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化广州

600米笔墨长卷“记住广州”

  • 听全文
  • 2019-08-13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海内外岭南画派传人集体“回家”欣赴广州塔“家宴”

参展画家们在广州塔题写六百米长卷

广美教授陈金章(左)与 台湾地区大名家欧豪年握手

广美教授陈金章(左)与 台湾地区大名家欧豪年握手

家是永远不变的牵挂。

8月10日,“回家——第二届岭南画派港澳台海外画家联展”于广州高剑父纪念馆开展,76位海内外画家,从世界各地赶到岭南画派的发源地——广州,以300多件作品和个人的言行身则,继续弘扬岭南画派的家国情怀,并向在高剑父春睡画院旧址“其命惟新”广场上新落成的高剑父纪念铜像致敬。

8月11日晚,参与“回家展”的76位画家与广州本土书画家共计一百余人,应邀登上广州之巅——广州塔,在第104层参加海内外岭南画派传人回家家宴。海内外书画名家们联合在广州之巅创作600米书画长卷,题写广州名胜与广州老字号,将活动推向了高潮,更将岭南画派与广州的渊源,推向了新的高度。

致敬岭南画派先贤高剑父以“家”为纽带联结家国情

今年正好是高剑父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回家”更是被赋予了一层向先贤致敬的重大意义。由此出发,在高剑父先生嫡孙女高乙婷的支持下,由岭南画派后裔重要代表画家陈金章、欧豪年两位老先生作为海内外总倡导召集人,高剑父纪念馆联袂南粤先贤馆、高剑父高奇峰纪念馆,举办了本次大展。恰如高剑父纪念馆馆长李琰所说的:“这次展览一切都是以‘家’为线索、以‘家’为根基,要让‘回家’的岭南画派亲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唤起新时代的爱国共鸣与文化自信。”

8月10日上午,第二届“回家展”以独特的方式开幕——海内外岭南画派画家集体“回家”致敬岭南画派先贤高剑父,并向新落成的高剑父纪念铜像敬献鲜花。“我是广东人,在台湾地区定居多年,但‘回家’是我一直以来的期盼!”岭南画派第三代传人、台湾地区著名画家欧豪年是继张大千、赵少昂先生之后第三位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的中国水墨画家,在美国的大展从6月份开始,将持续到8月18日。但年届85岁高龄的他,依然不顾路途遥远,专程从美国飞回广州参加盛会。在高剑父纪念铜像前,欧豪年毕恭毕敬地深鞠一躬,并献上鲜花。岭南画派尊师重教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10日下午,参展画家们又参观了第二展区南粤先贤馆,并写生“岭南第一楼”禁钟楼,留下珍贵的手记。

8月11日,画家们又前往第三展区高剑父高奇峰纪念馆。二高纪念馆坐落于高剑父先生故居番禺南村镇,为本次展览赋予了家的意义。下午,画家们又前往高剑父艺术研究展览基地——南浦当代艺术中心,这一展区主要呈现高剑父纪念馆对外交流展览“客从何来”,并启动“岭南画派在海外研究”仪式。

活动最后,更在广州新地标广州塔上举行“岭南画派家宴”,让回家参展的艺术家们感受到广州的日新月异,激发起更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广州之巅,欧豪年先生率先在600米长卷上开笔题写“可以带走的广州塔”,随后陈永锵先生题写“记住广州,广州塔酒”,以新地标提醒人们记住家国浓情。其他画家也纷纷以自己游览过或者喜爱的广州名胜景点提笔,为“回家”留下珍贵墨宝……活动结束后,主办方还将继续邀请画家们在长卷上题写、图画广州形象,完成以后,无疑将成为全面”记住广州”的最长书画长卷。

开枝散叶撒播世界各地注重传承又不忘“创新”

一百多年来,岭南画派在海外的辐射力尤其强大,本次展览,就以最生动的方式证明了此言不虚。

为什么岭南画派能够延续其旺盛的生命力,开枝散叶到世界各个角落?这得从岭南画派在诞生之初,就具有的与众不同的气质与使命说起。岭南画派由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那个变革的年代,二高一陈主张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东洋、西洋画法,在发扬国画优良传统的同时博取诸家之长,形成了“折衷中西,融会古今”的主张,通过振兴这种务实而生动的美术来唤醒民众。

受其影响,岭南画派的前后几代艺术家,包括二高一陈之后的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等,都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并成为对开班授课最有热情的一个画派。尤其是后来移居香港的赵少昂、杨善深,通过函授等形式,在南洋和欧美地区播撒下岭南画派的种子。这些大师们也成为最没有架子,对弟子们最无保留的先生。

改革开放后,又有众多岭南画派的弟子们走出国门,定居海外。而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默默信守着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岭南画派艺术信念,在海外实践并传播着中华文化艺术。

他们的画作中既有原汁原味的岭南画派样式,同时也在中西的融合、题材的拓展、媒介的运用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尝试,因为他们同样没有忘记一代又一代先生们的教诲,没有忘记“折衷中西,融会古今”的艺术主张,没有忘记岭南画派从诞生的那一天就是带着“创新”的使命而来。

南半球“洋弟子”三千

北美洲画鹰有“圣手”

本次参展艺术家、来自澳大利亚的林伯墀,1950年出生于越南,并在那里结识了郑少昂的弟子梁少航,在其门下系统学习岭南画派的技法。从1974年起,林伯墀又开始以函授形式跟着赵少昂学习,并于1980年前往香港,正式接受赵少昂先生的面授。

移居澳大利亚墨尔本后,林伯墀不仅继续钻研绘画,而且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他不无骄傲地告诉记者,他在澳大利亚教学四十年,有五千学生,这其中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洋弟子”。“他们的画风都是岭南画派的,水平很不错,希望未来也能带些学生来广州参加‘回家展’。”由于林伯墀在文化传播和两国艺术交流中所起的突出作用,2003年他被授予“澳大利亚联邦建制百周年成就贡献勋章”,是唯一一位获奖的华裔。

“岭南画派在海外传播的历史,无论是深度和广度,都比现在所呈现出来的更广大。值得我们更深入地去挖掘和研究。”林伯墀进一步表示。

温润儒雅的卢清远,同样是岭南画派巨擘赵少昂的嫡传弟子。祖籍广东梅县,在广州长大的他温和地笑着说这次是“真真正正地回家”了。中学在中山大学附中读书的他,非常喜欢绘画,他的语文老师李守真正是赵少昂先生的弟子。第一次看到赵老师画作时,他就被强烈地吸引和震撼住了,心想:如果能跟着赵老师学绘画将是多大的福分呀!后来,定居香港的他打听到赵老师开班授徒,就带上自己的习作去拜访,赵老师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和赞赏。收他为徒后,赵老师毫无保留地教他。每个步骤都让他深度参与,如何打底稿,如何着墨,如何上色……每一步他都临摹一张留存。“岭南画派之所以在海外能如此开枝散叶,一是这个画派的艺术技法很高,另一个是这个画派非常讲究师道传承。”卢清远在接受采访时不断有参展的其他画家过来对他拱手示意甚至揽着他亲密留影,他们或称呼他老师或称呼他师叔,尊重又亲昵,如同一家人。原来,20世纪80年代中期,卢清远曾受邀到中国台湾举办个展,收获了很多“粉丝”。于是,他在台湾地区开班授徒,传授岭南画法。卢老师强调要有坚实的基本功,常常带学生去写生,从大自然里汲取美,继而创造美。

1994年,卢清远又移居加拿大。在北美辽阔的大地上,他被天空中的“王者”、搏击长空的雄鹰所撼动。通过利用各种近距离观察的手段,他捕捉到雄鹰的壮美身姿,画鹰成为一绝,充分体现了岭南画派“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开创精神。“古代没有动物园,不能像我们这样利用高科技器材细致观察苍鹰、老虎等。所以,在这些题材上,我们应该比古人画得更好才对。”他笑道。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