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化广州

花都区三华村以文明实践为抓手 活化利用文物建筑

  • 听全文
  • 2024-05-13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传承文化之美 绽放文明之花

  在花都区,拥有900多年历史的三华村中曾有一座荒废凋零的百年古祠堂。如今,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契机,在“村馆校”合作共建的推动下,这座古祠堂得以修复,并为本地村民和游人提供个性化、别具特色的阅读服务体验。

  日前,记者来到花都区三华村福元徐公祠。每到下午放学时间,这里的小书包都堆积如山。往古祠堂里看去,仿古砖、满洲窗等元素与原有的青灰砖、灰塑、壁画等融为一体,琳琅满目的书籍在书架上整齐摆放。在这里,身穿校服的孩子们或专心写作业,或聚精会神地阅读书籍。这座成功活化的古建筑,将继续承载三华村的代代记忆。

  近年来,花都区三华村以祠堂群为阵地,以党建引领乡村文化传承为向导,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红色驿站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积极升级打造文化空间,让乡村文化“活”起来。

孩子们在古祠堂中学习

  修旧如旧:让后人能感受历史魅力

  广州市花都区三华村是新华街较大的城中村之一,有着900多年历史,村内分布多间祠堂书院、古树名木众多。据悉,村中现有祠堂22座,共有15处文物保护单位,当中的资政大夫祠建筑群更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此外,三华村还是中国同盟会广东番花会的所在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就有16位为三华村徐姓族人。因此,它还被誉为“辛亥革命英雄村”。

  近三年,广州市花都区加大了文物保护资金的投入,共投入1635.7万元,用于开展文物巡查、修缮和抢险加固工作。其中,在三华村投入文物保护经费208万元,而村集体则自筹了1347万元,用于中国同盟会广东番花会旧址等4处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保养。

  作为花都区新华街三华村党委书记、村委主任,今年已62岁的徐金良对三华村感情深厚。他从小就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父亲曾在徐公祠上学,而他自己也在古老祠堂的陪伴下度过成长的岁月。他说,这些祠堂作为见证三华村历史的遗迹,是祖宗留下来的珍贵财富,承载着他们一代代人的记忆和情感。

  然而,由于岁月的侵蚀,这些古老祠堂曾一度荒废凋零。徐金良上任后,将修复祠堂列为头等大事,并希望能向后人述说三华村的传奇故事,将祖先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

  为了维护历史遗迹的原貌,祠堂的修复须“修旧如旧”。徐金良强调了四项修复原则:“门户、框架、砖瓦和梁”一律不动。他介绍,祠堂内的地砖、壁画等装饰都会在尊重原始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修复。这些修复工作是为了保留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让后人能够感受到三华村历史的厚重与魅力。

  活化利用:古祠堂成学习游览好去处

  古祠堂修复后,无可避免地面临一个问题:如何不只是简单地将古建筑保存下来,而是充分活用它们?

  徐金良指出:“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将三华村原有的文化资源与外部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这样一来,祠堂才能焕发出更多生机。”就这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一个绝佳的契机,伴随而来的是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推动。

三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借着“东风”,三华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引入“公益岭南”乡村国学讲堂,引导青少年品悟国学经典、了解岭南民俗、学习红色革命传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华村利用古建筑原有结构特点改造出农家书屋,将其整体空间划分设计为村史展示区、校史展示区、非遗展示区、研讨区和阅读区五大区域。古祠堂在改造时,内部装修设计保持古建筑要素和乡村文化特色,并从中汲取设计灵感,加入了仿古砖、满洲窗等元素,营造出庄重、大气、典雅的空间氛围。里面藏书近7000册,由花都区图书馆工作人员指导上架摆放,配以非遗艺术品等装饰点缀。经过精心修复的三华村福元徐公祠,俨然成了村民阅读学习、游客参观旅游的好去处。

  此外,经过调研,三华村党委发现,每天放学时段有许多家长在三华小学、幼儿园门口守候。因此村党委直面“四点半治理”焦点,在组织座谈、充分了解需求后,形成共创“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新空间的共识。在红色驿站配备既能答题又能充电的党建知识充电站、净水器和休憩座椅,既满足了家长临时休憩的需要,也满足了家校社信息互通的需要。

  三华小学相关负责人感慨:“这里变成了三华村党员干部滋养初心的好家园、三华人民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好去处、三华学子学习的好课堂。”

  文化传承:常态化推进文明实践活动

  三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位于徐公祠内,其公告栏上张贴着每月站里的各类文明实践活动的时间安排。这些活动包括了岭南国学讲堂、端午节活动等文明实践。

  三华村融合“郑国岱好人工作室”建设,引入2020年“广东省十大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项赛”示范项目——公益岭南乡村国学讲堂。公益岭南乡村国学讲堂,2023年成功举办了2季英才班、4场岭南民俗工作坊、1届2期国学夏令营、6期经典读书会、联合承办了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南粤行动教育教学成果展”。

  这些公益活动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支持,在三华村不仅蓬勃发展,而且走出了三华村,辐射到全国各地。今年1月,第五届“公益岭南·民族一家亲”国学冬令营(云端)结营,来自全国的300多名汉、藏、瑶、满、蒙等民族的中小学生齐聚云端平台,一起品读中华经典、体验民俗文化。活动广受好评,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每周末我们都有公益国学英才班举办,优先录取好人家庭、困难家庭等。”花都区新华街三华小学校长江丽珍介绍,三华村目前依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充分结合资政大夫祠、水仙古庙等重点文物建筑,常态化举行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其中亲子阅读活动、特色民俗文化活动深受欢迎。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