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听全文
  • 2012-02-22
  • 来源:本网
  • 分享到
  • -

引 言

  本报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广州市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法》要求,由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编制的2011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全文包括概述、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咨询情况、复议、诉讼和申诉的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并附相关的说明和指标统计表。我区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lw.gov.cn/上可下载本报告的电子版。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联系: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政务公开办公室,地址:广州市中山七路328号三楼。

一、概 述

  (一)“强基础、造平台、畅渠道、广公开”,全面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

  1.“强基础”,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建设。

  (1)健全领导机构,加强工作指导。一是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领导机构建设,切实加强政务公开工作,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及时调整充实区政务公开领导机构,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各职能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担任组员的区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我区政务公开工作情况;三是每年年初根据中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和省、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精神,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制定每年《荔湾区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为年度政务公开工作提出明确指引。

  (2)建立“四项制度”,加强规范管理。一是月报制度,每月及时了解掌握政务公开进展情况,强化督导;二是分类管理制度,优化政务公开工作流程,推行文件信息公开属性制度,强化源头管理;三是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制定了《荔湾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规定》,进一步完善依法决策机制;四是绩效考核制度,制发《荔湾区政务公开考核办法》,会同区监察局完成两年一度的年终考评工作,将考核结果与全区年终考核挂钩。

  (3)发扬“亚运”精神,加强组织协调。加强部门与街道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结合老城区的特点和新形势的要求,强化管理与服务的有机融合 ,认真做好相关资源的整合和服务事项的优化。

  2.“造平台”,夯实电子政务基础。

  (1)构造“两大虚拟平台”,推动电子政务建设上台阶。

  一是搭建“广州荔湾”政府门户网站。“广州荔湾”(http://www.lw.gov.cn)是荔湾区政府建设的综合门户网站,符合荔湾区情,体现了现代化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展现了“文化荔湾、低碳荔湾、智慧荔湾、幸福荔湾”的新气象。网站以“政务阳光、服务便民”为核心,以资源整合、功能优化为重点,以制度配套、信息安全为保障,先后多次开展门户网站升级改造,使之成为全区政务公开的平台、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社会服务的载体和政府形象宣传的窗口。目前,“广州荔湾”门户网站政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和监督保障措施基本完善。

  二是构建全区统一办公网络大平台。构建可靠、可用全区统一的网络大平台,各部门、街道均通过光纤连接到区的网络大平台,并连通了市政府政务内外网、涉密网,实现了全区各部门、街道办事处全光纤连通;实现了市、区、街道办事处三级联网。并于2011年底,对全区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网络进行了升级,促使我区电子政务网络建设跃上了新的台阶。

  (2)打造“三级实体平台”,推动政务服务深入开展。一是搭建区级平台。我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建筑面积为2600平方米,首批进驻大厅的部门和单位共28个,对外办事窗口55个。区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条龙”审批服务,扎实推行微笑导办、服务企业等便民利商措施,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深受社会各界好评。二是搭建街道平台。进一步整合街道现有的服务和管理资源,更新、拓宽服务大厅,营造便捷、舒适的便民服务环境,如金花街的政务服务大厅体现了功能齐全、简约舒适的现代气派;逢源街的政务服务平台体现了以人为本、典雅精致的西关特色等等。三是搭建社区(经济联社)平台。将政务公开工作延伸到街道的社区(经济联社),不断扩大“居务公开”、“社务公开”等工作,为促进社会基层政权建设保驾护航。

  (3)建立经验交流平台,推动全区政务公开均衡发展。创办每月一期的《荔湾政务公开简报》,加强各部门和各街道之间政务工作经验交流。通过此交流平台,及时宣传推广我区政务公开工作绩效较为突出的单位及其先进经验,为全区相关单位提供学习借鉴,有效促进全区政务公开工作均衡发展。

  (4)加强安全保密检查,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可靠。

  按照省市信息保密要求,对信息公开网站涉密和敏感信息进行监督,制定技术方案、配备技术力量,对全区各部门信息公开网站和重点单位的计算机、网络进行安全检查;积极配合区监察部门进行日常工作监控,确保了全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可靠。

  3.“畅渠道、广公开”,不断提升政务公开工作水平。

  (1)坚持“四侧重”和“四透明”的总体要求,全力推进“幸福荔湾”建设。要求全区政务公开工作坚持“四侧重”:即通过政务公开,侧重宣传重大决策部署;侧重引导社会舆论;侧重扩大民主参与;侧重创新社会管理。同时要求做到“四透明”,即通过政务公开,推动公共权力透明行使;推动公共服务透明供给;推动公共资金透明运行;推动公共资源透明分配。最终以此大力推动“幸福荔湾”建设。

  (2)坚持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大力推进街道公共服务事项和街道服务项目的全面清理。全区22条街道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公共服务事项与街道服务项目的全面清理和优化整合,将保留下来的服务事项和服务流程等编印成册,通过在电子显示屏及派发宣传单张等方式,实施全面公开。

  (3)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切实拓宽政民互动渠道。以创新社区管理服务为突破口,全面摸清各种管理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按上级要求,结合区的实际,逐步整合、理顺“社区家庭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推行“一个窗口对外”和“一站式”服务。立足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深化政民互动内容,拓宽政民互动形式。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本区人民政府全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3476条,其中全文电子化达98.6 %,本年度新增的主动公开信息18798条。

  在主动公开的信息中,政策法规类的信息5781条,占总体的比例为10.81%;规划计划类的信息1872条,占总体的比例为3.5%;属于本单位业务类的信息34401条,占总体的比例为64.33%;其他类信息11422条,占总体的比例为21.36%。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申请情况。

  本区人民政府2011年以来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7743件。其中,通过公开受理窗口申请的有7740件,网上申提交申请数1件,以信函提交申请的2件。

  在区直属各有关单位中,申请量列前三位的是市工商局荔湾分局(7597件,其中,基本信息查询6600件)、市规划局荔湾分局(114件)、区国土房管分局(84件)。申请内容主要涉及工商查档、调档、城市、国土房管等信息。

  (二)申请处理情况。

  在7743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中,已经答复的7723件,占总数的99.7%,其中:“同意公开7673件,占总数的99.4%;“不予公开”的2件,占总数的0.03%;“信息不存在”的47件,占总数的0.61%,主要是因为不存在相关信息,无法向申请人提供;“非本机关政府信息”的1件,占总数的0.01%,主要是所申请信息不属本部门职能范围,指引申请人到相关部门查询。

四、咨询情况

  本区人民政府2011年以来共接受市民咨询1487096人次,其中现场咨询629044人次,电话咨询831448人次,网上咨询9252人次。本区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专栏访问量为681248人次,其中按点击率排序的政府信息公开栏目依次是:机构职能、政策法规。

五、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

  本区人民政府2011年以来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0件、行政诉讼案0件、行政申述案0件。没有发生针对本单位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明年工作设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与公众需求还存在一些距离,相关决策、规定、规划的草案公开、听取公众意见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2.因老城区场地有限,部分街道便民服务窗口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明年工作设想。

  1.突出工作重点,加强业务督导。按上级要求并结合本区实际,制定2012年全区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指导和推动全区政务公开工作全面深入开展。不定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强化工作督导,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2.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充实区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确保政务公开工作顺利开展。

  3.优化区、街两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区政务服务中心平台,强化制度规范和日常监管,优化审批环节,加快构建标准化审批流程,实行跨部门信息共享和电子材料互认,实现一次提交、多次共享,确保“一条龙”审批服务的优质、高效。结合当前正在推进的广州市街道管理和服务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整合街道现有的服务和管理资源,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4.加强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我区政务公开考核和激励机制,通过工作实绩考核,表彰先进,鞭策落后。健全信息内容保密审查制度,正确界定信息公开属性,切实抓好源头管理,确保政府信息公开的安全。强化全区政务公开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街道政务公开工作经验的交流学习,创办工作简报打造交流平台,不断提高全区政务公开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5.继续推进政民互动,拓宽信息公开渠道。依托区政务公开网络平台,建立街道一级的政务公开网页,广泛发动社区群众积极参与,提高网上点击率,逐步增强网上政民互动的实效。

七、说明与附表

  (一)其他说明。无。

  (二)附表。

  附表1 主动公开情况统计

 

SYSIMAGEPATHFLAGzwgk/cmsmedia/image/2012/2/img51215
  附表2 依申请公开情况统计

SYSIMAGEPATHFLAGzwgk/cmsmedia/image/2012/2/img51212

  附表3 咨询情况统计

 

SYSIMAGEPATHFLAGzwgk/cmsmedia/image/2012/2/img51214
  附表4 申诉情况统计表

SYSIMAGEPATHFLAGzwgk/cmsmedia/image/2012/2/img51213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