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水环抱的琶洲岛上,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临江而筑,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重要引擎正拔地而起。2015年以来,集聚区接连出让地块,复星、腾讯等互联网标杆企业接连进驻,市值超过3万亿元。是什么造就了令人惊叹的落地速度?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琶洲分中心一线工作人员自豪地说:在琶洲,市级审批事项最快可以当场办结!在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企业项目并联审批效率提速88.2%,炼就了从拍地到建设只用半年的“琶洲速度”。
服务,温情便捷
记者见证当场办结
当记者走进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琶洲分中心(海珠琶洲政务客厅)时,第一反应是:难道走错了?只见大厅里没有玻璃格的窗口、没有排队等候,有的是一排排书架和工艺展览,还有咖啡站休闲区。跟记者有同样感觉的市民不在少数:“我第一次来咨询进出口业务,就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这里看起来更像咖啡厅。印象中的政务大厅不都是熙熙攘攘、很多人大排长队的样子吗?”海珠区一家科技企业的总经理王正东说。
这里确实很与众不同。作为全国首个4.0“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记者在琶洲分中心的智能办事大厅看到:进门扫码取叫号纸,排队进度推送到手机微信里;大厅设有咖啡角,服务员是机器人“小珠”,办事人员通过手机微信扫码取号和窗口叫号灯的配合,就可以在宽敞明亮的等候区,一边舒适地喝自助咖啡,一边继续手头的工作……正式办事时还能看到电脑屏幕操作,享受管家式服务。
在琶洲,市级审批事项要跑多少趟才能搞定?琶洲分中心一线工作人员冯智超给出答案:最快当场办结!
记者现场观摩体验了一把当场办结:潘先生想办理一家贸易公司,和搭档一起来到琶洲政务分中心,只见工作人员指引他们填写了表格,并告知海珠区首创“开公司免预约,当场办即领照”服务,因他们二人都是股东且都带了身份证,在海珠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研发的“商事登记表格自助填报系统”里填完资料、把几份必要文件打印出来签完名后,就可以直接取号到企业设立免预约窗口提交材料了。填妥材料半小时后,记者亲眼见证潘先生领取到了新公司的营业执照。
另一项“秘密武器”就是即时远程视频联审,琶洲分中心设置有市区联合审批办公室,建立了市区联动的即时反应协调机制。对于涉市级审批的即办件,由市授权,通过该系统可当场与区职能部门和市政务服务中心后台的部门首席代表进行会审,符合条件的当场办结。
数据显示,自去年6月20日正式对外运营以来,琶洲分中心累计接待服务超过20000人次,受理行政审批超过7000件,全流程网办业务近100宗,平均用时3个工作日,企业体验满意度100%。
在很多人想象中,到政府部门办事即便不用“求”,也要“等”。但冯智超和同事们却颠覆了这种刻板印象。不光不用“求”,政务分中心还派出骨干工作人员组成业务团队,为企业跑腿,对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一区”)和广交会(“一会”)还实施VIP专人服务。这一切全部是免费的政府服务。在琶洲分中心,工作人员联合广州海关为参展企业提供海关进驻事项中46项与会展相关工作的全流程咨询服务,方便广交会参展商和客商进行就近办事,加快会展物资的通关速度。
冯智超就是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重点项目VIP代办队伍服务专员之一,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保姆式审批代办服务。“科技企业大多数并不熟悉审批流程,我们的服务就是点对点提供咨询、收件、审批代办服务,优化并联审批。我们还会根据各进驻项目发展现状和需要,以‘一企一个审批服务工作方案’和
一企一张审批流程图’的模式,提供全生命周期个性化精准审批服务,大大节约企业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除了份内能解决的,专员还会联合市区发改、国规、建设、环保等部门,现场为企业提供建设工程项目立项、用地审批、规划报建、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政策辅导,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审批难题,目前问题解决率已超过80%,跟进率达100%。冯智超和同事们的努力,促使腾讯、阿里巴巴、复星等项目以并联审批形式一次性成功入案,审批效率提速88.2%,节约了企业的审批成本。
服务,专业高效
“总师”制铸神来之笔
如果政府服务只是帮忙企业办事提速,还不能足够体现含金量。在服务的同时,引入专业意见,更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琶洲在国内首次运用了城市设计总设计师制度,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孙一民教授领衔,组成的一支跨学科、跨高校“总师”团队。
团队成员夏晟介绍,“总师”团队早在土地招标出让前,就制定了琶洲城市设计的导则,在设计交付后持续与进驻企业和国规委等政府相关部门跟进地块的建设情况。平均一年,三方举行超过300场信息交流会,在交流中了解彼此的发展期望、特色需求和方案进展。
今年8月,腾讯广州总部设计方案让人为之惊艳。孙一民说,这个设计方案突破了原本的设计导则,不过,团队并没有“叫停”。因为方案中大量建筑面积转为公共空间,体现了城市的公众利益,所以通过一系列公示、公开拍卖补偿空间费用等措施促成了这样的改变。复星大厦、唯品会、欢聚大厦都在以环境效益、公共利益为重的前提下,对导则有所突破,而市民获得了更多的公共利益。
服务,突破创新
企业边进行基坑土方开挖
边等修建性详细规划批复
在琶洲互联网集聚区现场,记者看到十多座吊塔高耸,工地建设热火朝天,不久之后幢幢高楼将在聚集区拔地而起。从企业拍地到进场施工,最快只用半年时间,凸显着营商环境、政府行政服务效率的优化。
“我们仔细算过,海珠区住建水务局流程限制、简化审批手续的做法,为聚集区企业至少节省了一年多的时间,九个月都说少了。但是政策灵活简化手续不代表不规范,要履行的必要手续和备案一样没少。”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鹏润项目总经理陈焕智清楚记得,去年10月12日,鹏润签署了拍地合同,今年3月完成了必要手续和备案后,拿到了基坑防护临时施工复函。2017年4月进场施工,从拍地到建设只用了半年时间。
陈焕智解释,即便是作为广州市重点企业,企业从成功拍地到取得修建性详细规划批复办理临时施工复函,一般需要一两年,最快也不可能少于一年,这段时间完全不能进场施工,相当于浪费了。但与此同时,按照广州市的施工规范,从基坑开始施工到出完土方进入基础建设,也需要一年时间。也就是说,拍地后最快要两年多才能开始做基建。
而海珠区住建水务局简化审批流程的做法是,项目在取得规划部门审批服务咨询意见,确定基坑的四至边线、标高、深度等关键性指标,基坑设计方案经过专家评审后,可以颁发基坑防护临时施工复函。让企业可以一边进行基坑土方开挖,一边等待修建性详细规划批复,节省了一年的时间。“据我了解,琶洲集聚区十余家企业都受惠于海珠区的做法,实现项目早日建成,早日进驻”。
按照常规,施工许可相关手续办理时间共需25个工作日,企业需提交46项资料,审批程序复杂、办理时间较长,影响工程建设进度。为了帮助企业提高办理施工许可手续效率,海珠区在法律法规许可的前提下,整合审批资料和流程,减少材料的重复提交,把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备案、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登记进行并联审批,大大缩短审批时间,将办理时间从原来的25个工作日缩减为5个工作日,节省行政审批时间20个工作日,切实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目前,海珠区已协助复星、唯品会、环球、阿里巴巴、国美、小米、鹏润、科大讯飞、粤科金融和新中轴公司等企业成功办理基坑支护工程先行施工手续。
听他们讲
琶洲速度
讲述人:
复星南方总部项目开发总监张帅
对接部门:
海珠区政务办(琶洲分中心)、海珠区住建水务局
时间表:
2015年12月25日:完成企业投资项目备案;
2016年4月:完成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
2016年4月29日: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成为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第一个动工建设的项目。
感言:
“我有幸成为‘中国硅谷’建设的见证者,深感自豪。相信在广州市各级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琶洲互联网集聚区建成时必将闪耀中国。”
讲述人:
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鹏润项目总经理陈焕智
对接部门:
海珠区政务办(琶洲分中心)、海珠区住建水务局
时间表:
2016年10月12日:签署拍地合同;
2016年10月25日:完成企业投资项目备案;
2016年11月30日:完成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
2016年12月30日:举行开工奠基仪式;
2017年3月:完成必要手续和备案后,拿到基坑防护临时施工复函;
2017年4月:进场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