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上下九-第十甫街区48条街巷都要保护

  • 听全文
  • 2018-08-29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上下九-第十甫沿线是广州最具特色的传统骑楼街、商业街。28日,上下九-第十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开始公示,其中提出,要保护包括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在内的周边共48条传统街巷;骑楼街进行新建、改扩建时,沿街立面应延续骑楼建筑形式,要保护街区内的传统及现代商贸氛围、传统饮食文化等。昨日开展公示的还有华侨新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

上下九-第十甫街区:

沿街立面保留延续骑楼建筑形式

从上九路到第十甫,连绵千米的骑楼街是目前广州规模最大、且仍维持着商业功能的建筑群,是欧式建筑特色与西关传统建筑风格结合的产物,主干道旁仍保留着众多的传统街巷。上下九-第十甫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荔湾区,在历史城区的西南部,与人民南、光复南、和平中、华林寺、宝华路、光复中、恩宁路等7片历史文化街区相邻。范围以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为主干,南至湛露四巷、连珠巷、仁昌里、中和里、河傍路、光雅里、万钟首约、淘沙氹、德宁里及十四甫水脚一线,北至十六甫二巷、连登横、曾二巷、文昌横巷、洪恩里、一边街、景云里、上九东街及安良里一线,西至宝华路、大同路,东至人民南路,总面积17.69公顷。

保护规划中提出,要重点保护包括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为核心的道路格局,及周边45条传统街巷以及骑楼街的尺度、走向,包括文昌巷、蟠龙南、和庆里、同光里等。

街区内还有5处不可移动文物、12处历史建筑、2处传统风貌建筑、54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传统民居建筑及历史建筑遗存、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非物质性保护要素则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及现代商贸氛围、传统饮食文化等。

该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包括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沿线,面积12.66公顷。骑楼街进行新建、扩建、改建、修缮和危房原址重建活动的,沿街立面应延续骑楼建筑形式,沿街立面的底层骑楼高度和进深、尺度、比例及檐口高度应与相邻骑楼建筑相协调,沿街立面的外墙边线应与相邻骑楼建筑保持平齐。核心保护区的新建建筑限高12米,建设控制地带的新建建筑则限高18米。值得关注的是,对于荔湾广场等历史上形成的超高建筑,保护利用规划提出,远期按保护规划高度控制。

华侨新村街区:

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

华侨新村是当年广州为了安置归国投资的华侨特别划出市中心的地块而建的别墅区,有花园式独立庭院177座,公寓291座。华侨新村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越秀区、历史城区以东,南至环市路、西和北面至淘金路、东至先烈东路并与黄花岗公园接壤。保护范围共28.48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包括华侨小学小区以及和平路、友爱路、爱国路、团结路低层花园式住宅组团区,面积15.36公顷;建设控制地带包括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友爱路以西、原道路以西、永泰新村住宅区,以及光明路以南部分区域,面积13.12公顷。

华侨新村历史文化街区重点保护要素包括:历史建筑1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线索15处,以岘壳岗、玉子岗和蟠龙岗三座山岗及其构成的整体地貌格局,华侨新村历史规划轴线,和平路、友爱路、团结路、爱国路等历史道路及建筑组团之间的宅间路共同构成的组团格局。非物质性保护要素包括:岘壳岗、玉子岗、蟠龙岗、和平路、友爱路、团结路、爱国路等历史地名,华侨精英在本地留下的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规划要求,在核心保护范围内,文保单位、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保护和修缮。在核心保护范围内除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服务设施的,建筑高度应控制在12米以下,其体量、色彩、材质等方面与历史风貌相协调,不得破坏历史格局和历史风貌。进行改建、修缮和危房原址重建活动的,不得增加具有合法产权的原有房屋的建筑高度,在体量、色彩、材质等方面应与街区历史风貌协调,不得破坏历史根据和历史风貌。

严格保护该范围内低层花园式住宅、低层联排式住宅和历史环境要素所组成的组团布局、空间格局特征,保护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及相关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线索,保护街区的整体历史风貌。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