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框架指南

  • 2007-11-01
  • 来源:本网
  • 分享到
  • -
 1  总则

  1.1工作原则

    要求对应《广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体现专项应急预案特点,体现以人为本、减少危害、预防为主、依法规范、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平战结合、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处置高效等。

  1.2编制目的与依据

    对应我市总体应急预案,同时也要对应上级业务指导部门的要求。

  1.3事件分级

    突发公共事件的等级标准

  1.4适用范围

  2  组织体系

  2.1  组织机构

    明确应急领导机构、日常工作机构及联席会议制度的组成。

  2.2  应急指挥机构职责

    明确指挥机构及各组成小组的职责,如调查处理组、应急监测组、医疗救治组、专家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信息组等等。

  2.3  成员单位职责

    联席会议成员的具体职责。

  2.4  地方应急指挥机构

    主要指区(县级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

  3  运行机制

  3.1  预测与预警

  3.1.1  预防工作

    明确日常对危险源的调查、评估、措施及分工等。

  3.1.2  信息采集

    收集发生有关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建立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等制度。并明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的分工。

  3.1.3  预警及措施

    厂明确预警的级别和预警期的措施。

  3.1.4  预警支持系统

  预警服务系统要明确建立相关技术支持平台,信息传递及反馈要高效、快捷,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要做到资源共享、运转正常、指挥有力。

  3.2应急处置

  3.2.1  分级响应机制

    明确突发公共事件等级标准、预案启动的级别及条件、相应级别指挥机构的工作职责和权限。

  3.2.2  应急响应程序

    明确各等级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后的处理程序。

  3.2.3信息报告与处理

  规范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报告的部门、程序、时限、方式、内容等。

  3.2.4  指挥与协调

    明确指挥与协调机制和内容等。

  3.2.5  应急处置措施

    明确应急处置的具体措施及有关保障。

  3.2.6信息发布与管理

  对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信息的管理工作权利规范。明确新闻发布的机构、原则、内容、程序和规范性格式。

  3.2.7应急结束

    明确应急结束的条件及程序等。

  3.3后期处置

  3.3.1  善后处置

    明确受灾人员安置、补偿,物资和劳务的征用补偿,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现场清理与处理等程序和要求。

  3.3.2  调查与评估

    明确突发公共事件调查承办机构和审核程序。

  4  应急保障

    根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建立保障机制,如指挥系统与通信保障、人力资源、财力保障、物资保障、基本保障、医疗卫生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维护、装备保障、技术保障等等。

  5  监督管理

  5.1  预案演练

  明确演习的队伍、内容、范围、场所、频次、组织、评估和总结等。

  5.2  宣传和培训

    公布有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报警电话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明确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上岗前和常规性培训等要求。

  5.3  责任与奖惩

    明确监督主体和奖惩方案,对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6    附则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