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化广州

文墨芳华,广府新韵

  • 听全文
  • 2022-04-23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广州首家新华书店4月23日升级回归

  4月23日,第27个“世界读书日”,经过长达一年的等待,新中国成立后的广州市第一家国营书店——广州新华书店北京路店正式复业亮相。

  承载了几代老广街坊记忆的书店改造升级后,将会构建怎样的生活美学空间?作为广州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地标,这家书店有哪些老广难以忘怀的故事?书店复业之际,就读者关心的话题,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广州新华书店集团传媒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何燕芬。

升级改造后,北京路新华书店变身为“广府新韵”岭南特色复合型书店。(图为其内景)

  回忆·老广的精神家园

  1000本书与1000个岁(阅)回忆

  新华书店北京路店成立于1949年11月7日,位于北京路276号,是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市第一家国营书店。这家老店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广州人的成长。

新华书店北京路店(老照片)

  熙熙攘攘的北京路上,新华书店那一抹红色许多人都很熟悉,那是每个人童年的回忆,也是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地标。

新华书店的记忆 (老照片)

  此次,本市“最老”的新华书店启动升级后,开展了用1000本书换取1000个读者的岁(阅)回忆活动。读者纷纷分享与这家书店的故事:“广州这么大,在广州遇见你,终于找到了归属感”“在广州这座城市,这是与我产生联系的第一家书店”……

  一位读者说,她小时候每一次去新华书店前都觉得很兴奋,这种兴奋和去公园不同,是隐秘的开心。一踏进去,一切都不一样了。纸张的味道,整齐的书架,在互联网还没诞生的年代,新华书店提供了最丰富的通往世界的入口:逛书店是一个认真的事,是种值得期待的活动。

书店内的图书展陈

  广州律师汪翊则深情写道:

  “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事了。彼时,我在中山大学读书,周六下午没有课,我会来北京路上的各书店逛逛,那时,图书还属于紧俏‘商品’,像我这种高度近视的人,常常要像鸭子一样伸长了脖子朝柜台里的书架上张望,选起书来又有些啰嗦。

  有一天我与一位店员发生了口角,此时有一位老者出来劝说,并主动帮我寻找图书,如此几次,便认识了老唐,从此以后我每到书店便先四处打探,看老唐是否在店中,如果一下子找不到想要的书,就写一张条子列明书单交给老唐。在当年还没有计算机查书的条件下,要从浩如烟海的书库中找一本书是件相当吃力不讨好的事,但老唐对我的要求从无半句怨言。我与老唐的交往一直延续到大学毕业后的最初几年,后来我到北京路新华书店的次数渐次减少,见到老唐的次数当然也就越来越少了……

  20世纪80年代每一位读书与爱书的人恐怕都遇见过他们的‘老唐’吧,他们应当获得爱书人永久的尊敬!”

  空间·

  华灯璀璨,书斋静谧,彰显西关大屋特色

  北京路书店成立于1949年11月7日。2021年,为配合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广州新华书店集团创新提出“书店群落”概念,通过对北京路上6家新华书店(北京路书店、北京路儿童书店、古籍书店、岭南书店、科技书店、集雅斋)的设计、功能、业态等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以“特色化主题、多样化店面、差异化经营”为核心,打造别具一格的城市书店群落特色。其中北京路书店正是“书店群”改造中的经典之作。

图为店内文创展陈

  改造前的北京路书店属于广州老骑楼式建筑,升级改造后,变身为“广府新韵”岭南特色复合型书店。

  其整体设计上,借鉴了西关大屋中“前庭后院”,三进院落的布局方式,一进入书店,迎面即为“门官厅”,印着“博古通今”“鸿儒”“翰墨”等内容的方形印章吊灯使整个空间有了律动感。这些印章图案,书店还制作了文创书签,读者可购买收藏。

  “门官厅”的一侧,一道景观楼梯,错落层叠,瓦当纹装饰的墙面上赋有多个广州文化地标简述,彰显一派岭南建筑气象。店内随处可见的“镬耳山墙”“满洲窗”图案,让人情不自禁唤起老广州的记忆。收款台后北京路老街道场景的铜雕主背景,打造“繁盛之所,博学殿堂,华灯璀璨,静谧书斋”的景象。

  在书店的“后院”里,分布着不同类别的书籍,再二进院落,错落高低,后段夹层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文具馆。

  整个书店设计空间错落层叠,大开大阖,起承转合之间,都特别穿插了博古架、端景、书籍造型等小趣味、小景观。整个书店欲经由空间隐喻的手法,与读者寻得共鸣。

  中庭区域则是开放的“书纽空间”,逢周末,这里会举办“书纽学堂”;再加上落户于书店的广州市新华非遗工作站、新型阅读空间粤书吧,北京路书店真正搭建起了一方文化传播平台,为丰富市民精神生活,助力广州文化软实力提升添砖加瓦。

  此外,北京路书店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线下优质畅销好书,并引入5G建设以及导购机器人,极大地提升了广大读者的智能化阅读体验,使找书购书更加省心便捷。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北京路新华书店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挂牌成立,该实践站以北京路书店为点,串连起“书店群”,共同打造文化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全民阅读,打造书香社会。

  复业全场图书有优惠

  复业期间,店内也有丰富的优惠活动:4月23日、24日全场图书七五折,还有各种满赠的精美礼品;4月25日至5月5日,注册会员,设置北京路书店为专属门店,均可领取10元零门槛优惠券。

  4月28日,所有会员均可登录会员小程序“广州新华书店微会员”领取170元满减券,最高可减100元。参与线上主题活动“别动,这是我的阅读空间”海报DIY活动,还可以领取5元-100元不等的零门槛电子优惠券。欢迎各位读者前来北京路书店,体验不一样的新华书店。

  陈列·

  图书品种达4万种以上

  北京路新华书店改造升级后,经营产品进一步升级——图书品种多达4万种以上,还有很多主题推荐,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湾区文化等。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特别展陈粤版社社长好书推荐,书香羊城十大好书与市民们一同分享。

  此外,店中还增加了过百种多元文创精品,包括石湾陶瓷、非遗手作、益智玩具、手办模型、国潮精品、居家用品等,并引入了十几位艺术大家的雕塑作品或书画作品,让读者无论走到哪个角落,都能体验到独特的文化韵味。书店也将不定期举办岭南艺术分享活动,市民们可以近距离感受艺术熏陶。

  在书店二层的阅读区域大厅,保留了音像制品的销售区域;临窗过道前,新增设了水吧区(5月对外开放)。

  书店三层除了是学习提升类书籍区域,也是大中型活动举办地。此层设置了“花城书房”“越秀书苑”两个特色别致的书房,既是阅读休闲室、售书直播间、小型VIP品鉴室,也是新华书店面向市场推出的服务项目之一、文化空间定制的开放样板间,书房内的一物一景均可定制。

  文创·

  石湾陶瓷、非遗手作、国潮精品

  广州市新华非遗工作站、新型阅读空间粤书吧也落户于北京路书店。非遗工作站将依托于本土特色非遗资源,如:三雕一彩一绣、西村窑、广东醒狮、剪纸,岭南押花等进行展品及其文创陈列,同时工作站还作为传习空间,不定期举办非遗手作体验、非遗大师课、非遗沙龙,将非遗文化植根于市民心中。

  对话·

  实体书店的“守望者”

  广州日报:能否介绍一下对于这样一个文物式的书店(北京路新华书店)改造升级的缘起?

  何燕芬:2018年12月,商务部印发《关于开展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北京路步行街是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入选的全国首批示范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

广州新华书店集团传媒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燕芬

  广州市政府、越秀区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项工作会议,要求新华书店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动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促进实体书店的转型发展。为此,我司以此为契机,着力推动“新华书店群”项目,从而再现北京路上的书香盛景。

  现在读者去书店不只为买书

  广州日报:几十年来,广州人在购书方式及购书意愿方面经历过哪些变迁?

  何燕芬:以前老广州人或早年便移居广州的市民街坊都会说北京路书店是他们年少时的阅读场所,会经常去光顾,而且会待上一整天。随着近几年民营书店、个体特色书店的崛起,人们对于逛书店的体验感要求越来越高,加上网络购物的兴起和电子阅读平台的出现,广州人在购书方式上和意愿都有很大变化。

  比如,以前去书店是为了购买需要的书籍,现在去书店只是因为在网上买不到所需的书籍而不得不去书店。

  现在读者去书店更多是可以得到文化熏陶;淘各种新奇、有趣的美物;可以安静地发呆;可以参加各种学习、手作体验和文化交流等。这是网络购书无法获得的体验。

  在网络开店,并不代表要放弃实体的阵地

  广州日报:北京路新华书店将被打造为“广府新韵”岭南特色复合型书店,能否谈谈新华书店系统在广州城市文化空间营造方面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何燕芬:北京路书店有着其不可复制的历史背景,历史造就传承。作为广州城市文化空间,她应该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北京路书店我们定位她是一个文化服务(传播)综合平台,这个平台不仅要承担广州本土文化传承的责任,同时也要履行先进文化传播的义务。此外,书店是城市文化的一个“微缩景观”,她还肩负着推动全民阅读,打造书香社会的重任。

  广州日报:如今,在网络电商的冲击之下,实体书店将怎样迎接挑战?实体书店转战网络是否将成为趋势?

  何燕芬:面对互联网的冲击,我们继续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线下保持专业特色,加大主题、精品、经典图书推荐,给予一定优惠,让读者可逛可买,并开展多元文化活动体验;线上则通过短视频“阅读推荐官”的形式,向读者深度推荐书籍和书单,同时策划创新游戏互动。

  很多实体书店在网络开店,但并不代表要放弃实体的阵地,线上阵地只是销售方式的一种补充,线上的价格非良性竞争,甚至以本伤人,长此以往并不能为图书行业带来良性发展。所以我们更应该守正、创新,稳步致远。做好实体书店的“守望者”,为城市文化留痕、助力,让市民可以在书店里寻得精神沃土。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