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服务 > 招商引资 > 各区发展 > 白云区

未来白云环境更优美交通更便利

  • 2017-02-13
  • 来源:白云信息网
  • 分享到
  • -

近日,《广州市统筹城乡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实施。《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86.0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8万元,力争提前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此外,还将实现城乡布局环境宜居宜业,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均等共享。

地处广州北部的我区,未来城乡面貌将逐步改变:依托白云国际机场,发展与通用航空机场连接的航空通道,新建棠溪站、竹料站、嘉禾望岗等综合交通枢纽;到2020年,石井河、白海面涌、江高截洪渠等污染河涌治理工程将完成;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最大限度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文/刘喜冰

A

环境:美化绿化净化三管齐下打造城乡清洁优美环境

加快广州北江引水和北部水厂工程建设,从根本上解决花都区、白云区水源水质问题。推进河涌环境综合整治,加快车陂涌、石井河、白海面涌、花地河、江高截洪渠等污染河涌治理。

《规划》提出,要全面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通过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和餐厨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加强城乡绿化美化建设等举措,建设美丽城乡。

提起水环境整治,石井河依然是一大重点。接下来,广州市将重点推进河涌环境综合整治,采取截污、清淤、补水、生态修复等措施,重点推进广佛跨界河涌综合整治,加快包括石井河、白海面涌、江高截洪渠等河涌在内的污染治理。到2020年,完成全市主要河涌环境综合整治。同时,加快广州北江引水和北部水厂工程建设,从根本上解决花都区、白云区水源水质问题,打造城乡清洁优美水环境。

道路景观是展示城市文化的一道靓丽窗口。接下来,广州市将以宫粉紫荆、木棉为主,打造花城景观基底,结合综合型公园、社区公园、街头绿地等筹建实施一路一景、一园一特色工程,着力增加不同种类、不同花期的开花植物,形成100个主要赏花景点。其中,就包括着力打造白云新城为精品景观片区。除了在白云新城打造宫粉紫荆花海、森林大道景观外,我区还重点推进“五路一城”(广园路、白云大道、同泰路、广州大道北、机场路、白云新城)绿化美化工程。

在农村地区,将实施农村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建设,实施“一路、一园、一林”绿化工程,实现每个村庄有一条特色林荫路、一个村级小游园、一片乡村风水林。到2018年,全市平原、丘陵、山村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0%、30%、32%以上。

B

交通:“铁公机”优势不断升级助力广州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规划》提出,广州将以构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巩固提升综合性门户地位,加快航空网、海运网、铁路网、公路网等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和重要枢纽设施建设,加强城际交通联系,形成航空、海运、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

路通则财通。根据《规划》,位于我区的棠溪站、白云国际机场、竹料站、嘉禾望岗,都被列为广州市“十三五”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重点工程。

在轨道交通方面,地铁九号线一期、八号线北延段、十四号线(一期、支线)、十一号线、十二号线均设有白云区站点。在城市快速路方面,机场第二高速被列为高速公路重点建设工程。此外,新广从公路、广花一级公路(S114省道)、空港大道(106国道——白云五线)、白云二线、白云五线、白云四线也为市重点城市道路建设工程。

未来,我区“铁公机”的立体交通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升级提升。以轨道交通为例,备受北部群众关注的十四号线一期(嘉禾望岗——从化街口)按照计划将于今年建成,届时钟落潭群众出行难问题将迎刃而解。

可喜的是,江高镇也首次写入广州地铁新一轮的规划中:地铁八号线北延段二期(白云湖——广州北站)将于2017年启动,将由白云湖站向北延伸约17公里至广州北站,其间下穿江高、江村,在江府、水沥、神山、镜湖大道路段走高架,其后在雅瑶重新落地走地下,连接广州北站,拟于2025年前建成。

根据地铁十四号线二期(嘉禾望岗——广州火车站)的线路走向,沿着广州火车站——机场路——106国道开往嘉禾望岗,居住于新市、黄石路附近的居民出行将更加便捷。据悉,该线路拟于2018年开工,2020年建成。

今年1月,区长苏小澎接受市属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区要推进总投资3764亿元的交通项目,重点以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以大朗、大田、江村编组站3个铁路货运中心、棠溪铁路客运枢纽站为枢纽,以国铁线路、地铁线路、城际铁路、快速路和市政主干道为纽带,构建起区域内外互联互通、空铁联运、公铁联运的立体交通网络,助力广州建成综合交通枢纽。

C

教育:新改扩建优质学校(位)实现城乡教育均等化

到2020年,全市规范化幼儿园的比例达85%以上,各区公办幼儿园占比达45%以上,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义务教育,建成满足城乡需求、多模式、多取向、开放型的优质普通高中教育新格局,公办高中优质学位率达98%以上。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根据《规划》,未来将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最大限度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继续支持改扩建和新建公办幼儿园,推进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到2020年,全市规范化幼儿园的比例达85%以上,各区公办幼儿园占比达45%以上,全部镇均建有一所以上公办中心幼儿园;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8%以上。相应地,我区也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新增幼儿园216所,其中公办园66所、民办园150所。

在义务教育阶段,全市将进一步推动市属公办名校以建设新校区、托管、建立学校联盟等方式与外围新城合作办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水平,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教师配置、经费拨付、学位分配,扩大公办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辐射到镇村,加快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

到2020年,我区将升级改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73所,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5所(其中公办35所、民办10所),缓解太和镇、钟落潭镇等部分地区学位紧张状况,并改善均禾街、石井街等地区民办中小学办学条件。

在配置教育资源的过程中,我区将继续坚持教育资金向农村学校(特别是小规模学校)、薄弱学校适度倾斜,打造更为优质、公平的教育发展平台。同时,积极引进各类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引进品牌、人才、管理的模式,带动全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整体提升,以一流的公共教育服务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广州市职业教育集聚区,钟落潭高校职教园区成为全市两大职业教育布局之一。接下来,该园区将充分发挥城市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加强农村地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使农村受教育者通过优质职业教育,提升劳动就业能力。

D

三农:以改革试点带动示范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破解“三农”难题,必须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不懈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障碍,激发农民创新创业活力,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规划》明确提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监管平台,加快建立规范的土地交易市场,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加快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我区作为中央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在这一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2014年以来,我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着力深化集体产权制度、经济发展机制、基层治理机制改革,明确北部农村地区、南部建成区、规划发展区3个农村改革区域,按照不同的发展路径来开展试点工作,以试点为示范推动土地确权工作,利用农村“三资”管理平台监管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力争实现“新农村、新农民,新社区、准市民,新城区、新市民”的改革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全市首宗集体建设用地——黄石街马务村黄石广场地块使用权成功流转,开启全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先河,也确保了农村的利益。

未来,广州市还将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衔接,完善农村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其中,着重推进包括我区空港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在内等5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动优势产业向现代农业园区、重点“菜篮子”基地和特色产业板块集中。

据悉,我区空港农业综合示范园区位于人和镇流溪河水源保护区,面积为11000亩,共分成5期建设,最后将连片至钟落潭镇寮采村。按照规划,该示范园不仅承担保障农产品供给和支撑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任务,还将引领先进农业综合开发,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