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原创话剧 绘就奋斗者群像
《巨轮出海》海报
花城文艺风景线
作为“岭南风华·我爱你中国——广东省舞台艺术精品惠民巡演”剧目之一,大型原创话剧《巨轮出海》11月7日将在广东艺术剧院迎来全国首演。该剧以一家国营船厂为焦点,展示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新、老两代造船人砥砺前行的故事,表现了岭南人脚踏实地、敢于拼搏、一心报国的精神,充满了火一般的激情和震撼人心的力量。据悉,《巨轮出海》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和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共同出品,广州话剧艺术中心有限公司统筹执行,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和广东艺术剧院联合制作,是广州市2019年艺术素养提升系列项目、广州市戏剧创作孵化计划剧目。
故事热血和热泪交织,角色有血有肉
《巨轮出海》的主创团队强大,由著名导演艺术家王佳纳、国家一级编导张瑀航和优秀青年导演李子南执导,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专业编剧曾志灼担纲剧本创作,同时还有国家一级演员于爽、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李春人、国家一级灯光设计师韩关坤、著名造型设计师方国良、著名服装设计师杨小桦等加盟。
《巨轮出海》交织着热血和热泪,将一家船厂、两代造船人、三次遇危机又团结奋起的故事娓娓道来。20世纪80年代,厂长李海涛带领船厂拆船台建集装箱基地,闯过转型改造的难关;20世纪90年代,李海涛想打入国际市场,一向支持他的女婿盛启航却公然反对他建客滚船,盛怒之下李海涛把他赶出船厂。然而,当客滚船的建造出现巨大亏损、船厂濒临破产的时候,盛启航不计前嫌回来帮助船厂渡过难关;21世纪以来,盛启航承担了建造半潜船的重任,当核心技术遭遇瓶颈时,李海涛绞尽脑汁启发他,使难关得以突破……
该剧以一家国营船厂作为焦点,以平常的翁婿关系作为出发点,展示了广东船舶工业发展道路上的奋斗群像,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每个人物的鲜活棱角。偶尔有些小执拗的厂长李海涛,几十年来如“螺丝钉”般扎根船厂的总工程师陆文昌,早出晚归但毫无怨言的盛启航、李妍希等一线职工……这些热血奋斗者的成长,有励志与欢乐,也交织着矛盾与冲突。角色有血有肉,故事有笑有泪,真情实感令人动容。
精雕细琢出精品,剧本改了十余稿
为了打造艺术精品,正式排练之前,《巨轮出海》剧组专门深入实地调研采风,为更好地创排工业题材的原创话剧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片土地上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提及这个“广州故事”,王佳纳导演连声感慨。在筹备期间,王佳纳走访了奋斗在广东造船业的新、老员工,聆听半个多世纪以来惊心动魄的传奇。王佳纳说:“看着眼前这些低调质朴的人,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将他们的历史告诉所有人。”
主创团队在创排《巨轮出海》的过程中反复打磨,精耕细作。光是剧本就耗费了编剧曾志灼七八个月的精力,他仔细研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前后经历了十余稿的创作和修改。话剧《巨轮出海》还邀请了一众知名专家和编剧进行研讨,努力打造精品。
曾志灼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接受这个创作任务后,除了采访,我还买了三本《广船志》,书中记载了广船从1954年建厂一直到2013年这几十年的历史。我认真阅读材料,按照现实主义的手法创作,注意细节真实。剧本中三个时间点的故事,都是根据广船历史编写的。”
曾志灼还对剧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典型化的处理。曾志灼说:“这个故事主要是描写新老两代人如何砥砺前行。老一代以李海涛为主,我根据素材里任福伟这个人物进行提炼概括,然后把他典型化;新一代人物以盛启航为代表,这个人物身上集中了广船很多先进模范的事迹,我将这些事情聚焦,形成一条矛盾的主线。新老两代人的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他们又是如何坚持自己的一些想法?这样就形成了故事的脉络。”
彰显包容开放、勇立潮头的城市精神
《巨轮出海》不仅史诗般地展示广东船舶工业近几十年的成就,还重点彰显广州包容开放、勇立潮头的城市精神。《巨轮出海》的演员与广府文化有着极深的渊源,比如饰演厂长李海涛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李卫东,是广州人耳熟能详的剧集《外来媳妇本地郎》中的熟面孔。演员们将在剧中诠释广州人对这座城市的期许与热望。
在《巨轮出海》的尾声中,岭南造船人手挽手、肩并肩高唱《咱们工人有力量》,以全新的姿态去筑梦。“巨轮”,可以是任何一座老船厂的指代,也指名扬四方的广州城;“出海”,既指代船舶的入水交付以及船厂的转型升级,也暗喻广州以“敢为人先”的文化品格,推开了经济发展的大门,勇敢“弄潮”。剧中,新老两代造船人薪火相传的精神感动了观众;戏外,新老两代演员的互助传承也象征着这座城市的文脉相传。这种开放包容、积极进取的精神,赋予了船舶工业强大的生命力,也是广东勇立时代潮头的力量源泉。
据悉,《巨轮出海》剧组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首演前的排练,不断完善细节,力求塑造经典,呈现精湛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