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2018年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蓝皮书:广州应申报“美食之都”

  • 听全文
  • 2018-08-22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21日,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广州市蓝皮书研究会发布了《2018年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蓝皮书。蓝皮书建议广州应申报世界“美食之都”。目前我国仅有成都、顺德和澳门获得世界“美食之都”的称号,专家称,广州符合申报世界“美食之都”的标准。

推动粤菜走向世界

蓝皮书中这篇《关于广州申报世界“美食之都”的几点建议》的文章(下简称“文章”)指出,截至2017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共有成员城市116个,其中,世界“美食之都”有18个。据了解,从2010年至今,我国已有成都(2010年)、顺德(2014年)和澳门(2017年)三座城市先后获得了世界“美食之都”称号。

文章认为,广州作为粤菜的代表性城市、发源地和大本营,应参与世界“美食之都”的申报工作。一方面,以城市身份参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文化多样性保护活动,积极发扬中华优秀的餐饮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交流和展示美食文化,推动粤菜走向世界;另一方面,也可通过申报世界“美食之都”,围绕美食品牌打造创意城市网络,促进广州创意产业的发展,优化广州的城市品牌形象,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

符合申报“美食之都”标准

文章指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评选世界“美食之都”的相关标准,要求申报单位具备八条标准:城市中心地区有高度发达的美食行业;拥有活动积极的美食机构、大量传统餐厅和厨师;拥有本国特有的传统烹饪配料;拥有在工业时代科技进步情况下依然留存的当地烹饪诀窍、方式和方法;拥有传统食品市场和食品产业;举办过美食节、烹饪比赛、相关奖项等活动;尊重当地传统产品的生产氛围,注重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注重提高公众对传统美食的关注程度,在烹饪学校推广关于传统烹饪和保护烹饪方式多样性的课程。

文章认为,对照这“八条标准”看,广州已基本符合申报世界“美食之都”的条件。第一,广州城市中心地区,即中轴线上,汇聚了高度发达的美食行业。2015年广州商业综合体业态分布的相关研究表明,其购物、餐饮、娱乐三项的比重已由传统的7:2:1调整为5:3:2,尤其在新开的商业综合体中,餐饮业态比重都超过40%。第二,广州美食机构、传统餐厅数量众多,生命力强。据2016年数据,广州各类餐厅超过14万家,每万人餐厅数量达107.6家,每万人餐饮产值达6.5千万元,稳居广东省第一;在2015年,广州市住宿餐饮业的零售额突破了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9.8%,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5%,同比增速高出2%,高出北京、上海,为全国城市第一。

大量老字号成申报优势

此外,广州餐饮业拥有大量老字号,这说明其传统餐饮业的文化留存、技艺传承体系已经很成熟与完善;同时广州还有一批活跃的美食企业、院校和行业协会,这也是申报世界“美食之都”的优势。广州拥有大量地方特有的传统烹饪配料,广州餐饮业的经营模式也是个性化的,对当地烹饪诀窍、方式和方法的留存具有重要文化意义。广州传统食品市场和食品产业分布广泛且活跃。广州的美食节、烹饪比赛和相关奖项等活动频繁。

不仅如此,文章指出,以“食在广州”民谚作为社会共识,更可说明广州在申报世界“美食之都”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根据2017年6月媒体调查,“广州美食”成为外来人员留在广州的第一影响因素。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