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咏梅”文化墙效果图。
整治后梅花村效果图。
“梅花”重现广州梅花村?究竟是民国大员肩上的梅花标记,还是欧阳山写《一代风流》故事?11月17日,记者从广州市越秀区获悉,梅花村街道将投入4000万元开展迎亚运人居环境整饰工程,让充满文化元素的“梅花”重现梅花村,并种植100多棵梅花树。
延续洋楼围墙风格
梅花村街道负责人表示,梅花村历史渊源,曾经是“岭南第一村”。“梅花村历史上曾是陈济棠公馆、中南局所在地,后来发展成为省委机关住宅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此次整饰将突出梅花色彩。”负责整饰的设计师介绍,作为东山洋楼代表作核心地段,梅花村总体将延续洋楼围墙风格,并赋予围墙新的韵味。“如‘咏梅’文化墙,就是引入梅花元素,增设小品、景点供市民解读景观园林的韵味和内涵。”
福今路建气象科普街
在梅花村内,许多人都知道36号。它曾是一座带花园的三层楼,是当年陈济棠随从人员居住的地方。有卷云飞檐的古典凉亭,浑然圆润的欧式鱼池,花径满庭,假山嶙峋。欧阳山非常喜欢这个院子,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院子里活动。而他就在这里,陆续写出了《一代风流》的后三部;杂文集《广语丝》1~3集;并且校改了《一代风流》全书,重新命名为《三家巷》。
梅花村街党工委书记陈振强说,整治将以欧阳山广场、陈济棠公馆为中心点,进一步挖掘梅花村历史名人资源。
而属于梅花片区的福今路,将充分利用辖区内广东省气象局的资源,在部分围墙上增加气象科普信息,打造成气象科普一条街。
分三个片区整饰
据介绍,梅花村街道为越秀区最东边的一条街道。此次整饰内容包括部分建筑外立面整饰和绿地改造工程。计划分三个标段进行整饰,包括梅花片区、共和片区、水均片区,其中梅花片区将被打造成为越秀区首个精品社区。
“梅花村”村名有段古
梅花村如何得名?坊间有两个说法,根据《梅花村街志》的说法,上世纪30年代,20多位国民党军政要员在梅花村一带兴建西洋式别墅,建有小区马路。“其时,马路两旁广植梅花,每逢隆冬寒天,梅花吐艳,香味飘溢。从此,人们称它为梅花村,此地名沿用至今。”而另外一说就是民国大员肩上的梅花标记,以金辫的多少区分等次,以梅花的数量区分级别。梅花成了国民党高级将领的象征,这么多高级将领的居住地方自然被称为“梅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