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化广州

“穿梭”87年光阴的老照相馆

  • 听全文
  • 2022-07-08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影相佬”黎焯勋27年前重开父亲1935年创办的照相馆

  店铺名片

  店名:黎昌明照相馆

  店史:最早创办于1935年,1956年公私合营,黎昌明之子黎焯勋于1995年重开,现店铺由黎昌明之孙黎宝权打理。

  特色:一家三代皆为“影相佬”,一间店铺横跨87年光阴;见证了番禺大半个世纪的变迁,也记录了无数街坊的幸福瞬间。

  随着手机便利化以及影楼、摄影工作室异军突起,街头传统照相馆日渐式微了。在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德胜路有一家老照相馆,多年来仍然坚守着光影作业的传统技法,用镜头收录番禺人的光阴故事。

  这家照相馆名为黎昌明照相馆,创办于1935年,几经变迁,延续至今。店里珍藏一座拍黑白照片的老式木制座楼机,被视为镇店之宝,凝固了曾经番禺街坊记忆。这间老照相馆,留下了许多普通百姓的生活印记,也串联着时代的点点滴滴。

黎焯勋示范操作木制座楼机

  传承:见证番禺大个半世纪的变迁

  “这家照相馆是我父亲黎昌明在87年前创办的,1956年国家实行公私合营,由‘红星照相馆’‘丽星照相馆’和‘黎昌明照相馆’合并而成东风照相馆,是当时番禺县最大的照相馆。”说起当年往事,88岁的黎焯勋仍历历在目。

  据黎焯勋回忆,1935年父亲黎昌明在当年城中心最旺的地段——大南路上的李氏祠堂开了一间小小的照相馆,也是当时大南路唯一一家专营摄影的小店。

  1995年,黎焯勋退休后,在市桥德胜路重新开了这家“黎昌明照相馆”。“当了一辈子的‘影相佬’,重开‘黎昌明照相馆’一直是父亲最大的心愿。于是,就有了现在这家店,现在这家店也传给了我儿子黎宝权。”黎焯勋说。

  与照相馆一样上了年纪的还有店内的镇店之宝——木制座楼机。“这部座楼机的年纪比我还大,是我父亲在广州买的,到现在也没坏,只是派不上用场了。”摩挲着曾经的“老伙伴”,黎焯勋兴致勃勃地跟记者一一细说使用方法——

  “座楼机有一个底片盒,一开始用的是玻璃底片,很容易摔坏,后来改用胶片。拍照前,我们会根据客人需求,套入对应的相片框,里面有个小窗口可以看到倒立的影像,手动对好焦之后,盖上红布,然后按下连接在机旁边的快门线,瞬间就被定格了。”

黎焯勋(右)和儿子黎宝权

  回忆:用削到比针头还细的铅笔手工PS

  虽然年届八旬,但黎焯勋茶余饭后,依然会经常回到店里看看。从小就跟着父亲学照相的他,读完小学后就开始在店里帮忙,13岁正式入行,从照相到冲洗、晾干、修底片、漂晒、洗水、晒相到最后裁相,每个程序他认真学习,用心揣摩。

  黎焯勋说,拍大头相是基本功,最关键是要捕捉顾客最美的表情。“中”“国”“甲”“由”“申”,这五个字是许多“影相佬”的第一门课,它们代表着人的五种基本脸型,每种脸型分别适合什么角度和表情,是可以研究一生的课题。当年的摄影师还要临时充当表情管理“辅导员”。很多人照相时表情往往局促、僵硬,面对镜头容易害羞,按下快门前,得慢慢引导他们管理好表情。将最美的瞬间拍下来,这样这张相片才算成功了一半。

  照片拍摄完之后,还需要经过底片冲洗和照片冲晒两大程序,其中显影、定影、水洗、晾干、修底片、晒片、修相、裁裱等工序,全靠手工完成,其中蕴含的功夫和心思,是现在的拍照技术无法比拟的。

手工修底片的工具盒

  比如手工修底片,黎焯勋说,这个技术堪比现在的PS。“修底片是最难的,要用削得比针头还要细的铅笔,修掉脸上的瘢痕、去眼袋,修整皱纹和痘印。一般我们会把痘印修掉,但皱纹就不能全修没了,主要还是根据每个人的气质修整,尽量让人看上去自然一点、年轻一点、精神一点。”他一边说一边拿出一个珍藏多年的工具盒,展示着里面的修片工具——几支铅笔、毛笔、一盒上海牌照相油色、一本照相透明水彩颜色等材料。

  自豪:“有客人一家几代都来找我们照相”

  “认真”与“口碑”是黎焯勋强调得最多的词语。黎焯勋认为,做生意讲究的是诚信、人品和服务,缺一不可。“可以说一张好的相片从拍摄到冲晒出来都是技术活,除了基本功之外,还需要细心、耐心,稍有不慎就可能弄坏底片。底片是不能坏的,坏了就是砸自己的招牌。”

  “他是我的师傅,手把手教我,他教给我的不只是摄影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他说,无论做事还是做人,最紧要‘认真’两字,你认真了,就没什么做不好、学不来。”在黎昌明照相馆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影相佬”梁辉成,已从年轻小伙成长为照相馆里的元老级员工。

店内的镇店之宝——木制座楼机

  “父亲经常跟我们说,开店做生意对待每一位客人都要认认真真,每一张拿出门的相片都必定要是最好的。客人的差评就如同砖块,让客人满意了,砖块自然不存在,否则日积月累,偌大的门口也会被一块块砖堵死。做生意的‘口碑’一定要用心维护好。”黎焯勋的儿子黎宝权说。

  “照相馆开了那么多年,忠实的客人也很多,我最自豪的是客人一家几代都来找我们照相。”黎宝权微笑着说,“这么多年,除了合影、孩子百日照,我们拍摄的证件照更是不计其数,不少人的第一代身份证照片就出自我们之手。”

  用影像定格街坊们每个幸福时刻

  在采访过程中,家住番禺大龙的黄女士,正好前来拍照。她跟记者分享起了1999年在黎昌明照相馆拍婚纱照的美好回忆。

  “我记得当时是在照相馆里简单化好妆,穿好婚纱,然后再乘车去金业花园拍的,当时帮我们拍照的摄影师叫阿成(即梁辉成)。在等相片的过程中,心里那种既忐忑又期待的心情,至今还清晰记得。当最后拿到相片时,看着相片中的我们,说实话,真的觉得很美,心里真的觉得美滋滋的。当时阿成拍了很多,让我们挑选部分自己满意的,但我们都下不了手舍弃,最后全都要了。”说着说着,黄女士也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不少番禺街坊帮衬了很多年,参加工作时来这里拍工作证照片、结婚时找我们拍婚纱照,儿女出生时就来拍满月照,或者每年春节的全家福……我们几乎见证了好些街坊人生的每个幸福时刻。”梁辉成说。

  无论时代怎么变,载体怎么变,记录幸福的需求仍然在。一位住在附近的李女士带着女儿来拍幼儿园入学的证件照,她对记者表示,她本人也是黎昌明照相馆的忠实拥趸。“很多同事都是这里的熟客,拍照、洗相都要来这里。最近,女儿入读幼儿园需要拍证件照,所以专门带她来这里拍照,顺便给女儿好好留个成长印记。”李女士说。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