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化广州

天河鱼龙舞 千灯贺新春

  • 听全文
  • 2024-02-10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漫步天河路商圈,这里有国家AAAA级景区正佳广场推出的大型非遗活动“正佳大唐千灯会”,带你过一个古风古韵的新年。天河城的“‘祥龙献瑞 齐叹天河’新春主题展”“新春市集”等,让你体味国潮、非遗元素与潮流的碰撞。万菱汇的“‘龙运好奇庙’庙会市集”会带大家趣味探索非遗拓印、非遗糖画、非遗文创等。天环广场、太古汇、K11购物艺术中心、天德广场、天汇广场、东方宝泰购物广场等购物地标也都有融入非遗元素的新春主题活动。

  春节期间,天河区内公园、街道(社区)、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大剧院、广州图书馆等也举办众多精彩新春活动,欢迎市民朋友和海内外旅客到天河区,感受浓浓的年味。

天河迎春花市

  文化藏龙 打开非遗之窗 领略天河年味

  天河区春节文旅活动以“花漾天河年味‘龙’”为主题,“龙”和“浓”谐音。在天河浓浓的年味里,“龙”元素随处可见。

  车陂龙形拳、龙涎香制作技艺、黄振龙凉茶、车陂扒龙舟……天河非遗项目中就有不少“龙”。这些“含龙”非遗有什么渊源?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

  龙舟景龙形拳 古村“非遗”显华夏佳风

  走进天河区车陂村,蜿蜒曲折的车陂涌形似一条长龙。车陂的龙舟名气很大,坊间素有“未踏车陂龙舟地,莫提睇过龙舟景”的美誉。

  车陂村历史悠久,人文环境得天独厚,每年五月初三的“车陂龙舟景”声名远扬,一两百艘龙舟同时参加龙舟景,堪称广州之最。

  “车陂龙舟景”早被纳入市级、省级非遗名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对延续历史文脉、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车陂启动“育龙计划”车陂扒龙舟非遗传承人培育项目,去年7月迎来第二季活动,“小扒仔”在车陂涌上演“飞驰竞渡”。据介绍,“育龙计划”将非遗文化融入学生假期教育,以非遗为桥梁,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并进一步加强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龙形拳,永相传,南粤武学也可北传。龙形船,溯其远,华夏盛事佳风同愿共存。”在车陂,一首名为《一水同舟》的主题曲几乎人人都能唱。其中,除了闻名遐迩的车陂扒龙舟,还有车陂龙形拳。

  龙形拳是南拳拳系的主要流派之一,动作简单实用,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智慧。

  车陂龙形拳是龙形拳的一脉,强调内练精、气、神,外练手、眼、身、腿、步,以意导气,以气催劲,攻守合一,沉踭落膊,气沉丹田,既有拳出生风、刚劲暴烈的凶猛,也有松沉缠黐、抖弹冷脆的内劲,故有“动如神龙游太空,静如玉女守深闺”的说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车陂村人郝垣坚跟随龙形拳传人黄铁汉习拳,并在车陂推广龙形拳。郝垣坚退休后,于2000年成立车陂龙形拳会推广龙形拳。如今,郝垣坚的徒弟郝海华等人将车陂龙形拳会更名为车陂龙形国术会,进一步扩大车陂龙形拳的影响力。

  龙形拳与其他南拳拳系一脉相承,重视武术传统中的“德”和“艺”。龙形拳创始人林耀桂不仅建立了完整的武术技击体系,还注重其传人对武术精神和武德方面的修为,传拳之初便定下了“克己让人非我弱,存心守道任他强”的武训门规。

  车陂龙形拳一直坚守这一训诫,让习练者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亦能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达到以武育人的目的。

  经过18年努力,车陂龙形拳逐渐发展壮大,并在村中郝氏宗祠内向各氏族子弟和外来人员子弟传授拳术。2019年,“车陂龙形拳”入选天河区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龙形拳并非象形拳,讲求的是意。”天河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郝海华将龙形拳归纳为林五形、花拳小马、五马归槽等十多种常见的套路招式。

  祠堂,是车陂村民情感的纽带。如今,以祠堂为媒介,车陂构建了扒龙船、龙形拳等民俗的文化空间,凝聚了村民之间的感情,更让传统文化进一步延续和传承,代代传“龙”。

  “杨门女将”秘制龙涎香 家门传承技艺百多年

  在已公示的“天河区第十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龙涎香制作技艺也与“龙”有不解之缘。

龙涎香制作技艺

  龙涎香与沉香、檀香、麝香并称“四大名香”,珍贵异常。据说,龙涎香往往出现在海岸边的沙滩上,古人认为龙能呼风唤雨,此等珍贵香料必是龙的唾液凝结成的香,故此取了这么一个名字。事实上,天然龙涎香是指海洋哺乳动物抹香鲸肠内分泌物的干燥品。

  广州自古便是重要的香料集散地及传统香品制作基地,本地人以天然龙涎香为原料合香、制香的历史也很悠久。晚清至民国年间,两广地区一直存在着以传统技艺制香的香铺、香作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广州城区郊县也能找到这些香铺。岭南人制香,兼用本土原料与海外香料,特别是沉香、龙涎香等贵细材料的应用广泛,其制作中也多使用“倍散”工艺,方法则是口口相传,流传至今。

  龙涎香制作技艺的家族传承可追溯至清代晚期杨家香铺,传人杨龙氏生于19世纪70年代,15岁入行,后带领家中4名女性从事香品生产和经营。杨龙氏十分勤勉,年逾八旬还坚持打理香铺的生意。

  生于1912年的陈俊德,娶杨龙氏孙女为妻,后跟随杨龙氏学习制香技艺。后来,香铺停止了生产经营,陈俊德出于个人对香艺的爱好,继续研究合香技巧,手工制作香品。

  陈俊德将制香技艺传给女儿陈再桃,陈再桃在古香方整理以及香药与香料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并将制香技艺传于其子陆士杰。其后,伴随着香事的逐渐复苏,这一脉的传统制香技艺逐渐扩散开来,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含“龙”非遗折射厚重文化 古法美食“出圈”装点新春

  广州市天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佳美表示,今年是龙年,天河区有不少非遗项目的名字都带有“龙”字,例如车陂龙形拳、黄振龙凉茶、龙涎香制作技艺,这些含“龙”非遗项目,是天河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的一个缩影。

  目前,天河区共有56个项目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2项、市级5项、区级47项。

  2023年12月,“天河区第十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进行公示。记者注意到,本次入选的传统技艺和民俗项目有多项是美食制作类的项目。

  “第十二批公示的非遗项目里,广式马拉糕制作技艺和石牌村娘妈诞习俗得到专家的一致认可。其中,石牌村娘妈诞是由天河区石牌三骏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推荐申报的项目,一直由石牌村保护传承,在天河中央商务区内保留这样原汁原味的民俗活动,是非常不容易的。”王佳美说。

  广式马拉糕制作技艺也颇具亮点。马拉糕是传统广味小吃,历史颇久。正宗马拉糕由面粉、鸡蛋、猪油、牛油混合发酵三日,最后放在蒸笼蒸制而成,制作技艺颇考究细节。

  此外,凉茶制作技艺项目(黄振龙凉茶)的保护单位位于天河区吉山村,是一个老字号品牌。

  王佳美表示,龙年里,天河区还会进一步推动非遗项目的展示体验空间的落地,例如广式家具制作技艺(天河)。这个项目在天河区冼村路上就有紫檀馆展示厅,通过体验空间的展示,可以让市民实实在在感受到红木雕刻及榫卯技艺的精湛魅力。

  商圈藏龙 营造体验式场景 满足个性化需求

  广州新中轴上,一场“双龙戏珠”新春特展吸引市民驻足打卡。粉蓝相映,成双成对,广州天环Parc Central的福气双龙长达80米,在桃花的映衬下“龙光焕花”,营造出喜庆兴旺的龙年氛围。

天环广场“双龙戏珠”新春特展

  春节期间,天河路商圈“龙”年主题展陈频频上新。广州天环Parc Central打造“鱼跃龙腾有钱花”新春特展,糅合新潮趣味艺术IP“有钱花RICH FLOWER”。天河城推出“祥龙献瑞,齐叹天河”新春主题展,传统古风园林式建筑象征祥瑞中国龙盘踞其间。广州太古汇呈现亚洲首个艺术空间展“潜龙见瑞”,解锁潜龙秘境盛宴。

天河城“祥龙献瑞,齐叹天河”新春主题展

  商圈“巨龙出没闹花海” 千灯巡游带你“重回盛唐”

  走进广州天环Parc Central,映入眼帘的是两条长达80米,高达8米的巨型中国龙,跨越了广场双层空间。每到夜幕降临,两条巨龙亮灯,透露出东方韵味和现代气息。

  仔细观察,会发现两条巨龙身上皆是寓意。天环广场市场推广助理总监陈莉表示,一条龙身上是“碧绿鱼纹”,象征鱼跃龙门、如鱼得水,另一条龙身上是“牡丹花纹”,寓意花开富贵;双龙戏珠,蕴含“喜珠”之意,“珠”意指珠江,借此表达对广州这座城市的喜爱与敬意;龙鳞一共1018片,谐音“要您要发”;青红双龙呼应天环双鲤鱼,意味鱼跃龙腾,好事成双。

  再仔细看,龙鳞一个个排列相连,也寓意好运连连;两条龙是游龙,造景背景有山有水,寓意财源不断,也寓意“天河”活水源源不断;龙身显半环,但在雨天倒影或是日晒影子相扣会闭环成为一个个圆环,即顺应天时好风水。

  广州人喜花,过年更是无花不欢,天环广场由此引入中国传统彩瓷的多巴胺色彩设计,传统与时代潮流相结合的“有钱花”,在天台与一楼花园为游客献上“花开富贵,步步生花”的祝福场景。陈莉透露,后续天环广场将有更多有“生命力”的活动登场。

  在广州太古汇,一条巨型红色潜龙从红色的云海中腾空而起。广州太古汇联合西班牙艺术团队PENIQUE PRODUCTIONS打造的亚洲首个艺术空间展“潜龙见瑞”,也吸引着市民的目光。该艺术团队擅长以艺术手法改造公共空间装置,用大面积的彩色塑料薄膜重构气球结构。从太古汇外望去,全景玻璃被一片浓烈的红色充斥包围,十分喜庆。

  农历新年,天河路商圈的消费活力持续释放,消费势头加速回暖。2024年新春期间,天河路商圈联动各大商业载体及品牌开展“花漾天河 年味‘龙’”系列活动,25家重点商贸载体4200多个商户(品牌)计划开展108场主题活动。

  春节前,一场以“千灯耀盛唐”为主题的开幕仪式暨巡游活动在广州正佳广场举行。高度还原的唐朝人物角色妆造、沉浸式的《万国来朝》情景剧、浩浩荡荡的《盛唐巡游》以及鱼灯舞蹈、鼓舞、“燃千灯”灯光秀等精彩节目,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参与,现场年味十足。

“正佳大唐千灯会”

  此次“正佳大唐千灯会·西遇长歌”从1月15日持续至3月15日,跨越春节、元宵节、妇女节等重要节日。相较于首届“正佳大唐千灯会”,今年的千灯会以“一带一路”为线索,以“盛唐丝路”为轴,重现盛唐气象。千灯祈福、唐风巡游、海底大秀、敦煌壁画展览、沉浸式剧本杀、集章活动、东西市集购物……让市民游客沉浸在浓厚的中国年味中。

  此外,商圈各家购物中心建设和引进微型博物馆、艺术画廊、书店、体育舞蹈馆等项目,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精神化的需求。

  年货市集美食音乐盛宴 龙年“逛吃”处处尽兴

  夜间经济是提升城市活力、拓展消费空间、促进城市经济更加繁荣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天河路商圈的周末集市、夜间集市、车尾箱集市、博物馆奇妙夜、酒吧咖啡文化节、深夜书店等特色活动兴起。

  春节期间,广州天河领展广场“龙粤有好市”户外市集活动,推出网红小吃、港乐busking等特色摊位;合利天德广场“九紫天德树·新岁星愿季”活动,以夜娱、夜乐等特色元素推出各类主题套餐;天汇广场igc策划多项限时餐饮及消费礼遇,带动夜间消费。

  随着夜经济活动的火热开启,商圈各类传统佳肴和异域美食也轮番登场。百脑汇外广场“年货市集”,网红年货琳琅满目,品牌快闪店进行年货销售引流,吸引市民前往选购;东方国际商业广场“燚集市”活动,联合摊主、乐队、艺人等举办美食音乐live盛宴;广州佳兆业广场年终促销活动,推出抖音直播必备好物、广州必吃榜美食。

  良好的业态组合是商圈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零售百货、餐饮、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多种业态的共存互补,是吸引商流的关键。目前,天河路商圈在消费业态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国际化、智慧化等发展趋势,今年将持续创新业态模式,发展体验式消费、社交型消费、智慧化零售等新业态,深化商旅文体融合发展模式。

  地名藏龙 天河含“龙”地名 串起新旧之变

  龙既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祥瑞的体现。据统计,在广州带“龙”字地名超1600条。而在天河区,既有龙洞、龙口等现有的地名,也有龙溪等旧称,隐藏着特定的历史文化记忆。

  车陂曾名“龙溪” 可溯及宋忠臣之后王龙溪

  “五月三,招景聚龙溪。”天河车陂的龙舟盛景远近闻名,这里说的“龙溪”其实就是车陂。“龙溪”二字的背后也有段古。

  龙溪闸门为两层砖木结构,底层高4米,兴建年月和面积不详,于20世纪50年代拆除。据《车陂村志》记载,龙溪闸门位于现在车陂北门大街北端,与官路相接。该闸门是车陂多个出口闸门中唯一刻有“龙溪”二字的门楼,也是当时龙溪村通往官路的正门。

  车陂最初称“永泰乡”。宋代以前,从石牌、冼村、珠村到车陂,沿珠江北岸长达5公里的村庄都叫“永泰乡”。元代起,人们逐渐将“永泰乡”细分,分别为石牌、冼村、猎德、珠村、龙溪(车陂)、宦溪、石溪等。

  宋末,广州著名抗元将领王道夫起兵抗元时,曾以东圃车陂一带为据点。当地有一个地名叫“洗马潭”,是宋军洗马的地方。王道夫与当地乡民关系很好,其后人王龙溪率族人离开广州城后就隐居于此。如今,车陂村中还有纪念王道夫的尚书王公祠。

  元初“永泰乡”车陂人敬重王龙溪是宋末忠臣王道夫的后人,故将乡名改为“龙溪乡”。明末清初,清兵南下,王道夫后人王邦畿(明崇祯年间举人)秉承先祖志向,抵御外族入侵,组织反清志士效忠明室,抗清失败后,在广东罗浮山出家。清军南下,大肆杀害抵抗人士,株连甚广,龙溪乡人为避祸,改乡名为“车陂乡”。“龙溪”一名从元初至清初,存在约400年。

  据《车陂村志》考证,明清时期,此地北侧有一条官路(今中山大道),每天官路上车马络绎不绝,即有“车”;龙溪上游筑陂拦水灌溉农田,即有“陂”,有车有陂,故名“车陂”。

  车陂村两次更名的经过在《粤东简氏大同谱》中有记载:“承直定迁番禺,居鹿步司永泰乡。宋亡,乡人王道夫勤王而没,其孙王龙溪为忠臣后,乡人重之,改乡名曰龙溪乡。迨明亡,乡人王邦畿效忠明室,抗节不屈,乡人惧祸,乃改乡名曰车陂乡。”

  “先有龙眼洞 后有广州城”

  “先有龙眼洞,后有广州城。”坐落在天河龙洞的飞鹅岭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四五千年,可以说是天河地区的历史起点。

  飞鹅岭遗址是探索溯源广州文明的印证。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郑君雷表示,飞鹅岭遗址是广州首次发现的先秦时期遗址,出土遗物的特征体现了华南先民对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适应,从石斧、石锛等工具还能推测华南先民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1956年,中国科学院在龙眼洞择址创建华南植物园时,把飞鹅岭等十多座丘岗划入园区。半个多世纪过去,龙眼洞村附近的山岗遗址点几乎消失殆尽,只有飞鹅岭等丘岗因华南国家植物园而保留了下来。

  龙眼洞又称龙洞,位于广汕一路北侧,东临广东树木公园,南接世纪绿洲花园,西临白云区同和街道,北至渔沙坦。该地名最早见于《樊氏族谱》。据称,唐代贞观年间,此处已形成村落,起名龙眼洞。根据当地的地形特点,村名常以龙附会,民国时期《白云、越秀二山合志》记载,这里广植龙眼树,故称龙眼洞。也有一种说法,龙眼洞建村于南宋,因当地原有九处小村庄,有九龙归洞之意,故名。

  南宋高宗年间(1127年~1162年),樊姓从广州城迁到龙眼洞,入赘并继承潘家,遂成大族。后来,谭姓从新会迁来、马姓从车陂迁来、凤姓从柯木塱欧岗迁来。清代属番禺县鹿步司龙眼洞堡。

  2003年3月起,龙眼洞归属天河区龙洞街道。村落四面环山,居民主要聚居于中南部,有樊氏大宗祠等14间宗祠,其中景祚樊公祠被列入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一洞樊公祠、抗清大围遗址被列入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

  天河黄村还有一座古村,名曰“龙埗”,位于中山大道中北侧,黄村街道南部。据记载,这一带有一条河涌叫作“龙水”,由黄村一直伸展到龙埗村的一个埗头,所以村庄始建时称“龙水埗”,后简称为“龙埗”。

  龙埗村始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黎姓从番禺县新造礼园乡分支迁来。明末清初,原在黄埔村姓刘巷居住的刘珠江等人举族迁至拗虾(捕虾)捕鱼的地方,遂成村落。

  天河含“龙”的地名还真不少。这里既有乡愁记忆,也有现代魅力。一条“龙”,串起天河的新与旧,快与慢,让天河焕发出老城市新活力的魅力。

  局长邀您来过年

  天河区2024年春节文旅活动按照“一个主题、五大板块、百场活动”的总体策划,围绕“花漾天河 年味‘龙’”总主题,以天河体育中心花市主会场为核心,串联商圈、公园、社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等五大板块,在天河全域开展200余场形式多样的花市非遗及文旅活动,同时推出五条精品旅游线路,营造出浓浓的过年氛围,让市民感受天河春节“年味‘龙’”。

  ——广州市天河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江波

  五条精品旅游线路 品味浓浓广府年味

  夜游新中轴

  广州双子塔(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花城广场—海心沙—广州海心沙英迪格酒店—珠江红船—临江带状公园—广州大剧院—天德广场

  时尚购物游

  正佳广场—万菱汇—天河城—广州K11购物艺术中心—天环广场—天汇广场—太古汇—东方宝泰购物广场—广州环贸中心—美林M·Live天地

  文化体验游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图书馆—Leza乐在艺术空间—广州购书中心—广州正佳大剧院—1200bookshop—广州西西弗书店—广州粤剧院—广州方所书店

  精致美食游

  御宝轩—江餐厅—御宝阁—炳胜公馆—丽轩—广御轩—宋—愉粤轩—佰鲜汇—半岛名轩—极炙—悦轩—阁—闻见—荔雅图

  生态休闲游

  华南国家植物园—火炉山森林公园—广东树木公园—天河湿地公园—天河公园—珠江公园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