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盛典 共促繁荣
文交会开幕式上的精彩演出赢得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
众多媒体关注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开幕。
文交会开幕式上的精彩演出赢得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
“我一直期待着能为演出打造一个很好的平台,有了文交会、演交会这样的平台,是一个特别好的事情。”12日,2017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以下简称“文交会”)在广州大剧院开幕,众多文化产业界领袖期待着通过“文交会”这个文化高端资源汇聚的平台,寻求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文交会也成为广州市民共同参与的文化盛典。开幕式定在早上8时30分,7时许手持门票的市民已在入口处等待安检入场,而对面地铁口大量的人流不断涌向开幕式现场。
12日的开幕式上,世界创意产业之父、国际创意经济专家约翰·霍金斯,法国文化部欧洲及国际事务处柯蕾萨曼尼格,世界城市文化论坛秘书长、英国BOP文化创意产业咨询公司总裁保罗·欧文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等诸多文化产业界大咖齐聚广州,论道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约翰·霍金斯坦言,通过不同平台的打造,文交会汇聚了演艺界人士、文化爱好者,将他们聚集于此,不仅能够寻找到更多的机会,也可以让他们来到剧场观看演出。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李金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秉持“让中国成为世界的舞台,让世界成为中国的舞台”的核心理念,借助各大文化交流平台,促成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他以广州为例,此前,集团曾组派广东省现代舞团剧目《临池舞墨》赴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演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美国中西部艺术联盟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大卫·法拉尔(David Fraher)也坦言,通过与文交会系列活动之一的演交会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希望接下来能加深与广州的合作,开展各类演艺活动,找到优秀的演出团体,到美国演出。
随着文化产业成为广州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广州文化会展业发展迅速,已经培养出一批产业链完整、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国际性专业会展。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参会国家和嘉宾人数持续创新高,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成为国内唯一具备投融资交易功能的国家级纪录片节,今年更是刷新亚洲纪录片的征片数量,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也跻身国际知名艺术品牌,正是这样的基础,广州统一打造“广州文交会”品牌强势发声,九大文化会展资源实际成交额合计约20亿元。广州文交会也成为全球文化资源配置的高端平台,文化传播展示的重要窗口,文化交流合作的桥梁和文化创新发展的动力引擎。
据介绍,为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让广州文化产业产生更多的“化学反应”。“文交会”并非“一锤子买卖”,每年从7月份开始,分时段、分专题组织交易展区,形成持续5个月之久的文化产业交易季。
2017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的开幕式,也成为广州市民共同参与的文化盛典。国内外文化产业大咖齐聚羊城论道显然成为市民热切关注的焦点话题。一名文化传播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信息时代,文化产业显然已经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我们认真学习大咖们的讲话,回公司后还要在内部学习。”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布重大计划
“记录新时代”工程
继续加大扶持力度
12日,在2017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开幕仪式后,举行了《记录新时代——做新时代的记录者》主论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进立足新时代背景,结合纪录片发展现实,向纪录片人提出“做好新时代的记录者”的具体要求,并现场发布重大计划,宣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即将启动“记录新时代”工程,并于近期正式印发这一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记录新时代”工程将在题材规划、资金扶持、播出调控、人才培养、市场引导等多个方面出台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动员、引导广大纪录片人投身火热时代,投身火热生活,拍摄更多、更好的现实题材作品,真实记录新时代中国改革建设发展的壮阔历程,充分反映新时代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实现民族复兴的昂扬之气。
中外大咖广州论剑
梁红(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总监):
纪录片是中国文化软实力中的硬通货
纪录片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中的硬通货,以往我们对国际化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让更多的纪录片打入海外市场。在新时代,纪录片国际化应实现内容资源的国际化、传播方式的国际化、人才资源的国际化,要强调中华文化的世界性和生命力,善用国际化的表达讲述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同时,新时代应当有新的动能和产品,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只有新的动能和产品才能给纪录片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杰弗里·莱曼(美国公共电视台主持人和制片人、美国电视界最高奖项艾美奖得主):
在广州发现不为西方所知的美妙故事
没有哪一个地方比亚洲更吸引我了。第一次来广州是1989年,2002年我又来到了广州。2009年,我们在广州拍摄了周末环球旅游系列节目,而过去一年半我们都在这里拍摄海上丝绸之路,一路拍摄,一路发现更多美妙的故事——有很多中国故事并不为西方所知。
实际上,很多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对中国文化相当着迷,也非常崇敬。他很欣赏中国的人才选拔考试体系。另外,华人在美国发展史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过去数十年的飞速发展,勾起了世界的兴趣,诞生了许多新故事。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媒体人的角色非常重要,通过语言和图像可以建立联系、促进友谊、避免误解。我坚信美国人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现在的中国。
中国正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世界无法承受中美两国存在误解。其实,美国人和中国人有许多共同点。美国饮茶的人数正快速增长,每天有50%的人喝茶;与此同时,过去几年中国喝咖啡的人数增加了300%。此外,中美两国都尊崇教育、家庭、勤奋、科技、法治——美国人认同中国人的价值观。中美两国应该加强跟全世界的合作,而彼此了解就是合作的第一步。比如说,我们跟广东广播电视台的合作就是中美两国合作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最终一定会成为很好的朋友。
游达仁(BBC环球大中华区总经理,BBC《中国新年》的主创代表):
向英国人讲好中国故事
把故事讲好一直是BBC的强项,《中国新年》是BBC二台在2016年春节期间于英国播放的重点节目。我们为什么选择《中国新年》?因为它开心,拥有正能量,而且很容易领会。它是传统与时尚兼备,东南西北全覆盖的,一件真实而神奇的事情。
这个节目为什么会成功呢?因为中国新年这个主题本来就是一个很大的故事,通过准确的规划,我们能带出更多有趣的小故事。我们的内容团队希望能把中华文化、英国的历史传统,以及新时代的中国面貌,用最全面而丰富的方式来做介绍。我们挖掘让大家共鸣的故事,把中国人最重视的家庭作为每一个故事的中心点。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网民是怎么看的?节目播出时,有英国观众说,明年春节一定要去中国,体验一下春节的快乐。当然还有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被勾起了早点回家过年的渴望。回顾BBC在“一带一路”记录工作上的贡献,无论《美丽中国》还是《中国故事》,都受到大众的欢迎。让我们期待下一个作品:《中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