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服务 > 三农动态

新型经营主体焕发新活力,土地确权务实有序推进

  • 2016-12-16
  • 来源:南方日报
  • 分享到
  • -

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目前,我省有农业龙头企业3324家,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159.8万人,多种形式带动农户797万户,带动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收总额367亿元。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120个县(市、区)1164个乡镇共完成实测耕地面积1529万亩,颁发承包经营权证书31万份。12月15日,全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会在梅州召开,这是笔者从会上获悉的一组数据。

此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决策部署,总结交流各地经验做法,研究谋划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为促进全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动力。

省农业厅厅长郑伟仪在会上提出,要充分认识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搞好服务指导,推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土地确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带动增收367亿元,新型经营主体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高位谋划,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尤其是提出了建设“5+1”全链条的战略部署,有力推动了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取得新的成效。

目前,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分别达到3324家、3.9万家、1.33万家、13.8万户,其中省重点龙头企业633家,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近1500家。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159.8万人,多种形式带动农户797万户,带动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收总额367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我省重点建设了11个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8个粤台农业合作园区以及76个省级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示范基地。

省农业厅副厅长、畜牧兽医局局长郑惠典指出,各级农业部门要围绕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应市场能力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积极创新机制模式,强化政策支持,加强指导服务,抓好示范带动,加大力度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发证31万份,土地确权积极稳妥推进

2014年,我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开始确权试点,今年在全省全面铺开。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作为、通力合作,促使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省农业厅副厅长牛宝俊认为,通过“大宣传、大培训”工作,把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是我省确权工作务实有序推进的重要基础。

据悉,针对部分干部群众对确权工作重大意义认识不足、部分干部担心确权会引发潜在涉地矛盾纠纷、群众担心确权会侵害自身土地权益等问题,各级农业部门广泛开展“大宣传、大培训”行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对确权的重要意义达成了共识,基层干部的思想由消极顾虑向积极主动转变、农民群众的思想由担心害怕向主动参与转变。

我省在推进土地确权工作中,深入开展“大调研和分类指导”,积累了一些可推广可复制的做法和经验。各地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已实行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地区探索出确权既确股又确地的“确权确股确地”模式,佛山南海区为代表的珠三角核心地区探索出承包经营权证与股权证“两证合一”模式;以江门新会区为代表的“两田制”地区探索出“确权确地(份额)”模式;阳江市阳东区探索出依靠仲裁机构对涉及面广、影响大的典型纠纷案件进行立案仲裁,并引导其他相关纠纷主体参照“判例”进行化解矛盾纠纷的“仲裁纠纷调处化解”模式;韶关市仁化县探索出依托驻村律师开展农村土地确权政策释疑解惑和纠纷调解的“依靠村级协商民主化解纠纷”模式等。

两年多的土地确权工作还建立起积极稳妥推进确权工作的体制机制。确权工作千头万绪,为促进确权工作依法有序开展,我省成立了广东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推进确权工作;制定了省农业厅领导干部分片包干制度,建立了24个领导干部挂钩联系点,开展调查研究、业务指导、答疑解惑和指导督促联系点开展工作,帮助联系点理思路、找差距、解难题。

确权工作错综复杂,部分地区存在承包地“面积不准、四至不清”指界难、土地承包档案资料缺失建档难等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确权工作推进难度大。

对此,全省各级领导干部积极主动作为,努力探索化解问题的方式方法,到目前,已有效化解了涉地历史遗留问题2904宗,未发生确权产生新的矛盾纠纷或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切实做到确权工作“关键要彻底”。

真抓实干,确保工作落实见效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牵涉面广,政策性强。因此,郑伟仪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真抓实干,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下一步我省将在新型经营主体分类培育上下工夫,推进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农民合作社创新发展、家庭农场规范发展、种养大户增量提质、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发展,抓好产业链、创新链、组织链、安全链、资金链和政府服务链的“5+1”全链条建设,实施新一轮龙头企业培优工程,重点打造一批行业领军龙头企业和100家上市龙头企业。

在主体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大力支持探索“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规模种养户”“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产业组织形式,构建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在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上下功夫,在继续推进“政银保”“投贷补”等金融支农政策和完善设施农业用地政策的基础上,加强政策创设,打好政策组合拳,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保险、投入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为确保我省如期完成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2017年底完成70%的确权任务、2018年底率先基本完成的任务要求,省农业厅在这次会议上部署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做到坚持深化认识、坚持分类指导、坚持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坚持稳中有进“四个坚持”,依法务实有序抓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要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的部署要求,按照既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展确权工作,紧紧围绕如何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问题,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严禁以改革名义与民争利,确保农民群众利益不受损,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梅州:积极构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体系

近几年来,梅州市聚焦“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地”两大问题,以产业组织化为抓手,从2012年开始启动涉农经营主体大抚育行动,整合资源组建12个农业行业协会,以农业协会为引领,构建起了“六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管理体系。

梅州对全市6000多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整合、整顿、分类、遴选,在全省率先组建金柚、慈橙等覆盖农业全产业、多环节的12个市级农业行业协会,推进良地、良种等10个环节全链条发展。

梅州市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大力推进协会、经营主体的组织与管理。积极为经营主体提供八大通道信息服务,实行编码管理,对纳入协会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编码,对其长期跟踪、全程监管。还建立红黑名单制度,对实行标准化生产、遵守行业规范、产品质量高、企业信誉好的生产经营主体列入红名单,在宣传推介、优惠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致力打造品牌,引导经营主体深入实施“企业品牌—区域品牌—长寿品牌”三位一体的特色化差异化品牌战略,积极搭建了“大宗供销+超市专柜+社区直供+电子商务”四大市场流通平台。

湛江: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湛江把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构建农业产业链的核心,牢固树立“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制定发展规划,采用政策倾斜扶持和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做到每一条产业链都有若干个“强”龙带动,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8家,超过1亿元的33家。注重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培训、科技教育、科技引进示范、科技推广应用,加强龙头企业与院校、科技部门的合作,把推动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

湛江不断延伸完善农业产业链,确立扶持一个加工“强”龙、兴一方优势产业的理念,大力培育和积极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000多家,年产值达到500多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湛江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规范创新促发展

乐昌市九峰镇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净资产600多万元,获得了国家级示范社、全国优秀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广东省农业产业化先进集体等多种荣誉。

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平等互利、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民主建社,规范管理。

合作社坚持科技创新,服务社员,成立了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和农产品配送中心,为社员和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引进新品种,应用新技术,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

合作社全面实施品质提升工程,“九峰山”商标获得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九峰山”黄金柰李、蜜橘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

合作社积极发展电商,拥有了自己的网络平台—九峰山果菜官网,3个公众号“九峰山果菜”“九峰山旅游”“本土生活”,目前已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多渠道推介与销售。

惠州: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

截至今年10月底,惠州市7个县(区)71个镇(街)1024个村(居)均已进驻确权工作队伍,进驻率达100%。目前已完成实测面积166.57万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实测任务。

惠州市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市农业局、财政局、国土局等11个市直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确权工作领导机构,协调推进土地确权工作;印发了《惠州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方案》,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铺开确权工作。各县区也成立了工作领导机构,制定了工作方案抓紧实施。

惠州土地确权工作部署早、推动早、启动早。2013年下半年,惠州市开展了农村土地确权的调研工作。大力宣传培训,发放了确权政策问答60问、操作规范、政策汇编等各类宣传资料15万份,推进政策入村入户。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印发了《农村承包土地确权政策法规汇编》《农村承包土地确权工作操作规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佛山市南海区:全力推进股权确权到户

佛山市南海区全力推进集体经济组织股权“确权到户、户内共享、社内流转、长久不变”,倡导户内股权均等化。注重调查研究,稳扎稳打,在确实权、颁铁证的同时,主动与国家的依法治国、基层治理等大政方针和社会热点相契合。

股权确权与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相结合。全区统一模式推进集体经济组织股权“确权到户、户内共享”是本次确权的最大特色。

股权确权与法治村(居)建设相结合。要求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审查—表决—备案”的程序,强化对股份章程的审查监督,强调股份章程条款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不得与国家政策相抵触,同时发挥驻村(居)“三官一师”,确保股权确权的全过程民主公开,公平公正,规范操作。

股权确权与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相结合。南海区开展股权确权以化解农村矛盾纠纷为主要目标,要求各镇(街道)积极引导集体经济组织顾全大局,尊重事实,在平衡新老股东利益基础上,依情依理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股权确权与驻点直联工作相结合。南海区把股权确权工作作为直联工作的重点,将直联工作人员培养成股权确权的政策宣讲员、业务指导员和问题协调员,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协助推动股权确权工作有序开展。

江门市新会区:探索集体统筹经营土地确权模式

江门市新会区立足当地实行农户家庭承包和集体统筹经营并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历史实际,对一直由集体统筹发包的土地,采用确权确地(份额)到户,并完善委托手续,继续由集体统筹经营,农民按份额获取相应的土地收益的方式,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广泛支持。

新会区结合上级有关政策,积极探索集体统筹经营的土地确权到户模式,方法是经本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表决通过确权方案,采取确权确地(份额)到户的方式进行确权。各农户以书面形式,自愿把应承包的土地份额委托给本集体经济组织统筹经营,委托经营期限至2029年12月31日止。经营方式按新会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相关规定公开招标。集体经济组织将土地收益按民主决议的年度收益分配方案分配给享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户,分配期限至2029年12月31日止,并在农户家庭承包合同作出相关约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