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服务 > 三农动态

广东抢占优质稻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地

  • 2018-05-08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分享到
  • -

5月的羊城渐渐热了起来,2018年国家优质稻品种攻关推进暨鉴评推介会的“余温”还在。这是国家优质稻品种攻关推进暨鉴评推介会首次来到广州,会上公布了20个首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名单。在十大优质籼稻金奖品种中,我省有3个位列其中,分别为“美香占2号”“象牙香占”和“增科新选丝苗1号”。“籼稻品种美香占2号、象牙香占可与泰国香米相媲美。”会上有专家如此评价我省送选的品种。

“这是对我省优质稻产业发展最好的肯定。”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认为,广东优质稻产业发展水平向来位居全国前列,这次大会将为该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更大机遇,广东将顺势而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以高质量发展抢占优质稻产业高地。

创新“基因”代代传承水稻育种走在前列

现阶段,广东的优质稻育种、超级稻育种、分子育种均走在全国前列,“广东率先开展了水稻优质化育种。”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王丰说。

随着时代变化,广东培育了马坝油粘、增城丝苗、粤香占、美香占2号、象牙香占、黄华占、粤晶丝苗2号等品种。王丰介绍,2004—2017年,广东育成审定的水稻品种优质率达63.78%,在生产上广东米质达到国标优质3级以上标准的优质稻品种比例为74%,而2017年全国的优质稻米率为37.1%。

此外,“美香占2号”和“象牙香占”是广东高档加工优质米的主要品种,成为广东品牌大米的核心;优质稻品种“黄华占”推广面积近1亿亩;“美香占2号”是目前广东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常规稻品种……“广东水稻育种成绩的取得,是几代育种科研工作者积淀和传承的结果。”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总结说。

广东几代育种科研工作者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奠基人丁颖是其中之一,他是我国第一个利用栽野杂交培育新品种的稻作学家,开创了野生稻遗传资源育种利用新途径。

丁颖1933年就开始利用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选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野生稻血缘的水稻新品种“中山1号”,并由此衍生出中山红、中山白、包选2号、包胎矮、钢枝占等华南地区当家品种,推广时间超过60年,累计推广面积达1.24亿亩。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黄耀祥1955年利用“矮仔占”与高秆品种“广场13”杂交,于1959年选育出中国第一个矮秆品种——广场矮,它比IRRI的第一个矮秆品种“IR8”早了7年,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民渴望解决的水稻倒伏减产问题,开创了一条水稻矮化育种的新途径。

一代代水稻育种人从前辈手中接过“旗帜”,广东涌现了一批代表国际水平的水稻育种创新团队。比如,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以及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华茂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等具备较强科研育种能力的种子企业。

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有效推动和保持先进

早在1994年,我省便设立了省级粮食专项。从1994年到1997年,全省分四批建设50个商品粮基地县。支持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优质品种示范推广等。

此后的2004年到2009年,我省又开始实施优质稻产业工程建设,推动粮食生产向高产、优质发展。共建设61个优质稻产业工程县,促进了项目县水稻生产规模化、优质化、产业化和商品化。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支持40个产粮大县建设,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向规模化、优质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我省还建设现代粮食示范区,从更高水平促进我省粮食生产朝绿色、优质、高效方向发展。按照“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组织化、产业化”五化要求,从2013年开始,我省先后在雷州、海丰、罗定、台山、兴宁建设了5个现代粮食示范区,“今年计划在南雄再建设1个现代粮食示范区。”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透露。

为支持粮食等作物良种良法的普及应用,推动农业生产优质高效发展,自2012年开始,我省拿出资金用于省级农作物良种良法基地建设。目前,已建设30个以优质水稻为主的市县级农作物良种良法基地。

我省高度重视现代种业的发展,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广东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等系列政策文件,省政府自2013年起连续5年将发展现代种业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深化种业体制机制改革,扶持壮大种业主体,加强市场监管和体系建设。

为改变水稻生产过去单一追求产量向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并重转变,从2008年至2015年,我省在70多个县区开展了以“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为目标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通过以点带面和以镇、县为单位的整建制推进,辐射带动全省大面积平衡增产。

2016年起,我省在创建活动中强化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上的集成和推广。稻田养鸭、稻田养鱼的综合种养和“稻稻菜”“稻稻绿肥”等“水稻+N”的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大范围推广应用。

据统计,2017年,全省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减少1.04%和5.54%,提前实现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任务,而水稻作为我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日,广东省农业厅牵头,整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技术推广和企业等各方资源成立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这是我省扶持优质水稻全产业链建设、完善广东丝苗米产业发展平台的又一举措,“我省高度重视和持续支持,久久为功,有效推动和保持了我省优质水稻在全国优质高产高效先进水平。”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说。

探索粤丝苗米振兴工程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需要绿色优质专用的新品种,需要开展一次大换种,要将符合新时代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品种更快地推广到农民手中。

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也提出实施质量兴农战略,要求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日前召开的全省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也强调突出种业创新这个重点,下决心补齐农业科技创新短板。

据了解,我省计划实施现代种业创新计划,建设国家(广东)种业创新中心、国家(广州从化)畜牧科技产业园和广东深圳现代生物育种创新中心、广东南亚热带作物种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和基因库建设,加大力度扶持种业小镇建设,打造种业高端人才和技术集聚平台,到2027年基本建成国际种业“硅谷”和雷州半岛种业集群。

笔者在国家优质稻品种攻关推进暨鉴评推介会上还获悉,目前,在农业农村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广东正按照创建全国现代种业创新驱动试验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全面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加快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国内外生物育种产业高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正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构建广州优质稻育种、深圳现代生物育种等重大种业创新平台,探索实施广东丝苗米振兴工程,全面提升粤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为擦亮广东丝苗米品牌,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于4月28日成立,目的之一就是希望整合全省科研、生产、经营等各方力量,实施广东丝苗米振兴工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丝苗米产业体系,促进广东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

撰文:黄进粤农信

以“美香占2号”为核心的企业及稻米品牌

1.罗定市丰智昌顺科技有限公司亚灿米

2.广东乡意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乡意浓大米

3.梅州市稻丰实业有限公司客家丝苗米

4.河源市万家香实业有限公司稻香楼系列大米

5.广东金友米业股份有限公司美香米

6.广东金稻米业有限公司聚福米

7.连州高山绿稻米业有限公司高山绿稻

8.罗定市旺家农业有限公司青洲米

以“象牙香占”为核心的企业及稻米品牌

1.广东天力大地生态农业股份公司农爵士有机米

2.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水中鲤有机米

3.江门台山市粮食购销总公司珍香大米

4.恩平市沙糊丰穗米业加工厂丰穗大米

转载自南方日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8-05/08/content_7721511.htm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