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升英代表:
您在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建立和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议》(第20232248号)提案收悉。经综合市财政局、民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卫生健康委员会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基本情况
作为全国首批、省内唯一的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试点城市,广州市于2017年8月起试点实施长护险制度,重点解决长期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保障需求,切实减轻失能群体及其家庭经济和事务性负担,推进全市养老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目前制度运行平稳,保障效果明显,失能群众满意。
目前我市长护险覆盖人群范围为全体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和18周岁以上的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建立单位缴费、个人缴费和财政补助的多元筹资机制,待遇保障人群范围涵盖重度失能和中度失能人员等。围绕“鼓励专业提升品质、培育市场强化供给”的护理理念,设定机构护理和居家护理两种服务方式,按照不同失能等级人员提供不同时长、不同频次的专业化护理服务,并按照不同险种、不同失能等级分类制定差异化待遇支付政策,长护险政策范围内基金支付标准每月最高达4,150元,待遇水平位居全国试点城市前列。长护险评估方面,我市卫生健康、医保、民政等部门以国家医保局《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为基础,联合制定统一通用的老年人照护需求综合评估标准,通过优化评估流程、强化人员培训等,进一步提升失能评估服务效率。同时市医保局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向6家资质优良的商业保险公司购买待遇经办和长护评估服务,充实经办力量,并建立绩效评价、考核激励、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协议管理和监督检查,提高长护险基金管理、经办服务能力和效率。
二、我市养老服务技能人才培训有关情况
我市以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强化养老护理技能培训为抓手,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一)持续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市民政局持续推进“南粤家政”羊城行动工程,积极组织全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开展岗位培训及专项技能培训,推动形成多层次、实用型的养老服务人才培训体系。2022年累计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2.36万人次。
(二)鼓励支持养老课程和职业标准开发工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鼓励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开设养老护理等技能培训课程,同时积极参与新职业和职业标准开发工作。目前全市共72家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开设养老服务相关工种项目,全市养老服务相关职业工种有健康管理师、养老护理员等5个职业;列入广东省培训课程标准目录的有居家养老照护、老年患者护理等10个项目,全面促进养老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落实从业人员优待政策。市民政局修订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就业补贴和岗位补贴政策,首次提出将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与岗位补贴标准衔接挂钩,强化养老服务职业技能价值激励导向。2022年为548名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一线岗位人员发放就业及岗位补贴共计483万元。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落实《广东省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申领办法的通知》《广东省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申领管理办法》《广东省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补贴对象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培训合格证证书的,可按有关规定申领1,000至3,000元不等的职业技能提升补贴。2022年全年累计发放养老服务相关工种补贴2,690人次。
三、下一步工作
我局赞同您提出的关于完善长护险试点的建议,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长护险制度体系,会同相关部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长护险工作,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为广州长护险试点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具体如下:
(一)进一步健全完善长护险政策体系。按照国家、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设计和政策体系,保障制度稳定可持续;优化完善服务管理,促进长护险服务提质扩面,切实保障失能参保人长期护理待遇;强化监督管理,规范监管机制,确保长护险基金监管安全有效。
(二)进一步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长护险工作。会同有关部门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开发商业性长护险产品,发挥商业保险公司的专业优势和市场机制作用,为失能人员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长期照护服务。
(三)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养老护理等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强化养老护理类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研究,完善与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挂钩的激励政策,提升年轻人的从业意愿,做实养老服务人才保障。
感谢您对我市医保工作的关注,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医疗保障局
2023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