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新近荣登黄埔八景 横沙将建古私塾一条街

  • 听全文
  • 2005-11-10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11月9日下午,新近荣登“黄埔八景”行列的横沙书香街完成了首期修缮工程。经过100天的“修旧如旧”,书香街上的三大特色建筑:功甫家塾、斐士家塾和人民公社“恢复原貌”。记者同时了解到,黄埔区已为书香街作出了专门的保护和开发规划,230米长的“古私塾一条街”将再现世人面前。

  230米古街云集私塾书舍

  横沙书香街位于黄埔大沙东路商业街背后,始建于元代,重修于清代道光、咸丰、光绪年间,有的建于民国初期。短短230米的古街共云集了52间私塾、书舍和公祠,建筑群布置紧凑,仅留下入户的巷道,曲折收放,不拘一格,形成了富于变化的传统街巷格局。由于独特的传统建筑风貌和源远流长的历史,书香街于1999年7月被列为市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

  “家塾”四块门牌跨越三世纪

  在“斐士家塾”的门前,则一共挂着4个门牌,颇为有趣。第一个门牌是悬在楼上的横匾“斐士家塾”,这四个字是清代学者、书法家熊景星所书。第二个门牌是1946年制成,由当时的番禺县政府钉制。第三个门牌是钉在石门匾右下角的一个木制门牌,号数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编号为48,是1950年由番禺县人民政府统一制成的。第四个门牌是钉在另一堵墙上,用搪瓷烤制的,标明“横沙大街56号”,这块门牌是1980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所制。在斐士家塾内的墙壁上,有一砖灰雕“八仙贺寿图”,虽然经过100年的风雨洗刷,仍清楚可见八仙栩栩如生的神态。

  横沙社区党委书记黄丽萍介绍说,由于历史和各方面原因,除去公祠、私塾、书舍建筑外,书香街沿线的300栋建筑大部分已出租给千余名外来人员居住。部分建筑用作文化教育和办公场所、村民活动场所,还有部分建筑长期空置,逐渐破落。这使得书香街湮没在“城中村”的包围中,历史风貌遭到破坏,同时还存在火灾隐患。

  2010年再现“书声琅琅”情景

  为了恢复古书香街的风韵,黄埔区政府今年出台了修建规划,计划将横沙书香街打造成“古私塾一条街”。首期工程由区政府和横沙社区各出资45万元,对功甫家塾、斐士家塾和人民公社三大特色建筑进行了修缮。

  11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书香街看到,占地600多平方米的功甫家塾已恢复了民国初年的模样。根据规划,今年之内横沙书香街将继续重点进行古建筑的保护和维护。在此基础上,书香街远期规划将结合城中村改造,在2010年之前建设成为新的旅游文化景点,再现当年私塾书舍“书声琅琅”的情景。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