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图说广州

穿江入海 通达未来

  • 听全文
  • 2023-10-04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山川江河,日新月异。南中高速项目的三座大桥,凌驾于苍茫江面之上,承托城市的联结;海珠湾隧道,伫立在飞驰川流之中,穿透地域的界限。

  科技与交通、城市与未来,不仅和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更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在南中高速项目与海珠湾隧道工程的背后,每一滴汗水都值得敬佩,每一根钢筋都记录着岁月变迁,我们始终愿意相信: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一路通,百业兴。畅通山路水路,是交通发展的必然。

  南中高速项目:凌驾于江面之上,承托城市的联结

  在广州南部,由广州交投集团投资建设的南中高速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项目东联深圳、西接中山,线路全长32.4公里,起于南沙港快速路新垦互通,终至新隆枢纽互通,与江中高速顺接,并与广澳高速交叉。未来,广州南沙至中山的行车时间将缩短到15分钟以内,至深圳的行车时间也将有望缩短到20分钟以内。

  南中高速是跨珠江通道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包括了洪奇门特大桥、横门西特大桥、万顷沙跨海特大桥三座特大桥,以及10处互通立交。目前,万顷沙跨海特大桥、洪奇门特大桥已经成功合龙。

  近日,随着最后一根斜拉索的成功吊装,横门西特大桥即将合龙,这一重大跨越珠江口的项目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按下“加速键”。

位于中山市港口镇的横门西特大桥即将合龙。

  项目建设之所以能跑出“加速度”,是“智能信息化管理+BIM+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鲜”科技的应用推动。广州交投集团南中高速项目工程部经理李环宇介绍,在桥梁主塔施工的技术上,采用了钢筋装配化施工和智能筑塔平台,使得整个工期缩短了50%左右,主塔的质量保护也得到了提升;在钢筋连接上采用了锥套连接,保证所有接头都是高质量的情况下,其效率也快了1.5倍左右。

工人用引吊勾吊起一捆钢铁运上桥面。

  横门西特大桥是国内在建的最大跨径独塔整体式钢箱梁斜拉桥。大桥全长912米,主跨390米,索塔高210米,有近70层楼高。横门西特大桥主墩三面环水,桥体为单塔、双索面、双向6车道、钢箱梁结构。主塔采用“宝瓶”型塔身,提升了主桥的景观视觉效果,营造出独特的建筑美感。

  在两岸郁郁葱葱的洪奇沥水道上,塔桥造型如木棉花开的洪奇门特大桥飞跨两岸。洪奇门特大桥位于南沙区万顷沙镇,全长1126米,为主跨520米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大桥东西塔高分别为178.5米、176米,主塔造型设计灵感源自独具岭南特色“南海水滴”与“木棉花开”,整体造型轻巧活泼、挺拔秀美。

成功合龙的洪奇门特大桥横跨江面。

  海珠湾隧道:伫立在飞驰川流中,穿透地域的界限

  纵跨海珠区、番禺区的海珠湾隧道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超2000米的盾构段下穿三枝香水道、洛溪岛和珠江沥滘水道,目前东西两线盾构机正稳步掘进,其中西线盾构机“大道先锋号”已到达洛溪岛下方。

建设者正在海珠湾隧道深处日夜不停地作业。

  作为广州最大直径盾构机,“大国重器”的穿江之旅少不了建设者的保驾护航。

  在地下超30米的工作区,31岁的张喜魁正在作业。他是这台广州最大直径盾构机的机长,也是盾构机“驾驶员”。

  盾构机内的8平方米,就是张喜魁工作期间所处的全部空间,而其中4个大屏幕就是他的“眼睛”。与传统驾驶员不同,盾构机机长不用时时紧握方向盘,而要刻刻盯紧屏幕中的几十个数据。只有通过操作台上的数据才知道自己正在向前移动,并通过按键来控制盾构机的前进方向。

盾构机内8平方米的地方,工作人员正在保养管路。

  “像在总推进面板中,可以看到盾构机的状态;而导向系统面板则是确保盾构机按照提前设定好的路线行驶。”张喜魁告诉记者,广州地质状况复杂,土质上软下硬,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观察数据尤为重要。与开车左拐向左打方向盘有区别,开盾构机想去往哪个方向则要调整它对向的油缸压力。“如果盾构机要向左上调整方向,则要加大右下油缸的压力。”

  “大道先锋号”盾构机直径15.07米的刀盘上分布有76把滚刀、212把刮刀,刀盘以每分钟1.2转的速度向前推进。刀盘装上滚刀就像给盾构机装上一颗颗坚硬的“牙齿”,专门用来碾碎坚硬的岩石。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张喜魁在盾构机掘进途中会时时关注各项参数,参数异常的原因之一便是刀具磨损,此时,便是换刀班长张昌勇的“上场”时间。

  西线“大道先锋号”盾构机为常压刀盘,对于张昌勇而言,换刀作业操作起来就简单得多。“常压换刀无需到盾构机前端外部更换刀具,在内部就可以实现换刀全流程。”张昌勇介绍称,一次换刀作业则需要4个人相互配合。“其中两人是负责抽装刀筒换刀具的,一人负责开关闸门,还有一个人开吊机。如果需要什么工具,开吊机的工人就会将工具吊到下面,相当于后勤保障。”

番禺南浦岛航拍现场。海珠湾隧道横跨海珠区和番禺区,该项目计划于2025年建成通车。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