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馆藏明清瓷画与绘画展”省博开展 展览将持续到明年2月26日
竹鸡图轴。(清陈元章)
粉彩富贵功名纹盘(清乾隆)。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棒槌瓶,清乾隆喜上眉梢纹缸,明文嘉《山水册页》纸本墨笔……120多件瓷画和绘画昨天起在广东省博物馆同厅对比展示,这个题为“相看两不厌——馆藏明清瓷画与绘画展”,展出的瓷画和绘画全部为国家级明清瓷画与绘画馆藏精品,其中多数是首次亮相,主办方希望借此呈现中国传统绘画在不同材质上的发展脉络,让观众领略明清瓷画和绘画不同艺术种类之间的对话,感受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璀璨文化,享受文化的乐趣。本次展览将持续到明年2月26日。为了配合展览,主办方将安排《明清花鸟画绘画风格演变》、《古代瓷器与社会生活》两个专题讲座。
记者了解到,选取瓷器或绘画作为展览主题虽属平常,但抽取两者之内容、题材和技法进行比较展示,在国内并不多见,是广东省博物馆在展览创新的新尝试。
本次展览策展人、广东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吴昌稳介绍,瓷器和绘画是中国传统艺术品类当中的主流,亦是流传至今且生机勃勃的两大艺术形式。而在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之时期——明清时期,陶瓷制作承传播迁,造型、釉色、纹饰与工艺吐故纳新,工艺日臻成熟;绘画艺术迁延流变,理论、技法、气韵与意境温故知新,格局业已底定。将两者并而观之,可以发现其实各种艺术形式之间只是表达形式和方法上的区别,主题则是相通的。
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意度俱足——人物题材”,呈现人物绘画中人物“精气神”的重要性以及瓷画和绘画各自的表达方式;第二部分“气韵生动——山水题材”,展现瓷画和绘画对山水题材描绘的分殊异同;第三部分“应物象形——花鸟题材”,展现明清瓷画和绘画对花鸟题材绘画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所做出的贡献。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展出的瓷器全部为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28件;绘画也不乏名家名作,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9件,且大多数为首次展出。如清康熙五彩开光山水人物花鸟纹棒槌瓶,罕见地将山水、人物、花鸟三大题材同时绘制在该器物器身,绘画工艺十分精细,体现出康熙时期瓷器绘画的严谨工致。还有,明文嘉的《山水图》,构图萧疏,绘画技法娴熟,山石皴法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