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化广州

领悟千年底蕴 绽放时代芳华

  • 听全文
  • 2023-06-09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广州奋力开创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全力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城市范例的创新实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明犹如波澜壮阔的长河,一路奔涌而来。

  “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对于我们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开幕。他强调,我们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广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擦亮红色文化、海丝文化、岭南文化、创新文化等文化名片,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利当下国家发展建设的思想内涵,保持文化自信。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为更好地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如何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精髓?如何改革创新、打造时代精品?

  赏千年瑰宝,聆岭南佳音,嗅羊城书香,颂诗词雅韵。

  文以传道,艺以载道。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奋力开创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全力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城市范例的创新实践。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岭南文化馥郁浓厚。这座敢闯敢试的创新之城,始终坚持在极富生命力的文化生态下,深化公共文化服务改革,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让市民群众通过高品质文化供给,获得耳目一新的感官体验。

  传承!

  “看”英雄花开触历史脉络

  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每年三月,英雄花开遍英雄城。

  作为广州市花,木棉花自古与羊城百姓生活相伴相随,奋发向上的英雄气概,一直激励着这座城市砥砺前行。

  2023年3月,英雄花开英雄城。广州举办了各类红色文化活动12大项、6000多场活动,传唱广州人民古往今来的英雄故事,传承着永不落幕的红色城市文脉。木棉花经历时代大潮的洗礼,今天被赋予化物、化城、化人的更新价值。

  植英雄树,赞英雄花,致敬英雄城。

  以花为媒,广州以润物细无声的细致,展示红棉昂扬向上的英雄气质,将木棉形象融入活动主题LOGO,推出红棉胸针等文化创意产品。通过开展“拍绘颂咏品”英雄花网上征集展示活动,发动广大市民游客通过摄影、书画、歌唱、诗歌以及写作等方式,分享对英雄花的热爱、对英雄城的认识、对英雄先辈的崇敬。

  既贴地气,也得人心,让百姓参与其中,持续提振高质量发展的精气神。2023年,广州首次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等重点红色场馆推出“花城书房·红棉悦读”特色阅读空间,结合场馆特色设计配套风格的阅读氛围,增配“红色广东”“红色广州”等系列图书,开展主题鲜明的阅读活动。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团一大纪念馆、烈士陵园……顺着城市脉络探索前行,将红色故事有机串联,走进广州市民熟悉的红色文化场所,便能体验15分钟城市文化“阅读圈”。通过一段典故、一间书房、一次相遇,感受“英雄城”的别样魅力。

  红色文化是广州的精神根脉,更是千年历史名城破浪前行的动力之源。“英雄花开英雄城”以文化物、以文化城、以文化人,让红色种子在市民大众心中特别是青少年思想中生根发芽。

  一朵英雄花,一座英雄城。红色元素营造全城沉浸式氛围,让城中人拥有共同的认识和情怀,英雄气概更加润泽人心。

  弘扬!

  “品”古韵悠长造诗词之都

  兰之猗猗,薰风自南,花城之花随诗意绽放。

  以兰花为特色的广州兰圃公园,有古琴曲调再现两千多年前孔子与兰花相遇时的万千感慨,有诗歌吟诵唤起“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的思乡问候。而镇海楼前那场古韵悠长、别开生面的“薰风自南”镇海楼吟诵会,则与观众分享了一场文、物辉映,情、景交融的诗歌盛宴。

  收获满满的诗词之夜,是广州建设“诗词之都”的又一华美篇章。2022年,广州提出建设“诗词之都”,深入挖掘丰富的诗词文化资源,以创新的活动形式,照亮着花城广州的诗意生活;2023年,立足广州诗词文化底蕴与基础,进一步弘扬诗词文化,继续打造“湾区诗会”“广州诗词之夜”系列讲座等诗词活动品牌,构筑岭南文化高地,为广大市民奉上精彩的诗歌盛宴。

  回望越台烟雨外,万峰尽处五羊城。

  作为岭南首邑,广州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代诗人彬彬济济,灿若星辰,创造了丰富的诗词文化。

  作为南方的诗词重镇,广州这片南粤大地自古以来诗词文化繁盛。从杨孚、屈大均,到陈永正、刘斯奋、汪国真、杨克……活跃在广州的诗词名家很多,他们一同坚守在广州这片诗词热土,既传承诗词这门古老的艺术,又培养广州诗词的后起之秀。从越秀书院、宝墨园,到浴日亭、光孝寺、六榕寺……留存于广州的诗词胜迹也有很多,它们是诗意广州的生动写照,也是打造诗词之都的空间载体。

  立足当下,诗词文化已深深镌刻于粤港澳大湾区,是历史留给广州的宝贵财富,也是人文湾区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在如此一城一景、一诗一句的浓郁文化氛围下,“广州诗词挑战赛”已连续举办五届,以“诗词+”为核心模式,以“诗词+竞赛”“诗词+生活”“诗词+书店”“诗词+地标”等衍生模式开展系列诗词活动,生动有趣的形式深受市民追捧。白云区石马村一年一度的“桃花雅集”盛会,已成为文人墨客向往的盛会。

“湾区诗会·诗意增城”活动

  传承诗词薪火,熔铸诗意花城。让诗意空间回归,是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也是广州对生活最诚挚的态度。

  漫野!

  “触”非遗之美叹生活万方

  “最近一直在忙‘6·18’,我们接了几千个单,在赶工。”锦纶会馆丝绸香云纱展览馆馆长王雪对记者说,难掩笑意。

  从1723年到2023年,整整300年的时光,这处广州城中的纺织业会馆旧址,又牵动了一缕古老而时尚的情怀。

  作为享誉世界的千年商都,广州似乎从来不缺精彩的“非遗”,也始终搏动着将这些文化遗产“活化”的热情。“我们一直在探索更加生活化的展现形式,探索如何在传统文化的根脉之上,打造东方美学时尚。”王雪说。

  而广东醒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家狮第五代传人赵伟斌,则忙着做大广州醒狮的海外版图。在不久前举行的“2023非遗品牌大会”上,他们与新加坡的合作方签订了一项向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出口醒狮狮头2万头的协议,签约金额约2560万元。“出口的狮头全部由醒狮帮扶项目——生产车间、非遗工坊等生产。”他说,“全球对醒狮狮头的需求从2001年的每年6000头快速增长到2023年的每年10万头,这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醒·狮》表演

  “未识广州,先闻西关”。和赵伟斌一样在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打卡地的西关永庆坊非遗街区中驻居的,还有广绣、广彩、榄雕、牙(骨)雕……这些精彩的手艺,在这些古老又新潮的街巷中,跃跃欲试地找寻着许多新的可能。

  “广彩早在十三行时期已经全球化,出口量非常大,当时已有总部经济的概念,分工明确细致,可以说一直是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典范。”在永庆坊雅致的“广彩茶室”中,广彩瓷烧制技艺番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陈韵诗说,“而我们的广彩茶室呢,则以更接近大众生活的方式呈现,见人、见物、见生活,在原汁原味传承传统广彩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今年是古琴艺术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20周年。6月下旬,在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中,一系列的沉浸式音乐会、实景“快闪”雅集、短视频制作等新意满满的玩法将会上演。

  如果“穿越”回20年前,谁能设想,貌似“古旧”的古琴会成为今天年轻人的“潮玩”,普罗大众的良伴?

  广州全市现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作216项(含扩展项目)、非遗传承人200名、非遗传承基地100个、非遗工作站21个,构成壮观、丰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群落。这是过去近20年间无数双手合力培出的花,也是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回望自己从何而来而结出的果。

  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配套制定非遗保护资金管理制度及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市区两级非遗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以传承能力为核心的动态评估机制……活态的非遗,背后是制度、机制的陪伴。

  广州还出版了全国最早的非遗志,开展了广绣图像传播、广式家具余料利用计划、岭南武术动作视觉研究等等一系列非遗主题学术项目,让高校、企业资源与非遗传承人对接,推出非遗专项珠江水上巡展,开发水上游、研学游等20余条非遗旅游路线,实施非遗在景区、在博物馆、在校园、在商场、在社区“五在”工程,将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令非遗更润物无声地走入生活。目前,全市超过500所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实践,涵盖幼儿园、大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等所有教育阶段,2/3以上的传承人长期在校园薪火相传。

  在今年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前后,百余场非遗主题活动将在线上线下接踵呈现,“广州非遗购物节”“抖音广州非遗馆”等线上平台已经成为走出广州,破壁全国的知名品牌。

  现在,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在每一个不经意的时间或者空间里,往往就能与广州非遗“遇见”。它们越来越成为与我们相伴的一部分,记录下我们一起走过的时光,有关梦想,有关热血,有关不灭的光。

  开拓!

  “嗅”羊城书香延城间乡野

  书香羊城,穗阅静好。阅读是幸福的发祥地,能遨游世界,也能徜徉未来。

  2022年,《广州市推进公共阅读空间试点建设工作方案》正式实施,遴选首批22家“全民阅读共建点”“全民阅读示范点”。2023年,广州在此基础上推出“花城书房”特色阅读空间品牌。4月,完成农家书屋、红棉悦读、亲子悦读、绿美公园、行走书厢、云端悦读和广州塔等7个系列27个阅读空间建设和授牌。

  视通四海,思接千古,全民阅读进公园,穿过湖间长廊拍打幸福的门环。在越秀公园陌上花开沉浸岭南文化,鉴赏非遗文创之美;在荔湾湖公园问山书屋品广府茶文化,聆听粤剧旋律曼妙;在珠江公园湾区书屋阅读大湾区,应邀“暮春之约”,参与“音乐之夜”。

“曲戏泽润 粤韵羊城”广州市中小学生戏曲展演

  移步广州地标广州塔,进入专门为游客打造的文化地标阅读空间。这里有读懂广州和岭南文化相关图书,还有数字阅读等多种阅读体验,同时引入非遗大师艺术分享等阅读活动。在城市地标窗口展现广州人文底蕴,市民游客得以在旅游的间隙,品味广州文化气息。

在广州图书馆亲子绘本阅读馆,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阅读绘本

  做幸福人,享幸福事,花城书房是幸福开始的地方。如果说绿美公园将清幽书香融汇山水之间,那么农家书屋则将这份温暖延续至乡野城田。

  2022年开始,参照全民阅读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模式,在6个区10家农家书屋,按照“一村一品一特色”思路,依托当地的文化资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构建文旅一体化的阅读空间。南沙区大岗镇新联二村农家书屋荣获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最美农家书屋”称号。

  氛围提升了,阅读自然拥有更多乐趣。近年来广州这种创新的“农家书屋+”模式,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提升农家书屋的服务能力,引导群众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

  山间水边,书香绕梁。花城书房的存在,恰到好处地为阅读创造了丰盛与幸福的力量,让广州市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书香羊城的暖意。

  创新!

  “听”文艺精品显城市气质

  百年只不过是考验,美好生活目标不断实现……一首熟悉的歌谣,唱出了初心从未改变的信念,见证更多奇迹实现。

  近年来,广州着力打造文艺精品,推动文艺人才建设,以优质文艺作品服务人民。歌曲《少年(建党百年版)》、电影《中国医生》等作品获得第十六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作为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广州一直以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不断激活着人们的创意和灵感。长篇小说《乌江引》等18部广州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国家一级导演王筱頔获第十七届“文华导演奖”,国家一级演员吴正丹获第十七届“文华表演奖”,国家一级演员李嘉宜获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南音袅袅,不绝如缕。“广州出品”是质量担当,也是流量保证。这不仅体现在屡获殊荣方面,一众文艺精品更是频频“出圈”。

  在“2023非遗品牌大会”开幕当晚,广州出品的“群星奖”获奖作品《同心结》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们展示传统南音的当代表达,作品独到韵味和深刻内涵令人回味无穷,现场如雷般的掌声久久不散。

  鼓点配乐铿锵有力,“狮子”形象活灵活现。2022年《醒·狮》大胆创新,把舞台搬上云端,从线上到线下48小时内完成网络百万人接力,广州、成都两地朋友圈现象级刷屏,在互联网各大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广泛流传。大型当代杂技舞剧《化·蝶》的“云端”直播,也在“一夜之间”吸引了483.24万人次在线观演。

广东醒狮在街头表演,赢得街坊一片喝彩

  大江南北,遍布岭南佳作。《醒·狮》《龙·舟》赴江苏、福建、上海、湖南、云南等地演出,推动广州红色文化“走出去”;杂技剧《天鹅》、粤剧《文成公主》、芭蕾舞剧《白蛇传》、粤曲《人民就是江山》等7个艺术项目共同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

  创新不但赋予传统文化力量,勇攀文艺精品新高峰,也让广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散发出更大的活力。一场场来自广州的原创文艺大餐,让本地观众细品城市文化,也让异地观众感受到这股吹自南国的文艺旋风。

  接续!

  “感”文脉绵延望前程似锦

  “五羊城内若明若暗的灯光与天空中的星斗连在一起,闪闪烁烁地照着这座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这是曾任广州市考古队队长、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的黄淼章描述的1983年6月9日,广州象岗山的夜色。

  当晚10时,沿着同事陈伟汉伸下的长竹竿,黄淼章第一个钻入了刚刚现身的西汉南越王赵眜墓,一代惊世发现,就此重现世间。

  春秋代序,岁月不停。在南越文王墓发现发掘40周年的这个夏天,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如期而至,而在这处考古遗址之上建起的南越王博物院,也正式宣布“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今日正式揭牌,投入使用。

  这是一座以南越国史专题研究为学术支撑,集专业性、开放性、综合性为一体的研究平台。中心里,有面向公众开放的图书资料室、文物保护实验室和海丝主题教育体验空间,也有专业人士潜心问学、激烈研讨的场所。可以想见,南越国相关研究将继续深入,公众也能在南越王博物院获得更深度的参与和体验。

  今年也是南汉二陵发掘20周年。明天,也就是6月10日,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当天,小谷围岛上的“南汉二陵”之一——南汉高祖刘龑康陵遗址将正式开放。它是全国首次发现的五代十国时期的陵园建筑,也是极为难得的该时期完整布局陵园。

  无论是南越文王墓还是南汉康陵,都是曾经晦涩、高冷的考古成为公众热追的“网红打卡点”的范例。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就是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这样的战略高度令整个社会对文物、文化遗产的认识在逐步改变。

  文化遗产可以帮助公众增强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更能成为关照当下的宝贵财富。

  广州现有不可移动文物近4000处,其中国家级33处、省级63处、市级361处,区级347处。8日,广州公布了第二批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活化利用、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岗埔围垄屋修缮工程、黄埔“文化遗产检察官”制度等17个光彩熠熠的项目,将文物保护利用与红色传承、城市更新、旧城保护、乡村振兴等相结合,生动展现了广州文物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生机与活力。

  广州还有70多座备案博物馆,数以十万计的馆藏文物。从南越王博物院的“虎小将”到南汉二陵博物馆的“百变鸮小”,从“文物里的广州智慧”展到“帅府之夜”品牌活动,从各家博物馆的“数字人”到“陈家祠文创”,越来越多的文物、藏品,和伴随它们的故事一道走出深闺,变成多样化的文化产品,滋养着今天人们的心灵。

广州南越王博物院是公众了解感受岭南文化的重要窗口

  整整100年前的6月12日,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100年来,许许多多在这片土地上行走的人,初心不变,脚步不停。在广州起义纪念馆,他们踏上“红色轻骑兵”之旅;在农讲所,他们寻访学员与后人的足迹;在黄埔军校旧址,他们聆听先烈们的心声……

  1000多年前,广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100多年前,就是在这里打开了近现代中国进步的大门。40多年前,也是在这里首先蹚出来一条经济特区建设之路。

  回溯历史,其实就是展望未来。前人的筚路蓝缕、守正创新,正需要我们接过火炬,砥砺前行,再创辉煌。

  接下来,广州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此次贺信中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精品创作,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广州故事,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2022年摄,无人机照片)

  透过数据看广州

  文化设施

  目前广州正积极推进省“三馆合一”、市“三馆一院”等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到2035年,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广州基本形成以国有文化部门所属博物馆为主体、行业和非国有博物馆为重要补充的博物馆体系,登记注册博物馆73家,预计到2025年博物馆数量将达到120家以上,初步建成“博物馆之城”。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将在年内开放,外贸博物馆今年年底建成,岭南中医药博物馆正在建设中,华南农业大学博物馆完成备案,广州博物馆新馆立项完成,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新馆立项。

  截至2022年底,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分馆)、服务点、自助图书馆共1368个,全市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总量为3243.39万册(件),人均藏量为1.69册(件),全市公共图书馆(分馆)建筑面积为57.47万平方米。2022年全市公共图书馆注册读者总量达511.33万人,超过1/4的广州市常住人口为公共图书馆注册读者。

  今年,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与市民游客见面,建筑面积约5.4万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4.2万平方米,居全国首位。

  文化产业

  广州市统计局发布最新统计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广州文化产业实现营收1162.63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高于全国的4%,开门“红了”。

  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3220家,同比增加146家;实现营业收入约4816亿元,营业收入规模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近5年,广州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6%以上,是广州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涵盖的各个领域广州均有布局,同向发力,让增长的动能源源不断。其中,新闻信息服务业总营收达650亿元,同比增长10.9%。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12.99亿;广州日报、广州市广播电视台融合传播指数分别位列地方党报和城市台第一名。动漫产业产值超250亿元,约占全国产值五分之一,拥有近400家动漫企业,原创漫画发行占据全国漫画市场30%以上的份额。

  游戏产业营收近1000亿元,居全国第二,约占全国市场份额三分之一。拥有游戏企业近3000家,其中上市企业14家。超高清视频产业实现产值超2000亿元,位列赛迪“2022年新型显示十大城市”之首,显示模组市场占有率、4K板卡出货量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一。

  一季度的开门红犹如一声号角,广州更有信心,也更有底气,继续成为大湾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和火车头。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