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化广州

文化公园迎来建园70周年

  • 听全文
  • 2022-03-09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花会灯会菊会 广州人的光阴故事

  2022年3月8日不仅是国际劳动妇女节,也是广州文化公园70岁生日的大喜日子。

  广州文化公园,一个在老广心目中颇有分量的公园。几乎每一位老广州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拥有一段光阴的故事,珍藏着一份与公园相关的宝贵记忆。或许他们在中心台看过人生第一场大戏,或许在游乐场坐过人生第一次小火车,或许在水产馆第一次看到鲸鱼骨架,或许在东门“汉城”感受人生第一次“穿越”,或许曾经春天来赏花踏青,夏天来听古看戏,秋天来赏灯猜谜,冬天来赏菊下棋……记者采访了老一批文化公园人以及老广州,听他们讲述与这座陪伴广州人70年的公园的故事。

广州文化公园(资料图片)

摩天轮(资料图片)

  获叶剑英亲笔题字

  文化公园有一段开风气之先的威水历史。据记载,1951年,为促进城乡经济发展,解决物资匮乏,加强城乡物资流通,广州决定举办一次规模空前的物资交流大会,由市政府动员和组织了林克明、陈伯齐、夏昌世等广州地区一批优秀建筑师在西堤一带进行规划和建设。他们仅用了四个月,为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建成了12座永久和半永久展馆。这一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群建成,也为今后文化公园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1952年,在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的会址上,“岭南文物宫”正式成立,成为当时著名的文化活动展览场所。1956年1月岭南文物宫再次易名为“广州文化公园”,三次定名均由叶剑英亲笔题字。后来,广州文化公园的门楼被评为广州首批历史建筑。

  今年九旬高龄的曾尔老先生是文化公园的退休员工,在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举办时期就负责宣传工作,而后成为文化公园的首批员工。“展览会最后决定改为文化功能,给老百姓提供活动的地方。”曾尔说。

  “三大展览”陪伴市民至今

  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迎春花会”“中秋灯会”“羊城菊会”并称为“三大展览”,发展至今已是文化公园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成为市民游客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

  今年83岁、曾担任文化公园副主任的王毓枝1965年从部队转业到文化公园工作。他回忆,20世纪60年代,文化公园的定位是综合性文化场所,展览馆多达十几个,每年举办的活动达100多场,涉及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涵盖展览、演出、说书、象棋、木偶戏、杂技等类型。“一年的春夏秋冬都有大型活动。”王毓枝告诉记者,夏季文化公园还曾有举办仲夏音乐晚会的惯例。“我们曾在夏季晚上的7时到10时在中心台举办音乐会,除了公园自有的岭南轻音乐团,还邀请广州、上海等全国各地的乐团来演出,那时公园的草地、马路坐满了人,非常热闹。”王毓枝回忆。

  公园中心台曾迎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马连良、张君秋等,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曲艺家侯宝林、马季,歌唱家朱逢博、胡松华,广东著名相声演员黄俊英等,有“高台一出戏,场上万人观”之说。专业团体和群众文化团体轮番上演,为市民群众提供低票价高品质的演出。

  开通了广州第一个游乐场

  1985年,文化公园引进了首批游乐项目,开通了广州第一个游乐场,内地第一辆电动小火车就是在这里开动的。文化公园退休职工黄明志今年70岁,与文化公园同龄。他的父亲在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举办当年,参与电力维护工作,是文化公园的第一批职工。黄明志的一生与文化公园紧密相连,这里是他童年玩耍的天地,而后学习机械维修的他进入文化公园工作,直至退休。“岭南文物宫改为文化公园后,休闲活动增多,除了能看电影,还有溜冰场。”黄明志参加工作时,他负责文化公园游乐场游乐设施的维护,是游乐场的副经理。“当时,大型的机动项目有13项,小型项目10多项,几乎天天爆满。每个项目都要排长队, 我们从早上8时排班到晚上11时。有多火爆呢?一个人的门票在5角到2元不等,我们一个月的门票收入能达到20多万元。”黄明志说,因修建地铁8号线文化公园站的需要,游乐场才退出历史舞台。芳村街坊杨女士说:“当时坐风兜飞机,谁知一启动,我就哭了,还想走,工作人员立刻停止设备,让我下来。”对这段体验,杨女士印象深刻,还回忆起了美好的童年时光。

  文化公园向市民征集老照片老物件

  广州文化公园即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向广大市民游客征集有关文化公园的老照片、老物件以及与文化公园之间的故事。对无偿捐赠者,园方将赠予文创纪念品一份。

  征集内容包括能反映文化公园建园以来各个时期重要历史活动、有重要纪念意义的老照片;有关公园各时期的展览、演出、文体、园林、建筑等相关的照片、物件或文字资料等;其他具有历史价值、保存价值和展出意义的物品。联系电话:81010628、81010686。

  对于特别珍贵的实物与资料,根据需要并征得本人同意,由广州文化公园复制后将实物与资料原件归还所有人。市民可以将自己与文化公园之间的故事写成文字,发送至电子邮箱gzwhgyywk@163.com。好故事将通过公园微信公众号展示,并赠予创作者文创纪念品一份。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