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化广州

粤海关大钟楼“守馆人”阮锋:钟楼回响见证百年商贸繁华

  • 听全文
  • 2022-07-09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7年前,站在粤海关大钟楼门口,阮锋难抑心中喜悦:“我终于来到这里了。”过去30多年,大钟楼在他的生命长河中,或隐或现。为了了解更多大钟楼的历史和广州这座商贸古城一段极尽繁华的记忆,为了更近距离端详、抚摸这座矗立106年依然保存完好、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他走了一条不短的路,才成为了一名“守馆人”。

钟楼回响见证百年商贸繁华1.jpg

大钟楼“守馆人”、广州海关教育处博物馆管理科科长阮锋。

  106年前,当粤海关税务司署大钟楼这座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在珠江畔崛起的时候,作为重要地标代表着广州城的贸易繁荣,世人却未曾意识到,在近代历史的洪流中,它将成为见证近代中国曲折发展的标志。

  “这么多年了,每一次踏进大钟楼,还会有穿越时光的感受。”阮锋说,这座“宝藏博物馆”仍不时给他带来新的发现,而他知道,还有很多惊喜等待着被挖掘,“我想用老街坊的角度,讲好大钟楼背后的广州历史故事。”

钟楼回响见证百年商贸繁华2.jpg

悬挂在大钟楼里的五口铜钟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其人

  小时候住在大钟楼对岸 长大后成了“守馆人”

  大钟楼是“1916年版”的粤海关税务司署办公大楼,是中国现存最早兴建、最古老的海关钟楼。其所在的广州市沿江西路29号,位置优越,既是西堤商贸区的起点,又连接沙面岛商贸区,是20世纪初广州城最具活力的商贸中心的一环。

  大钟楼的钟声曾是这个城市宣布时间的“标准”,在20世纪90年代前,它每逢正点报时,2016年后重新恢复鸣响,为避免扰民,仅在早晚8时各鸣钟8声。如今,在车水马龙的早晨,在夜幕降临、灯火璀璨的夜晚,当大钟楼钟声响彻沿江西路时,人来人往中,总会让人不由遐想,近百年的鸣声中,翻过了多少广州历史的篇章。

  阮锋从小住在大钟楼的珠江对岸,听大人们说,以前在“河南”就可以看到这座雄伟的建筑。长堤一带住着他的外公、阿姨、舅舅。童年记忆里,他时常拉着妈妈的手,坐着渡轮“过江”串门,脑海里最深刻的画面,是自己趴在渡轮后面看着浪花飞溅,当船渐渐驶向西堤码头时,大钟楼在视野里越来越大,碰巧准点响起的钟声越来越近,响彻四方。

  “‘老广州’对大钟楼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它是许多人成长记忆的一部分,也是许多人的人生和这座城市的见证者。”阮锋说,它就像一个巨大的“音乐盒子”,见证了珠江的日与夜、繁华喧闹和静谧多情,见证了普通人的生活日常,沉默时很安静,响起来沉着笃定。

  小时候在玩耍时,无意间听到舅舅与人谈及外公参军的故事,他并没有深究什么叫“参与过接管粤海关的工作”,等到长大了,想要知道更多的时候,却已没有机会向外公了解当时惊心动魄的过程,只能从舅舅口中获悉一二。

  他的外公来到广州参与接管粤海关后,按照文化程度被分配到省外运负责管仓库的事务工作,经常教导子孙们要好好学习,才能服务好人民。

  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学习成为阮锋一贯的坚持。大学本科学习统计学后,他进入了海关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把较为艰涩的粤海关的历史故事改编为通俗创意剧本,在不同的舞台上演……

  2015年,他被调动到大钟楼工作。7年过去了,作为广州海关教育处博物馆管理科科长,他一直肩负着研究、藏品管理、展览策划等工作,其中巡馆是他最喜欢的日常工作。他说:“我特别想倾听观众们的心声。”他还记得,2016年大钟楼正式更名为粤海关博物馆并常态化对外开放的时候,附近的许多老街坊争先来“探馆”,感慨万分地告诉他“我们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少有机会进来看看”“大钟楼终于开放了,而且做了这么好的展览,我们能进来看看它到底是啥样子,了解一下海关的历史、广东的历史”……那些时刻,他的心中涌动着能为粤海关博物馆服务的激动和自豪。

  这座仍藏着很多历史记忆的建筑,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和所承载的那段历史。如何让更多前来参观的市民能感受到它存在于此的深意?“我很喜欢被叫‘守馆人’。”阮锋笑着说,黑框眼镜后的眼睛闪着热烈的光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和追求,我给自己的‘任务’是沉下心来好好做研究工作,把很多大家觉得太深、太枯燥的历史讲得更好懂、更接地气、更精彩。”

钟楼回响见证百年商贸繁华3.jpg

粤海关大钟楼从地下室至钟楼分为五层,其独特的新古典主义造型风格被视为广州近代西洋建筑的典范。

  其言

  希望它的“外在美”

  吸引更多人去了解其“内核”

  广州日报:听说大钟楼已经变成一个网红打卡点了?

  阮锋:是啊,现在我们都习惯了一到晚上,这里闪光灯此起彼伏如白昼的场景。每次看到马路对面早早占好拍摄C位的年轻人,以大钟楼为背景拍摄婚纱照的新人,或者是匆匆慕名而来的游客,我们心中还是挺自豪的,有时候还给大家介绍哪个角度哪个背景拍照最好看。比如大门口的铸铁栏杆和特意保留材料原貌的大麻石,已经有100年以上的历史了,拍出来特别有格调,是大家喜欢的背景之一。

  广州日报:会觉得因此而令大钟楼的意义变得没那么“重”了吗?

  阮锋:这一座被当代学者评价为“平面功能布局、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各方面均为时代典范”的建筑,奠定了大钟楼作为中国海关大楼建筑风格的主基调,更是古典复兴主义在岭南发展的高潮。

  大家因为大钟楼的建筑之美而趋之若鹜,这当然没有问题,但是我更希望大家在被它的外在美吸引之后,能够更多去了解它的“内核”,透过“洋关”这个历史的独特视角去观察、反思中国近代史,我想这会帮助大家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在“巡馆”的过程中,我遇到许多广州老街坊,也遇到许多年轻人,他们希望了解许多他们未曾听闻的广州故事,证明他们对大钟楼的“内核”也是感兴趣的。

  广州日报:大钟楼是广州那个时期的建筑中保存得比较完好的一栋?

  阮锋:是的,经常有观众问我们“电梯是不是原装的”“窗户是不是旧件”。在整座建筑的保育方面,我们确实一直在努力,保存完好度很高。现在我们根据1913年的建筑图纸制作说明牌,向观众展示每个房间的原有功能,许多建筑构件和配件经过岁月沧桑还是保持不变,比如地板、壁炉、弹簧门……到馆里来,观众们可以近距离接触实物,摸一摸柱子、壁炉、墙壁,精细感受历史的痕迹。

  走进大钟楼,观众们都会应接不暇地观察风格独特的建筑和装饰,往往忽略自己走在软软的地毯上,更不曾好奇地毯下会有怎样的惊喜。其实,每一层的地毯下都大有文章:有的是木地板,有的是瓷砖地板,有的是由马赛克组成的不同图案。在现在看来好像非常奢侈的装饰,在当时却是典型办公建筑的“标配”。

  广州日报:如今的博物馆承担了宣传教育的功能,大钟楼也是这样吗?

  阮锋:我们和普通的旧址还是有些不同,因为在历史上,大钟楼就不是一个完全的公共场所,而是一个行使海关职能的场所,所以在宣传教育上,我们还是以海关历史、海关业务为基础开展。在历史上,广州外向型的商贸发展与海关业务息息相关,海关史与商贸史基本重合。我们讲述海关历史故事,除了希望让市民透过海关视角去了解广州城市辉煌的商贸故事,了解广州作为一座千年商都是如何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对外交往的经验,借助天时地利人和获得世界性的关注,还希望他们了解人民海关经过百般艰难收回海关主权、守护国门的红色故事。

  作为博物馆,如今我们多元发展,在立足海关历史文化研究的同时,跟社区、学校有更多的联动,比如举办流动展览,比如跟附近的沙面小学长期合作,邀请学生们到馆内以“红色讲解员”身份直播等。我们对于讲述海关历史和业务的方式进行了“改良”,增加了许多体验式活动。

  广州日报:会觉得自己身上有一种责任感吗?

  阮锋:是的,我们时刻都感觉到自己的责任。无论做历史研究,策划、宣传、传播,还是直接面对观众的讲解员,都深知自己承担的职责。像我们的五位年轻讲解员,都要知道如果不把讲解词吃透,从不同角度去琢磨自己要讲述的历史,研究自己要讲解的展品,就无法体现自己的责任担当。其中一位讲解员韩芮去年还被评为“广东省百优党史宣讲员”。

  如何把这么厚重的广州海关历史展现给市民,我一直也在思考。这几年,我尝试创作一些跟粤海关有关的、适合青少年演讲的原创故事,还让自己上小学的小孩子做“实验品”,让他用孩子的角度演绎海关历史。去年他就凭此在海珠区少先队文化节“党的光辉照我心”粤语讲古比赛上获得一等奖。

  在尊重历史主线客观性的基础上,我对故事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增加了许多有趣的内容,还得到粤语讲古老师的指导。今年,我还继续尝试在梳理海关历史的同时,探索新的讲故事方式。

  广州日报:听说今年还有一个蛮重要的展览计划?

  阮锋:是的,在广州海关有许多对海关历史感兴趣的同事,其中一位退休干部许学山就是众所周知的“发烧友”。几十年来,他不但研究海关史,还收集很多跟粤海关相关的藏品。近年他向我们捐赠了一大批与海关历史相关的老明信片,涉及的建筑除了大钟楼,还有验货厂、邮政大厦、沙面红楼等。我们正在梳理这些藏品,看看如何通过这些藏品,串起粤海关历史,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并用形象的、引发共鸣的方式把成果展现在世人面前。

  其实,广州海关系统里还有许多对海关历史感兴趣的前辈,尤其是曾经在大钟楼工作过的关员,他们在这里与每一个房间、角落、物品朝夕相对,即使离开了,也很是牵挂。有不少已经退休的同事,也会经常回来走动,或者带家人、朋友来看看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或许只要曾经在这里驻守过,就一定会留下一种“大钟楼情结”。就连周围的老街坊,也会经常带领不同的朋友前来走走,有许多访客已经成为我们的“老粉”。

  我们近期发起征集大钟楼故事的活动,请曾经在这里工作的前辈回来讲述不同办公房间的场景或趣事。这是一个工作量不小的事情,但是我们想尽可能留下更多与这座建筑发生过关联的故事。

  采访手记

  展示广州纵横四海、汇聚五湖的开放与包容

  经过“美容”的大钟楼刚刚以“清水佳人”形象亮相,就迎来等待已久的游客和市民的争相传告。在他们心目中,这座建筑矗立于珠江的主要河道边,曾向进入城市的船舶展示了这座城市纵横四海、汇聚五湖的开放与包容。它曾独立于岭南风格的建筑群中,从未被视为“异类”,而是快速被接受,被借鉴,被孵化出“2.0”“3.0”版本。这个城市的人民,在那时起就展露出开放包容的气魄和胆识,对于创新和发展,从不迟疑。

  历史成就了广州,而广州成就了人和物。即使这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不断被后来者替代,但没有人忘记它们曾是某个时代的巅峰和骄傲。正因为不断更替,这座从数千年前昂然走到今天的城市历久弥新,永远充满青春活力。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