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完菜出来逛逛美术馆,渐渐成为周围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无界的墙”:市场外墙陈列着许多老物件。
“手美术馆”:摊主的手和所卖的菜一起成为展览的摄影作品的主角。
农林菜市场:菜市场与扉美术馆“无界的墙”依偎在一起。
杨箕菜市场:摊主成菜场买手,用手机接单,配齐菜品交给骑手。
杨箕菜市场:市场内就有检验的设备。
农林菜市场的艺术味儿
熙来攘往的肉菜市场还原了市井生活最朴实的样子——琳琅满目的商品、讨价还价的声音、腥香甜酸的味道,然而这个菜市场却有一点独特的“品味”。
“在社区改造的过程中,不是设计师做得越多越好,而是街坊居民做得越多越好。”发起人马增锋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农林菜市场,摊主们都参与了这项名为“手美术馆”的艺术改造,他们的手的照片和正在卖的肉菜摆在了一起,好像一场行为艺术。
市场外墙是名为“无界的墙”的展览,众多老物件就陈列在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橱窗里,闹钟、茶杯、锅碗瓢勺……买完菜出来沿长墙溜达一圈,就像走在时光隧道里。
杨箕菜市场的科技范儿
再忙碌也想吃口家常饭菜,没有时间逛菜市场,仍是有办法拿到新鲜蔬菜的。杨箕菜市场在智慧市场的升级改造中早就与“互联网+”接上了轨:菜市场里有强大的WIFI,用微信、支付宝、银联卡来付款早成寻常事,菜场里还有现场检验的设备……最不寻常的是不少摊主变成了菜场“买手”。摊主们用手机接单,再按照客户的要求迅速在菜市场内配齐肉蛋青菜,交给骑手送货上门,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会像这个样子,越来越有艺术感,越来越有科技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