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增城何仙姑文化旅游节昨开幕

  • 听全文
  • 2009-07-09
  • 来源:南方日报
  • 分享到
  • -

 

来自深圳大芬村的百名油画家们将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增城小楼美好的景色。 

  作为增城荔枝文化旅游节的又一重头戏―――2009广州增城何仙姑文化旅游节暨深圳大芬村百名画家走进增城小楼大公园活动,7月8日在增城小楼何仙姑家庙广场正式拉开序幕。增城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里将打造136平方公里的小楼大公园,还将借机“牵手”大芬村,建设文化创意区。

  现场����

  仙姑故里迎来盛大祈福活动

  据介绍,增城市的小楼镇素有仙境的美誉,是传说中八仙之一何仙姑的故乡。

  7月8日一大早,位于增城市小楼镇的何仙姑家庙前,挤满了数百名从周边村镇赶来的市民,一场大型的祈福活动正在这里举行。袅袅青烟升起,弦乐飘飘,一名黄袍道士面朝巨大的香鼎,双手捧着法器,大声朗诵着祈祷文。

  在一片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道教协会会长赖保荣主持此次祈福活动,为增城人民祈愿纳福,“祈求风调雨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安康”。

  “像这么大型的祈福活动,我还是第一次碰到。”小楼本地村民温阿姨说,虽然小楼有菜心节、冬瓜节,但何仙姑文化是最能代表小楼特色的,“每年来何仙姑家庙参观、祈福的人数不胜数”。

  百名画家挥毫绘小楼美景

  活动现场油墨飘香,从深圳大芬村赶来的100名画家现场挥毫写生。小楼宁静的乡村景致、幽静的林间小道、丛林掩映下的村舍……百幅油画集色彩和古朴于一身,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眼球。

  大芬村画家黄春涌把笔触对准小楼镇上一口古朴的水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口井养育了小楼镇朴实善良的人民。”黄春涌说:“我画了35年的油画,以人物居多,但小楼的山清水秀深深吸引了我,接下来我打算画巨幅的千年古藤。”

  据介绍,深圳大芬村是国际知名的油画村,有近万名油画家在这里创作、经营油画产业,是闻名世界的油画生产、复制、加工、收购、外销基地。此次大芬村百名画家走进增城,也正式确定小楼为大芬村画家写生创作基地,双方还将进行长期合作。

  大芬美术产业协会秘书长黄广才说,小楼优美的生态旅游资源构筑成一幅现代文明和乡村风情交融的和谐画卷,为艺术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灵感,协会将与小楼镇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增城市小楼镇党委书记广新力说,小楼镇将借助此次与大芬村的合作,打造艺术创作展示、交易、交流的文化创意园区。目前,当地正在制订文化创意园区下一步的发展规划。

  规划�,I疥戈菇�建五星级酒店

  走进小楼,广袤的菜地里种满了绿油油的庄稼,鸡鸭在车道旁打鸣,远处是农家的村落,一派田园风光。

  今后,广州市民来到这里,整个小楼镇将是浑然一体的大公园。广新力告诉记者,当地正准备把136平方公里土地打造成小楼大公园。从2009年至2012年,用3年左右时间,立足“休闲小镇”的定位,全力推进小楼大公园建设,力争半年抓点成线初见成效。

  目前,集历史文化古迹、都市农业生产基地、滨水休闲、农耕文化展示、农家乐、商贸古村落以及山林公园于一体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小楼人家已具雏形。

  广新力透露,一座五星级酒店也准备入驻小楼镇,一批农家客栈的建设也将同时推进。这是继增城白水寨风景区的金叶子度假酒店后,又一家五星级酒店开进增城北部山区的山旮旯。

  “景区建在田头,农产品超市开在农民家门口”,使得农业资源变为旅游资源,农副产品也摇身变为旅游商品,价格也水涨船高,晒干的冬瓜干一斤能卖到30多元,农民收入更高。20多家农副产品销售店、农家旅舍、农家美食店落户东西境老街,村民自发销售农副产品的档口达80多个,小楼人家景区每日游客达500多人次,菜心节期间每日更高达2000多人次。

  ■新闻纵深

  在公园里建城乡

  在严峻国际经济形势的大背景下,地处增城北部山区的小楼镇为何骤然发力,紧锣密鼓地布局旅游文化产业?

  这样一组数据为我们提供了答案:1―5月份,小楼镇接待旅游人口26万人次,增长48%,带动了当地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

  一系列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也带动了当地的发展,使得这个风景秀丽的小镇经济逆势飘红。广新力介绍说,在小楼,广河高速路建设如火如荼,增派旅游大道、增从高速路也准备动工,当地还推动包括小楼人家景区、何仙姑旅游景区在内的12个政府重点投资项目顺利推进,拉动地税456.33%的增幅。

  小楼经济的逆势飘红,实际上是增城实施公园化战略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

  增城用规划公园的要求来规划城乡,用建设公园的标准来建设城乡,用管理公园的手段来管理城乡,用经营公园的理念来经营城乡,变“在城市里建公园”为“在公园里建城乡”。

  公园化战略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去年增城接待游客52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0亿元,分别增长102%和67%。北部生态旅游目前已成为增城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也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

小楼亮点��

  ◎始祖仙荔园

  以荔枝为主题的荔枝文化公园,占地500亩,生态环境优良,是增派旅游景观大道的重要景观节点和自驾游、自行车游配套服务区。

  ◎八仙湖

  占地近1000亩的水面经过环境整治后将建设成荷池鱼塘水上游乐园,满足游客亲近荷花、采摘莲子、水上泛舟的需要。

  ◎报德祠

  报德祠是岭南唯一一座三教合一的建筑,分别代表佛教、儒教、道教。整个古祠分为报德祠、仓沮圣庙和景星楼三部分,由木梁支撑起庙顶,但整座古祠没有用上一根铁钉。

  ◎何仙姑家庙

  何仙姑家庙始建于明朝,庙顶长“仙桃”,庙内古井甘泉终年不竭。家庙外北约300米处的“盘龙古藤”蜿蜒伸展,浓荫覆盖约500多平方米。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