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字号不妨搬到河南去”,广州著名媒体人陈扬在讲述城市之变时,道出了这么一个想法。在他看来,“河南”正变成越来越多“老广州”的聚集地。
所谓“河南”即是以珠江为分界线,位于珠江南面的海珠区的代称。作为广州“老四区”之一,承载了不少老广的集体回忆。随着时代的变迁,老四区也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誓言打造中国硅谷,建设宜居宜业都市核心区。
近日,海珠区积极传达学习中国共产党广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精神,并研究部署海珠区贯彻措施。海珠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海洲表示:海珠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海珠发展的黄金期、窗口期、机遇期,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动力结构、要素结构,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建设创新之区、国际商贸交往中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文化名区、幸福美丽海珠,不断开创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新局面,努力在推动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中走在前列。
发展创新产业
创新引领,聚焦聚力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建设。贯彻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战略,坚持高标准定位、高水平建设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落实《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发展互联网服务及新媒体、新兴信息技术服务、人工智能等创新产业,抢占产业链、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发挥好市区联动协调机制,促进项目建设,目前复星、腾讯、阿里巴巴、唯品会、小米、欢聚时代、环球、科大讯飞、国美、康美药业10个项目已经动工,高端高质高新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发挥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和广交会的辐射效应,以黄埔涌为轴,谋划琶洲中区、东区和南区的发展。努力通过5~10年的建设,将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打造成为科技创新价值创造的引领区,成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世界级创新平台。全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中大国际创新谷为龙头,推动创新载体建设,盘活旧厂房、村社物业等存量资源,打造腾讯孵化器、启迪中海科技园、M+创工场、北岛创意园、UP文创智谷等一批创新载体。
建设宜居宜业的都市核心区
生态立区,建设宜居宜业的都市核心区。深入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优化绿网、水网、路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全力保护海珠湿地,有序开展海珠湿地三期建设,打造国家重点建设湿地公园。实施精品珠江提升工程,打造成为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和现代都市形象的靓丽名片。从截污、清淤、补水、堤岸整治四方面着力,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水环境治理,确保2020年前完成全区74条河涌的系统整治。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规划,科学统筹交通建设管理。加快地铁11号线、18号线、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广佛环线等重点项目的征拆和建设,早日打通环岛路,推进江海大道等15项道路升级改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