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榕下东江纵队曾驻营

  • 听全文
  • 2022-05-09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古榕下东江纵队曾驻营1.jpg

古榕树与一代代村民共生共荣。

  古树名片

  古榕树:542岁,垂直高度为15米

  古木棉:363岁,垂直高度为21.7米

  小古榕树:147岁,垂直高度为10.7米

  古山楝:150岁,垂直高度为13.5米

  位于增城区石滩镇上塘村仙塘社

  古树历史

  在增城区石滩镇上塘村仙塘社,每年夏天,古榕树茂盛的树荫下轻风习习。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让这里成了村里人乘凉的好去处。在夜晚,甚至有不少村民会铺上一张草席,躺在树下,静静睡去。

  这棵542岁的老榕树周围是村民的避暑胜地,是村里开会、婚庆和放电影的重要场所,也是许多村民的童年乐园。

  古榕树还有过光荣的革命历史。据老村民郭炳旺回忆,当年,东江纵队曾驻营村中,战士就在榕树下给村民做动员讲话,发动群众力量,一同打击侵略者。所以,村民们都认为,古榕树能保护上塘村,更能给村社带来幸福和希望。

  五百余年枝繁叶茂 十余小孩才能合抱

  寻找上塘村仙塘社的古榕树并不难,从村口沿着蜿蜒的村道步行50米,古榕树15米高的身姿就被记者看见了。500多年的古榕树,树干粗壮,刚劲有力,伸展的冠幅纵横东西20多米,将树底下100多平方米的小广场收入树荫里,也显得绰绰有余。

古榕下东江纵队曾驻营2.jpg

500多年的古榕树,树冠轻松遮蔽小广场。

  “古榕树主干粗986厘米,算一算,大概需要十来个小孩才能勉强合围。” 村民沈汝辉说,古榕树生长了500多年,长势越来越旺,不仅常年枝叶繁多,四季常绿,而且粗壮的树根也肆意生长,部分长出到泥土之上,然后又继续往泥土深扎,犹如有力的双脚,让古树“站”得更加稳当。

  四季轮回,风雨滋润,古榕树的长势还在继续。沈汝辉说,每天都有枯枝老叶从树上掉落在地上,但枝干上也会冒出很多新的嫩芽,新叶子颜色较浅,和周边颜色较深的老叶子相对比,整体看起来错落有致,又显得生机盎然。“时间久了,大家都对枝叶更替习以为常。不过每过一段时间,大家又会发现古树的某条枝干又长了,某一片的叶子又比之前茂盛了。”沈汝辉说。

  在广州安居数百年,常年充沛的雨量和高温高湿的环境,让古榕树的气生根也特别丰满健壮。如今,古榕树树干上长出的气生根,不仅缠绕着树干和树枝,而且还垂直向下,到达地面后,直接插入土壤之中,形成新的木质支柱。有的气生根悬空而长,在空中形成各种形态,然后又顺着树干树枝继续生长。这一切,都给古榕树呈现着不同的容貌。

  “气生根的数量和生长情况,不仅反映出古榕树的健康情况,也能让人看出古树的大概年龄。”增城区林业和园林科研所技术员林福新说,几百年形成的气生根,有的已经比古树本身的枝干还要粗壮。正是通过这些气生根,古榕树得以继续大口吸取土地和空气的养分,茁壮成长。

  见证抗击外来侵略 红色精神代代传承

  上塘村位于石滩镇东南部,有4个自然村,分别为:上围、塘面、陈屋、仙塘。分为14个合作社,户籍人口2870人,主要姓氏是郭、单、陈。

  上塘村是从南宋1156年间迁来此处的,刚开始村落很小,受自然灾害影响和经济条件限制,一直没超过两百人。“很多人都想过搬迁到大点的地方,但由于好几代人都在此地繁衍,所谓乡音难改,故土难离,就没有搬走。”今年78岁的上塘村老书记郭炳旺说,小村落所沉淀的文化实在让人太难以舍弃了。

  说起古榕树的历史,郭炳旺也是从上几代人的口中才知道的。“起初村民也没留意,只是默契地不去破坏它。慢慢地,大家连建房都会给它留下足够的生长空间。或许一开始只是想着大树下好乘凉,但神奇的是,从那时起,上塘村就迎来了稳健的发展,稻谷丰收,人丁兴旺。于是,大榕树就成了上塘村的吉祥树。村民都觉得是它给村里带来了希望。”

  86岁的村民姚水娥,嫁来上塘村超过了半个世纪,她说:“刚刚嫁来的时候,树桩还没有现在这么肥,小榕树也还没那么高……”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过去,大家就在榕树下煮大锅饭,饭后直接在树下乘凉聊天,关系非常融洽”。

  老榕树甚至还见证过一段光辉岁月。“当年东江纵队刚来增城的时候,起初驻扎在西部,后来往东北转移,就来过我们村驻营,镇守铁路等关口。”郭炳旺说。

  记者翻查资料,1941年2月,东江纵队第3、第5大队派出小分队进入增城县西部,与当地抗日游击队基干队会合。4月,成立增(城)从(化)番(禺)独立大队,游击区扩展到增城和广州市东北郊一带。

  “当时,大榕树下正是村民聚会的地方,于是东江纵队的战士就在榕树下给村民做动员,发动大家一同打击侵略者。可以说,大榕树也见证过光荣历史了。” 郭炳旺说。

  战火最终没有蔓延到上塘村,游击队完成任务后就撤离了,古村很快恢复了平静。然而,当年的斗争精神却深入人心,爱国热情、民族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上塘村人。现在,村里的青年人也会积极报名参军,为国家奉献力量。其中,村民郭梓豪就曾在部队服役,并荣获三等功。他说,希望上塘村的红色文化能继续传承下去。

  古榕树下玩耍长大 唱戏开会在此聚脚

  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古榕树下始终热闹非凡。早上天还没亮,村民就会把在地里收获的粮食背到榕树下,地上铺一张小布,把粮食往布上一摆,席地而坐,迎着朝阳就开始吆喝叫卖。还有一些在外跑经商回村的村民,也会把带回来的货品摆在地上供人挑选。于是,古榕树下便成了一个临时的小集市。

  当村里有什么大事时,村长就会在古榕树下敲锣,村民听到声响后会奔走相告,自发汇聚到古榕树下,听政策、学文化。慢慢地,古榕树下便成了一个临时的“会议厅”。

  到了晚上的时候,村里就会安排人在古榕树下搭台唱戏,又或是拉上幕布放电影。老人、小孩纷纷从家里拿出小板凳,或者席地而坐,静静地欣赏表演。这时,古榕树成了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遇到村民结婚,婚宴也会摆在古榕树底下。一桌桌的喜酒,欢声笑语不断,亲戚朋友共同举杯,在古榕树下见证姻缘好事。

  今年52岁的沈汝辉,如今担任仙塘社社长,他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村民都是自发地保护着这棵树。“没有人准确知道它是什么时候来的。但从爸爸、爷爷那时候开始,大家就都是在榕树下玩耍长大的,我们也是。”

  2000年,村里要铺水泥路。大家都担心大雨造成榕树生长的地方水土流失,就自发将榕树方圆5米的地方用水泥围起来,并运来泥土填埋裸露的树根,以便榕树能更好地生长。

  “当年,村民还建设起护土墙,将古榕树的泥土围起来,让古榕树的根基更加稳固。同时还在泥土上铺上砂石,能起到更好的透水作用,又能防止泥土流失,让古榕树有更好的生长环境。”沈汝辉说。

  古树名木还有三株 定期体检严格保护

  上塘村仙塘社古树可不止有一棵,除了国家古树名木一级保护的古榕王以外,还有三棵百年以上的古树。在村口位置,有一棵363年的古木棉,属国家古树名木二级保护古树。古木棉树干粗壮,挺直,枝繁叶茂,树高21.7米,胸围550厘米。根据当地村委介绍,木棉树以前是一位村里的秀才种植的,后来秀才搬走了,而这棵木棉树就一直留在了上塘村。经过300多年,大树依然枝繁叶茂地生长着,俯瞰着上塘村的发展。

  在古木棉旁边,是国家古树名木三级保护的小古榕树,树龄147年,树高10.7米,胸围361厘米。该树有树洞,树叶较浓密。另外,还有一棵国家古树名木三级保护的古山楝,树龄150年,树高13.5米,胸围285厘米。

  石滩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树名木资源丰富。石滩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聚焦古树大树保护,主动邀请区林业和园林局进行技术指导,进一步加强古树大树保护利用。“我们有专人定期来巡查古榕树和周边古树的情况,并且定期为古树‘体检’,从目前巡查的情况来看,古树没有健康问题,处于生长良好状态。”增城区林业和园林科研所技术员林福新说。

  据他介绍,目前石滩镇严格对照市、区关于古树名木保护的要求,制定《石滩镇古树名木巡查制度》,实施古树名木保护入村居“七个一”行动,完善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养护管理、抢救复壮等技术规范体系,对全镇282株古树名木建立档案和巡查台账,完成更新挂牌工作。签订镇(街)—村(居、社)责任书,压实镇村两级领导干部管护责任,实行古树名木属地村落每周“一巡查一报送”。

  记者手记

  人与树共生共荣

  古树,顾名思义就是年代久远,岁月沧桑的存在,既有自然发展的美态,也有人间佳话的传承。增城区石滩镇上塘村仙塘社的古榕树,既有年轮历史,又有时光记忆,完全符合大家对古树韵味的定义。

  古树从诞生到成长,500年来屹立不倒,越发茂盛,离不开得天独厚的华南水土,也离不开村民的日夜守护。即使在战争岁月,古榕树也作为根据地的一部分,幸免于战火,并见证红色斗争精神历代相传,更显难能可贵。

  时过境迁,岁月不留痕,古树长新叶。如今的古榕树,实实在在成了仙塘社的祥和之地。村民在这里惬意休憩,孩童在这里欢乐玩耍,还有搭台唱戏、喜宴聚会。古树之下,恬静、休闲、自由的乡村风貌,清新又迷人。

  见证了历史,承载了记忆,古榕树在见证脚下村社世代繁荣,村民们也在认真呵护古树继续成长焕新。在相互保护、相辅相成之下,古树故事将会延续,乡愁记忆也会继续传承,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也将有全新的诠释。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