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我局结合民政业务实际,深入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厅《广州市2021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分工方案》任务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健全工作机制,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职责,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现将相关情况函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紧扣“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深化政务公开。做好《广州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公开工作及解读工作,按要求归集整理广州民政事业发展历史规划。主动公开2021年部门预算和2020年部门决算,整理报送《惠民惠农财政补贴政策清单》,做好财政信息公开。在微信公众号设置“广州民政抗‘疫’进行时”专栏,统一发布全市民政系统疫情防控信息。本年度,我局共承办市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建议案79件(其中主办23件),全部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办理结果均为满意,主办件除按规定不公开外,在门户网站专栏公开答复19件。
(二)紧扣宏观政策落地见效深化政务公开。2021年广州民政公众网发布信息2935条,发布微博信息334条、微信信息870条。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按要求在政务新媒体平台及局公众网转发广州“十三五”回顾系列文章等相关内容。不断健全政策解读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综合运用一图读懂、文字解读和音频解读等形式对主动公开的13份政策文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多频次的深度解读,并发挥政务新媒体平台、学习强国、新闻媒体等的作用切实增强宣传、解读成效。先后组织采访、发送通稿243篇次、召开(参与)新闻发布会7次,媒体报道2172篇(含央媒272篇);开展在线访谈3次、问卷调研3次,发布意见征集13份、结果反馈15份,认真办理415条次市民留言。
(三)紧扣强基础抓基层深化政务公开。及时更新公众网行政法规文本、有效规范性文件等,并实现动态更新调整。制定政务新媒体信息发布和日常管理工作制度,按要求对主动公开目录等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建设情况进行调整完善,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平台建设。针对市民普遍关切的“身后事”,联合公安、人社、医保、政务数据管理等多部门共同打造广州市自然人“身后事一站式联办”系统,提供户籍注销、暂停社保发放、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一次性支取等“身后事”相关业务的政策咨询、受理申请、材料转送等一站式服务,实现“一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理”。
(四)紧扣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深化政务公开。进一步明确信息公开申请办理时效,提出建立健全分类处理工作机制、加强人员配备、强化模板应用等六条保障措施。2021年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44件,均依法依规办理完毕,申请人不服信息公开答复提起行政复议2宗(无被提起行政诉讼),被复议机关予以维持。进一步调整优化门户网站栏目设置,新增“彩票公益金”栏目,公开信息20条。发布12类“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信息180条、“五公开”信息60条、审计及整改信息3条等。制定实施《2021年广州市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要点》,联合市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启动对各区村(居)务公开。
(五)紧扣抓保障促落实深化政务公开。局领导坚持亲抓部署落实,局主要领导多次研究审定政务公开文件、听取政务公开工作情况,分管局领导经常检查政务公开落实情况、研究解决政务公开难点问题。局政务公开办切实履行统筹职责,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建设和工作机制,印发《广州市民政局2021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分工方案》。对2020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对存在的网站信息发布审核不足等情况进行了整改。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含社会组织管理局)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2021年,我局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主动公开的意识待进一步强化,二是信息公开的广度和深度需进一步加强。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做好民政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扩大公开和互动范围,持续推动政务公开常态化工作,强化政府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动政务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本年度我局及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无收取信息处理费情况。按照《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市社会组织管理局由市民政局统一领导和管理,人事、党务、财务、后勤等工作依托市民政局管理。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除依申请公开工作外,其余工作依托市民政局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