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微”“笑笑”笑出开放的广州
“你也微笑,我也微笑,架起友谊之桥。”这首粤语歌你还记得么?1987年元旦,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少先队广州市工作委员会发起了一项活动,名字就叫做“微笑的广州”,全称是“微笑在广州青少年建设精神文明系列活动”,内容包括宣传职业道德、坚持优质服务,推广“友爱”活动,热心造福社会,开展便民服务,丰富文化生活,倡导移风易俗。两个可爱的卡通人物―――“微微”和“笑笑”出现在羊城的大街小巷,发出“微笑”的善意邀请。
就在元旦当天,10万多名青少年走上街头,在全市主要公共场所挂起宣传标语,宣传员佩戴“1987微笑使者”彩带,派发传单,开展服务。来自31个窗口单位的四万多名青年分为5648个岗组,统一展开规范化服务示范推广活动,主要要求是“微笑服务”、“推广文明用语”、“推广普通话”。春节前还推出关心伤残青年、关心失足青年、微笑服务集市、青年柜组微笑服务规范化等活动。3月,“广州地区青少年服务六运总团”成立。在当年的一份“微笑服务竞赛活动方案”上,记者看到有一个要求是“用普通话接待外地顾客达到百分之百”,在当年成了一件天大的新鲜事。接下来,服务竞赛、“微笑大使”评选、“微笑行动周”青年岗组规范服务大赛、在个体户中倡导“微笑服务一条街”……“微笑的广州”活动贯穿了整个1987年,100万青少年积极参与。
一汽:“友爱在车厢”十九年风雨不改
广州公交车上,让座的文明行为蔚然成风,这固然与广州人自身素质有关,但也得益于19年前由广州一汽公司“吹起”的一股友爱温馨之风。1986年11月15日,一汽公司的5路线与沿线南方大厦、东升医院等12个单位联合发起倡议,开展“友爱在车厢”活动。自此,“友爱在车厢,真诚为乘客”这一服务行动19年风雨不改。
一汽巴士5路线第一代驾驶员刘秀娟回忆,当时因为乘车难,导致车厢内经常发生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5路线率先开展“友爱在车厢”活动,要求公交员工从身边小事做起,把困难留给自己,用真诚为乘客服务。
19年来,“友爱在车厢”活动从未间断,形式不断创新,从车厢设置小药箱、小扇子、保洁箱、导向图发展到全面推行驾驶员星级服务等。“友爱在商场”、“友爱在医院”、“友爱在学校”、“友爱在车间”等活动也遍及各行业。“友爱在车厢”活动最终被评选为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大事之一、广州改革开放十大成就之一等。
在众多老牌餐饮企业饱受行业竞争冲击的上世纪80年代初,广州酒家却从一间店铺发展成拥有5亿元总资产的大型餐饮企业集团。广州酒家开行业之先制定推行“声、容、礼、艺、细”的服务规范。这套规范后来被归纳为“待客诚心、服务诚恳、买卖诚实”的“三诚”标准,进而概括为“诚暖顾客心”的服务宗旨。多年来,这种恪守诚信的服务精神,已经渗透到集团上下每个人的行为中。有一次,因为收款机故障,广州酒家曾多收了一位顾客100元。随后,酒家花120元登报寻人,把钱还给了这位顾客。
多年来,集团不断开展军民共建和对困难地区扶贫、对劳教人员助教、对老人关心、为残疾儿童筹集资金等活动。公益活动是企业诚信宗旨的另一种体现。集团办公室主任赵利平说,“诚暖顾客心”,其实是做企业的一种心胸。在“诚”与“利”的取舍之中,学会掂量两者的轻重,是企业与社会和消费者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诀窍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