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城区发展瓶颈如何突破?土地越来越少,能否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近年来,越秀区针对自身区位特点,精准定位、精准发力,提出发展平台经济,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成立一批平台型企业落户越秀区,希望利用平台优势将众多分散的信息、上下游关联企业聚集到平台中,实现信息集聚和企业集群效应,从而推动平台经济成为该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可以说,发展平台经济是越秀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品质城市示范区”的重要途径。
总部楼宇经济三大亮点
亮点一:楼宇经济锐意创新
越秀区楼宇经济工作全市起步最早,几年来不断创下一个个“敢为人先”:在全市率先发展楼宇经济,率先打造广州首个CBD发源地——环市东CBD;率先建立楼宇信息化服务平台,出台一系列楼宇政策;成立全省首个楼宇经济协会,2015年制定全国首个楼宇协会主导的星级商务楼宇评价标准,在广州率先评定星级商务楼宇。
2016年,全区拥有356栋重要商务楼宇,建筑面积约939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近2万家,楼宇经济GDP、税收贡献、就业人口,占全区的比例均在六成以上,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商务楼宇有7栋,年税收过亿元的商务楼宇多达45栋。楼宇经济已成为越秀区重要的经济形态,被誉为“立起来的开发区”。越秀楼宇经济还被《人民日报》专题报道(2016年7月25日要闻6版)。
借助楼宇经济这一利器,2016年一批重大平台经济项目相继落户越秀。包括成功引进全国首家京外商标审查协作分中心、首家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广州)基地等。广州民间金融街成为全省唯一的互联网小贷注册监管试点、全市唯一的内资商业保理试点,成功创建“全国民间金融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新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46家。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实现版权交易金额1.1亿元。广东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年成交额突破万亿元,达1.34万亿元。省药品交易中心网上成交额累计超1500亿元。
亮点二:主动作为打造平台经济
2016年,越秀区政府部门主动作为,联合区内重点商务楼宇业主、物管,以优质政务服务为先导,以产业扶持政策为抓手,合力打造平台经济。
以优质政务服务为先导。越秀区内各职能部门及街道通力合作,为重大平台经济项目专门成立专责小组,提供从洽谈到落地“全链条、无障碍”的贴身服务;集中力量有效快速推动项目落户和运营。例如为省药品交易中心、广东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广东一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多方寻找办公场地,为其工商登记开通绿色通道、落实产业扶持政策。
以产业扶持政策为抓手。越秀区2016年安排超过2亿元专项扶持资金,出台并深入实施商贸、金融、健康医疗、文化创意、人才、黄花岗科技园等九大板块产业扶持政策,对包括平台经济项目在内的优质项目进行重点扶持。2016年500多家企业获得各项奖励扶持,有效促进了项目的顺利运营和壮大。其中省药品交易中心、广东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等项目都获得非常可观的政策扶持。
亮点三:新增亿元以上企业数创新高
2016年全区新增各类商事主体1.8万户,同比增13.88%,全区新增注册资本稳步攀升,资本总额高达458.57亿元,同比增长38.03%。2016年1~12月,新增认缴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企业共有1208家,同比增长26.89%,其中亿元以上企业68家。新增注册资本总额和新增亿元以上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新经济产业园区九大计划
今后,越秀区将继续深入挖掘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核心区的独特优势,按照“一平台一园区”的发展原则,着力打造一批新经济产业园区。
一是以新落户的商标平台,打造商标经济产业园,引进一批商标品牌服务行业龙头企业,形成商标品牌服务业集聚区。
二是以广州民间金融街平台,打造新金融创新区,集聚发展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财富管理等新型金融业态。
三是以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平台,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
四是以黄花岗科技园平台,打造互联网信息谷。
五是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平台,打造广东地理信息产业园,大力发展电子地图、卫星导航、遥感影像等产业链条。
六是以广州健康医疗中心平台,打造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园。
七是以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平台,打造华南地区最大的版权交易市场。
八是以各类创新创业平台,打造一批众创空间。扶持羊城同创汇、科创咖啡、广东文投创工场、盛门创客、未名咖啡等国家级众创空间做大做强,加速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
九是以省交通运输厅、广州港、省航运等单位平台,打造大沙头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区。以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为契机,加速推进“一江两岸三带”珠江越秀段的产业升级,重点推进珠江夜游、滨水休闲等港口旅游产业,拓展港口物流、航运交易服务,探索设立航运产业基金、航运发展基金,联合广州民间金融街推进“互联网+航运+金融”的新业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