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通知公告

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简要报告

  • 2015-02-06
  • 来源:市财政局
  • 分享到
  • -

    一、项目概况

    受广州市财政局委托,广州尚德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对“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项目”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该项目根据市发改委《关于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试挖工程A段B段C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关于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试挖工程D段E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国家发改委《关于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等相关政策文件,由广州港务局负责实施。

    该项目绩效目标为:在现有5万吨级航道的基础上,按10万吨级集装箱船不乘潮单向通航、兼顾12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单向通航、5万吨级集装箱船不乘潮双向通航的建设标准浚深拓宽广州港出海航道,改善出海航道条件。促进广州港吞吐量快速增长,集装箱运输稳步增长,节省水上运输费用以及小船过驳费用,降低相关港航企业及其他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

    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总投入22.1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9.53亿元,省财政资金2.5亿元,市财政资金10.16亿元),实际支出和使用资金21.27亿元,预算完成率95.85%。

    本项评价结果由书面审核结果与现场核查结果组成,综合得分88分(百分制),绩效等级为“良”。

    二、项目绩效

    (一)经济效益

    一是促进广州港吞吐量、集装箱运输量增长。2013年广州港吞吐量达4.73亿吨,较2008年增长36%。全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550万TEU,5万吨级及以上集装箱船舶进出港口数量较2008年增长169%。项目实施后历年吞吐量和船舶艘次增长情况见表1。

 

表1  广州港2007-2013年吞吐量和船舶艘次情况

年份

全港吞吐量

5万吨、10万吨级及以上船舶艘次

集装箱吞吐量

艘次()

吞吐量

(亿吨)

5万吨艘次(次)

5万吨艘次占比(%

10万吨级及以上艘次

10万吨及以上艘次占比(%

5万吨级及以上集装箱船舶艘次()

艘次占比(%

吞吐量(TEU)

2008

12501

3.47

3964

31.71

440

3.52

1932

15.45

1172.4

2009

13815

3.64

5331

38.59

690

5.00

2384

17.26

1131.4

2010

14433

4.10

6337

43.91

1039

7.20

2540

17.60

1270.3

2011

20593

4.48

7864

38.19

1540

7.48

4008

19.46

1442.1

2012

20501

4.51

8542

41.67

1648

8.04

4832

23.57

1474.3

2013

20101

4.73

9034

44.94

1636

8.14

5206

25.90

1550.4

 

    二是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大幅度降低相关港航企业及其他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经测算,项目实施后散货船型增大后海上运输费用、集装箱船型增大后运输及转运费用、船舶减载进港过驳费用大幅节约,2013年共计节约5.23亿元。各年度费用节约情况见表2。

 

表2  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综合经济效益情况(单位:万元)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散货船型增大运输费用节约

13480

16923

22346

26152

22284

23377

集装箱船型增大运输及转运费用节约

8770

10818

15374

20817

22298

23099

散货船舶减载过驳费用节约

5058

5538

4470

3132

3572

5855

合计

27308

33279

42190

50101

48154

52331

 

    三是实现了广州港由内河港向海口港、支线港向干线港的快速转变。项目的实施使超大型集装箱、散货船、国际油轮和海洋工程平台进出珠江成为现实,带动广东省内河航道、内河港口建设,以广州港、深圳港、香港港口为枢纽港,珠江三角洲众多中、小内河港口为喂给港的珠江三角洲港口群正在兴起,为这些中心港口提供集疏运服务的珠江三角洲航道网也正在逐步形成。

    (二)社会效益

    一是提升广州港主枢纽港的国际地位。
目前,广州港与国际400多个港口通航,开辟了多条国际航线。2013年,南沙港区集装箱班轮航线共57条,其中外贸航线41条(远洋航线36条),内贸航线16条,世界前20大集装箱班轮公司均在广州开辟班轮航线。
 
    二是提高我国重点物资运输保证率。项目建设适应了我国南方港口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货运输需求逐年攀升的形势,提高了航道通航保证率,缓解了大型船舶需要在锚地减载过驳后才能进港作业的局面,保证了我国重点物资的运输。

    三是加快形成广州“大交通”发展格局。项目实施建设,有利于建设以港口为中心,其他运输方式密切配合、互相衔接的综合运输体系,有利于华南海运及珠江水系航运中心建设,有利于加强广州与世界各国进出口货物交流。

    (三)其他可测评效益

    一是降低航道通航船舶事故发生率。航道条件的改善降低了航道通航船舶的事故率,在船型增大的趋势下,单位船舶货运量明显加大,每艘次事故发生率逐年减少,由2009的0.04%下降到2013的0.03%。

    二是对国家安全产生积极影响。项目建设提高了广州港出海航道作为战略通道的运输能力,可确保该航道平时能满足军事运输需求,战时能确保参战部队从战区至前沿机动方式的实现,提高了航道满足军事需要的能力。

    三、存在问题

    (一)疏浚土综合利用亟待解决


    由于疏浚土资源综合利用涉及规划、国土、环保、水务、海事等多个部门,因而到目前为止,项目单位没有搭建起有效的协调联动机制,没有制定疏浚土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疏浚土综合利用率亟待提高。   

    (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需进一步规范

    2009年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排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投资10,000万元,当年用于三期工程投资5,000万元,其余5,000万元调剂作为二期工程、南沙港务出海航道拓宽工程的资金来源,因为二期工程正在办理竣工验收,急需资金进行结算。

    (三)项目实施工期和竣工验收延迟

    三期工程实施涉及到某海域及其相应的设计变更等客观原因,导致工程竣工延迟,项目单位对进度控制不力。

    (四)单向航道不适应船舶大型化和经济发展需求

    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虽然浚深到-17米,能够通行10万吨级大型船舶,由于是单向航道,对广州港未来发展仍存在一定制约。

    四、相关建议

    (一)制定疏浚土资源综合利用方案

    建立疏浚土资源综合利用统筹协调小组,由市发改委和国土局联合牵头,水务局、环保局、港务局、海事局、财政局等部门共同参与,推动疏浚土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二)加快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建设

    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文件要求,加快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建设,持续提高通航标准,改善通航条件,适度超前发展,提高广州港综合竞争力。

    (三)建立稳定和可持续的航道维护资金筹措机制

    鉴于广州港的受益方既有东莞、中山、深圳等城市,也有航道使用单位、港航企业等,建议在市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东莞、中山、深圳等城市,以及各类港航企业共同出资的维护资金分担机制,减轻广州财政压力。

    (四)加强环境保护与管理

    要继续加强维护性疏浚环保措施的落实和管理,尽可能减少对周围水域的不利影响,认真听取和接受有关部门的环保建议,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海域和敏感目标及周围环境。

    (五)提高项目建设与管理水平

    加强航道建设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树立资金使用的责任意识和绩效意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航道回淤观测,及时做好航道维护疏浚工作,加强航标维护保养,保持良好的通航条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