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润花城 乐享金钟
获奖选手在台上领奖。
27日晚,金钟新星闪耀,第11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闭幕式暨颁奖音乐会在广州大剧院圆满落幕。程皓如、陈学弘、王泽南、于海洋等20名选手获得本届金钟奖。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中国音协名誉主席傅庚辰,中国音协名誉主席赵季平,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叶小钢,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韩新安,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咏虹,广东省文化厅、省文联等省市领导和嘉宾参加了闭幕音乐会,为本届金钟奖获奖选手颁奖,并观看闭幕式演出。
大批人才从金钟奖走出
本届金钟奖是党的十九大之后首个音乐界盛事,也将成为音乐艺术迈向新时代的开始。金钟十六载,一批批的优秀音乐人才和音乐作品从金钟奖走出,并在全国乃至国际舞台绽放光芒。
当晚,星海音乐学院“星·声”合唱团唱响《金钟之歌》,拉开闭幕式的帷幕。颁奖仪式后,本届金钟奖部分获奖选手为现场观众带来精彩的演出:古筝独奏《闹元宵》、男声独唱《拉着骆驼送军粮》、女声独唱《远山》、钢琴独奏斯克里亚宾《练习曲》、男声独唱《那就是我》、男声独唱《冰凉的小手》、古筝协奏曲《云裳诉》等。本届金钟奖评委迪里拜尔、戴玉强、万山红、王宏伟等也相继登台演唱。音乐会在一曲《金钟伴我去飞翔》中落下帷幕,标志着本届金钟奖比赛圆满结束。
全国各地观众蜂拥而至
据悉,本届金钟奖自去年12月报名以来,经过各省市自治区,解放军、武警以及各大艺术院校层层选拔,最终有255名选手在花城广州角逐复赛、半决赛、决赛,共进行了39场比赛。比赛期间,广州大剧院、星海音乐厅、华师音乐厅三大比赛场地人潮涌动,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蜂拥而至,多场赛事一票难求。
中国音乐金钟奖落户十四载广州成国际巡演航线瞩目文艺坐标
看演出品艺术成市民生活习惯
为期8天的第11届中国音乐金钟奖27日晚圆满落幕。见证从2003年中国音乐金钟奖落户广州至今9届金钟奖全过程的本届金钟奖音乐会总导演徐彬,27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14年来在广州共举办的9届金钟奖比赛中,先后有近3000多名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解放军、武警、艺术院校的音乐选手参加比赛。
14年间,“中国音乐金钟奖”已成为广州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有效地提升了广州市民的音乐素养,带动广州音乐硬件的全面升级,增强了广州城市的文化自信,是广州成为国际巡演航线上的一个瞩目的文艺坐标。
金钟十四载:
培育广州观众“专业范儿”
采访中,徐彬从出席本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开幕式的中国音协一位负责人对广州市民的印象变化说起,广州观演的观众太令人叹服了,“男观众身着西装,女士着晚礼服的比比皆是,鼓掌的节点选择也十分恰当,没想到观演观众如此专业,从原来的‘看热闹’‘看名人’变成了‘专业范儿’的‘职业观众’了。”
徐彬向记者回忆起最初广州市民看戏“鼓掌”的尴尬往事。“记得金钟奖落户广州的第一年,许多观众对严肃音乐了解不多,观看节目时鼓掌都拍不在节点上,剧场里甚至经常要配出字幕提醒观众‘不要鼓掌’。”
在“金钟奖”的艺术熏陶下,广州市民已经形成了看演出、品艺术的生活习惯。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属8个院团每年到社区、学校、机关演出600多场。在彩虹曲苑、13号剧院、岭南剧场、南方剧院、江南大戏院、广芭剧场、木偶剧场、杂技团小剧场等8个剧场开设了周末剧场,有话剧、歌舞、杂技、曲艺、粤剧、木偶等专业剧场节目,每年演出上千场。
音乐广州:
成亚洲最大演艺集散地
“‘金钟奖’更是带来产业链效应,带动了广州音乐硬件的整体提升和改造,促进广州音乐市场的繁荣和发展,提升了广州的文化品位、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徐彬见证了这一变化全过程。
先看剧场设施,金钟奖落户广州之后的14年间,广州的大剧院从无到有,如今广州市已初步实现以广州大剧院为核心,广东演艺中心、友谊剧院、蓓蕾剧院、星海音乐厅、黄花岗剧院、中山纪念堂等广州演艺剧场圈,这些剧院设施完善,服务一流,基本能够满足世界顶级剧目上演。
“广州举办的多种音乐节会,提高了广州音乐艺术的世界知名度。位居中国华南演艺中心的广州已跻身国际巡演航线,成为世界瞩目的文艺坐标。”徐彬指出,“就拿广州艺术节和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来说,随着这两个节会的发展,已经使得广州成为亚洲最大的演艺集散地。每年都有30多台国内外剧目来参加广州艺术节,如今已经成为中国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金钟奖获奖名单
声乐(民族)
1.于海洋
2.郝亮亮
3.曾勇
4.孔庆学
5.郭芳芳
声乐(美声)
1.王泽南
2.张文沁
3.秦侃如
4.陈大帅
5.王传亮
器乐(钢琴)
1.陈学弘
2.郝一雷
3.陈小雨
4.李博文
5.谢子薇
器乐(古筝)
1.程皓如
2.姚伊新
3.杨雨桐
4.赵墨佳
5.邓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