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史诗歌剧《长征》广州首演 红色爆款“圈粉”80后90后

  • 听全文
  • 2019-06-02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前晚(5月31日),作为广州艺术节·戏剧2019的开幕演出,国家大剧院携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首次造访羊城,登上广州大剧院的舞台。该剧集结了以作曲家印青、编剧邹静之、导演田沁鑫、杨笑阳等国内一线艺术家为代表的主创团队以及由阎维文、王宏伟等著名歌唱家组成的鼎盛演出阵容,吸引了大批广州市民前往观看。记者在剧院看到了不少年轻的面孔,有80后、90后的年轻人表示:“这部歌剧写得很真诚,感觉被圈粉了。虽然那段历史离我很遥远,但我感觉,长征精神总是能鼓舞我们的。”

《长征》剧照

《长征》剧照

史诗性融合现代感,

再现红军长征的壮阔画卷

这部红色爆款剧在广州演出是一票难求,前晚的演出7时开始,演出前,广州大剧院周围还有不少人在找票。

当晚的演出,大幕开启,红军的大合唱立即就把现场观众带入了那一段峥嵘岁月。从红军告别瑞金、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到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会宁胜利会师,歌剧《长征》通过红军战士和普通民众的视角,串联出长征途中的重要节点事件,以史诗般的气魄描绘出红军长征的壮阔画卷。而彭政委、曾团长、平伢子、洪大夫等剧中人物闪烁着人性光辉,高举着理想与信念,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向观众再现了那一场“伟大的行走”。

该剧的音乐大气磅礴、气势恢宏又兼具浪漫色彩。在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吕嘉的执棒下,广州交响乐团进行了动人的演绎。湘江战役的惨烈、勇夺泸定桥前240里的奔袭、翻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卓绝等都化作了震撼心灵的旋律。

而阎维文、王海涛、王宏伟、王喆、龚爽等一众演员的真情演绎,更是让人动容。在瑞金,面临生离死别的彭政委与洪大夫代表即将离开瑞金和继续留在瑞金的同志,《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首歌唱出了夫妻间的爱情、亲情以及革命者的万丈豪情;惨烈的湘江战役后,彭政委看着活下来的熟睡中的战士,唱着“雄狮般呐喊的战士呀,你们的热血,染红了湘江。你们的呐喊,捍卫了理想”。这曲咏叹调《寒夜中》表达了一位指挥官对英勇战士的赞美和一定要渡过湘江的决心;战士们一天一夜奔袭240里,在大合唱《奔袭之歌》后一鼓作气夺下泸定桥,集中体现了红军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而平伢子牺牲前那一段长达12分钟的咏叹调《我舍不得离开你们》,表达了他对红军队伍的留恋,唱出了一名红军战士的成长与对光明未来的无限向往,“战友们,战友们,等胜利的那一天,代我向新中国欢呼吧!”现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作为歌剧《长征》的主题歌,《三月桃花心中开》的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朗朗上口,“纵然千山和万水,一路繁花换人间”,唱出了根据地人民与红军战士的鱼水深情。

在跌宕起伏的剧情和恢弘大气的音乐中,观众深受长征精神的鼓舞。而该剧的舞台呈现也融合了史诗性和现代感,真实生动地表现了那段峥嵘岁月。有资深剧场人士表示:“由建筑师马岩松老师设计的舞美,真的很有架构感、层次感。”

真诚不刻意煽情,80后90后“被圈粉”

首演当晚,广州大剧院座无虚席,《长征》展现了巨大的吸引力,观众席中不乏年轻的面孔。坐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旁边的一位年轻人,在《寒夜中》《三月桃花心中开》《我舍不得离开你们》这些经典唱段唱完后,都热烈鼓掌。他告诉记者:“那段历史离我比较远,我是做了功课的,我去听了印青老师的讲座。”

作曲家印青在之前的讲座中表示:“写《长征》,我们想让二三十岁的人接受、四五十岁的人欣赏、六七十岁的人感动……我不会刻意地煽情,80后、90后、00后都要求真实,我们不要用虚情假意去忽悠观众,一定要真诚。”而从首演当晚的反馈来看,不少80后、90后都被《长征》“圈粉”了。

80后小黄认为,这是一部理想主义色彩浓厚的作品,充满了激情与正能量。音乐大气磅礴、演唱动人心弦。“舞台效果更是让我震撼。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过草地,这些以前只在课本上见过的文字,化为一幕幕灵动的场景,搭配上声光电的加持,令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让小黄印象最深的是整部作品的语言:“很多唱词都是大白话,非常接地气,听起来就像是身边普通人会说的话。特别生动,直击心灵。”

在小黄看来,唱词之外,很多小细节也特别有意思。例如,红军队伍到达贵州遵义后睡在大街上,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被军阀欺负惯了的百姓倍感“惊讶”。刚打完湘江战役的战士们与老乡们用贵州方言演绎“哪个哪个,你是哪个”,唱出了彼此在不认识之前的相互试探与警惕,生动有趣,这大概是整部戏里难得的比较轻松的画面。

到了过草地时饥寒交迫,队伍里已经失去了太多人。为了尽可能让更多的人活下来,团长无奈将战士小牛的马杀死,令小牛情绪崩溃,一句“对不起”,令人感动落泪。小黄表示:“正是这些小小的细节,令人更直观地了解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以及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以一种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最后取得了这场伟大的胜利。”

90后小林对《长征》的评价是“惊喜”,“磅礴的音乐、绚丽的舞台和灯光共同铸造了这部恢弘壮丽的史诗,更令人惊喜的是,除了表达历史的沉重和战争的残酷,这部歌剧中不乏浪漫、诙谐的场景。遵义老乡们的热闹市集、部队里男生和女生从相互较劲到暗生情愫……这些温馨的片段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显得格外珍贵,也反衬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使得最后的胜利更加激动人心。用歌剧的形式铭记历史,十分有意义。”

小林认为:“无论是政委还是最普通的小战士,《长征》每个出场的角色都不是脸谱化的,而是立体的,有血有肉的。”令小林印象最深的是“平伢子”这个角色,平伢子从小没有父母,红军就是他的家人。他为了给战友采集野草而掉队,不幸陷入沼泽地,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依然挂念着红军。“看着年轻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战争中凋零,实在太让人痛心。”小林回忆,当平伢子被沼泽地吞没的时候,她和身边的观众不约而同地发出一阵叹息。

当晚,观众重温了峥嵘岁月,感受了革命先烈为理想与信念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正能量。主创们谢幕时,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长达5分钟,这不仅是观众对主创们的赞誉和对演员精彩表演的肯定,也是对这段伟大历史的敬意。

在民族唱法组歌唱家首演后,昨晚迎来了美声组歌唱家的首演。设计两组唱法的演员阵容是这部歌剧的创新之举,首演当晚有观众表示:“今天台上的几位主演阎维文、王宏伟的民族唱法委婉优美,但是那几位美声唱法的演员冲击力也很强,感觉更有歌剧味儿。”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