流枢纽、国际金融枢纽,高水平打造“中国软件名城”、国际会展之都、世界体育名城、世界旅游目的地等发展战略目标。

  增强发展新动能方面,《规划》提出积极推动服务内容、业态和商业模式等各类创新,促进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具体包括三个层面,首先,将充分发挥广州基础优势,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打响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共享经济、定制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六大经济品牌;其次,将加强探索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供应链管理、跨境电商、数字互娱、数字会展、数字生活、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出行等九类技术含量高、增长潜力强、带动力明显的新兴服务业态;最后,增加应用场景供给,积极营造支持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不断迭代升级创新生态。

  构建发展新空间格局方面,《规划》围绕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的沿江、东南部、西部三大产业带布局和构筑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部署,提出构建“一核两带三区多点”的发展空间新格局。“一核”指的是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将致力于建设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核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成“十四五”时期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两带”包括围绕“珠江”中段的沿江文旅商务产业集聚带、围绕广州科技创新轴的东南部科创服务业集聚带,其中“沿江文旅商务产业集聚带”将围绕建设世界一流滨水活力区目标,有序推动城市更新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总部经济和商旅文等现代服务业集群。“东南部科创服务业集聚带”,将加快完善沿线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服务业以及科技类社会组织,努力形成“智慧经济”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载体。“三区”分别指的是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广州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广州南站商务区三大枢纽经济功能区,将依托广州空港、海港、铁路港“三港辐射”优势,引导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集聚化、链条化发展。“多点”指的是北京路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等一批标志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全域联动、多点支撑、特色发展的局面。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方面,《规划》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聚焦围绕创新、消费、品牌、企业、项目等服务业发展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提出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开放合作、促进湾区协同、深化改革试点、推动技术创新、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服务贸易、塑造质量品牌、拓展服务消费、集聚产业人才、壮大市场主体、加强项目引建等十二个方面工作举措,进一步激发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第三部(第七章)。主要从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要素保障、强化风险防控、强化监测评估等四方面提出具体保障措施,推动规划落地落实。


目标定位

总体目标

定位

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进展

推动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取得决定性重大成就

服务供给和需求实现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服务经济中心

具体工作

目标

产业能级稳步提升。服务业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增加值突破2.5 万亿元,增加值超千亿元的服务业行业达到8个以上,培育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头部和知名品牌企业

质量效益明显改善。高端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加速发展,服务业结构更加优化,金融、科技、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8%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业企业群不断壮大,服务业研发投入稳步增长,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取得丰硕成果,全市软件业营业收入突破8000亿元

开放水平稳步提高。服务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对外开放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扩大,数字贸易、跨境贸易蓬勃发展,在穗投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达到120亿美元

辐射能力更加强大。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医疗中心功能大幅增强,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国际物流枢纽取得重大成果,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800万标箱,机场货邮吞吐量达350万吨

发展重点

打造竞争

新优势

推动九大重点行业提质升级:现代商贸、现代物流、金融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科技服务、会展服务、专业服务、健康养老服务、文化体育旅游服务

增强发展

新动能

打响六大服务经济品牌: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共享经济、定制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

加快发展九类新兴服务业态:工业互联网、供应链管理、跨境电商、数字互娱、数字会展、数字生活、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出行

增加新场景供给:布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支撑新场景、促进数据资源流通共享赋能新场景、加强典型应用示范推广共建新场景

空间布局

构建“一核两带三区多点”的发展空间新格局

“一核”即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数字金融、数字贸易、数字创意等产业

“沿江文旅商务产业集聚带”进一步做强做优总部经济和商旅文等现代服务业集群

“东南部科创服务业集聚带”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服务业以及科技类社会组织

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广州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广州南站商务区三大枢纽经济功能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集聚化、链条化发展

“多点”指的是北京路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等一批标志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工作举措和保障措施

十二项

工作举措

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开放合作、促进湾区协同、深化改革试点、推动技术创新、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服务贸易、塑造质量品牌、拓展服务消费、集聚产业人才、壮大市场主体、加强项目引建

四项保障

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要素保障、强化风险防控、强化监测评估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