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南海神庙古码头可能建于隋唐

  • 听全文
  • 2006-02-14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2月13日,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建华与市政协副主席陈纪萱在市文化局和黄埔区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与文物考古专家一起前往黄埔区长洲岛和南海神庙,实地考察了辛亥革命纪念馆选址、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公园选址及南海神庙古码头挖掘保护工作,并就相关问题召开座谈会。

  在南海神庙古码头遗址挖掘现场,陈建华详细地查看了每一个挖掘工作面,并就南海神庙滨水区建设情况、周边环境整治情况、古码头遗址挖掘进度和下一步的保护工作以及广州海事博物馆筹建等情况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汇报。

  陈建华表示,今年广州市将启动先秦考古研究,在传统弱项上争取取得新的发展和成果。南海神庙古码头是广州地区去年重大的考古发现,奠定了广州作为千年古港的历史地位,希望有关部门尽快组织专家论证,对该处遗址作修复性的开发和利用,使之成为广州千年古港文化的最大亮点之一。

  最新发现 路面由瓷片贝壳铺就

  南海神庙古码头考古工作最近取得新进展,专家在神庙西侧发现有大片的由木桩和鹅卵石、碎砖瓦、碎陶瓷和贝壳等铺就的路面。专家从不断增加的古码头遗迹推断,码头的年代有可能被提前到隋唐时期。

  发掘总面积达1800平方米

  据介绍,南海神庙作为中国古代四大海神庙中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海神庙,有着1410多年的历史,文物古迹众多。历史记载中神庙历经沧海桑田,期间经过多次较大的修复,但尚未进行过考古。此次考古的重大发现大大提升了南海神庙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为下一步南海神庙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甚至世界文化遗产增添了筹码。

  据介绍,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南海神庙南门前、南侧、西南侧和西侧等四个地点进行正式发掘近三个月来,发掘总面积已达1800平方米,目前共发掘了一处战国至南越国时期的遗址,出土了大量几何印纹硬陶,在西南侧旧河涌揭示出一处古代石砌码头和路桥遗址、庙西则发现一处明代以小石块铺地的活动面以及庙南门前的清代花岗岩石铺的码头和路面。

  据码头遗址的石料选材、构筑特征以及出土遗物,专家初步推断其建造年代不晚于明代。但市文物考古所专家同时表示,由于古码头所在地是海港,涨潮退潮时的水位大不相同,因此不能排除更深的断面埋有年代更为久远的构筑物的可能,比如隋唐时期,这也和千年神庙的历史相当。甚至有专家提出神庙的建设可能在古码头之后,因为建设神庙的物资和材料可能就是通过这个码头来运送的。

  瓷片中发现了具明代特征的瓷片

  考古专家新近还发现,位于南海神庙西侧,有大片的由明代的木桩和由石子、碎砖瓦及碎陶瓷片铺成的地面。活动面由鹅卵石、碎石块、碎砖瓦、碎陶瓷和贝壳铺就,而在碎陶瓷片中又发现了具有明代特征的龙泉窑瓷片和青花瓷片。而位于南海神庙南门之前的挖掘点则发现了清代码头和道路。这些道路是多层的,下面的路面使用了从秦朝就有的一种铺路砖,这使得古码头最早的建筑年代又成了一个新的“谜”。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