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三大文化盛会“聚首”羊城 广州掀起文化狂飙

  • 听全文
  • 2005-11-11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11月10日早上8:30,参加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第一天比赛的选手们正忙着比赛的最后准备,位于珠江新城的花城会展中心却是礼炮声声,2005南国书香节开幕了。一个半小时之后,锦汉展览中心“2005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也开锣―――短短两天之内,三大文化盛会接连在广州上演。

  音像展专设“公众开放日”,书香节应读者要求两次加印门票,金钟奖音乐厅电视前围满了观众―――三大文化艺术盛会甩脱专业人士“内部会议”的形象,成为普通市民走进文化、直击明星、抒发心声的绝佳舞台。

  音博会:12、13日向公众开放

  本届音博会吸引了来自美、英、法、日、新西兰、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中国各省、区、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近200家音像机构参展。本届音博会打破专业界限,在11月12、13日开设了公众开放日,普通市民也可以入场参观,与国际著名导演、明星、歌手相会,还可以第一时间购买到原版、高质量的音像产品。

  书香节:10万余种新书亮相

  “2005南国书香节”的参展商有800余家,其中国内外知名出版社有300多家,展出10万余种国产新书和一大批引进读物。记者了解到,组委会先后应读者要求赶印了三次门票,从20万张到40万张,最后达到50万张。(记者卜松竹实习生张丽通讯员粤宣、蔡锦明、梁嘉琪)

  金钟奖首日比赛引来神秘嘉宾

  11月10日是金钟奖第一天,在红线女艺术中心进行古筝比赛。现场等待演出的每位选手配有单独的练习室,不会相互干扰。选手们纷纷赞扬本次比赛的组织者考虑周全,提供了一个无干扰的演出氛围。紧贴演奏厅的休息室内,一位医生拿着医药箱随时待命。

  拼:师生同台竞技不“放水”

  参加下午比赛的12号选手王运是武汉音乐学院的教师,这次带领3位学生从湖北赶赴广州参赛。有意思的是,王运这次是以双重身份参赛的,她既是领队老师,同时也是参赛选手。王运的比赛在下午进行,但她上午一早就跟随比赛队伍来到了现场,在休息室架起琴,旁若无人地练起来。与3名学生同台竞技,是否担心被学生比下去,王运说,“所以就要全力以赴呀!”

  险:弹第一个音古筝就断弦

  11月10日进行第一场比赛,第一位选手就有些“出师不利”。只见她在琴旁落座后,摆正琴位,调整呼吸,凝神静气,缓缓抬起手臂开始演奏。谁知,第一个音符刚弹下去,琴弦就“嘣”地一声断裂了,选手有些愕然,几秒钟后,请示评委决定先换弹第二首参赛曲目,后台的带队老师急忙为第一只曲子的古筝换上新弦。

  原来,古筝的演奏比较特别,要根据演奏曲目的不同音高,选取不同的古筝,本场比赛每人要演奏两首乐曲,选手就要准备两个古筝。虽然出现了意外,但这位选手很快从最初的紧张慌乱中镇定下来,后面的发挥很顺利,这个小意外也没有影响到后面的选手。一些选手甚至不知道这件事。评委认为,这种意外在赛场上虽然比较少见,但也是不可避免的,不会影响评委打分。

  喜:红线女现身观战一上午

  比赛开始后半个小时,一位身着红色绒衣外套,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人家静悄悄地来到音乐厅,她就是著名艺术家红线女,她的低调出现几乎没有引起在场观众的注意。红线女轻轻步入比赛厅,走到前排一角坐下,在之后2个半小时的比赛过程中,除了与身边的工作人员短暂交谈外,她都静静地坐在观众席上专注地观看选手演奏。上午最后一个选手的演奏结束,她才走出了音乐厅。(记者卜松竹)

  又讯 昨晚,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沛东,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建华及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评委会部分评委,在友谊剧院观看了广州首部音乐剧《星》。(通讯员梁嘉琪记者卜松竹)

  书香飘南国沁润岭南人

  期待已久的“2005年南国书香节”11月10日终于开幕了。今年“书香节”的定位定得好: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标志工程、广东读书人的主题文化节目、“泛珠三角”出版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中国南方的出版物会展品牌,等等。我们衷心祝愿这个属于读书人的节日能够演绎得轰轰烈烈。

  中国人自古爱读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虽言过其实,却反映了古人对读书的看重。而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宋朝皇帝赵恒的几句劝学之言:“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些话里虽有封建统治者拉拢人才之意,却也从侧面反映了古代读书对人生的重要。回看古今的文化大儒,学界巨擘,无不酷爱读书,视书如宝。

  今天,我们奔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大路上,书仍然是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之源。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道出了书对于人类发展的巨大功用。的确,抛开前人的知识和智慧之积累,我们将寸步难行;而书正是前人智慧的载体。我们只有虚心学习好、继承好前人的智慧和经验,才能有更多新创造、新发明、新奇迹的诞生。现在,我们广东和广州要建设文化大省和文化强市,书是重要的指标。俄国钢琴家鲁宾斯坦有句名言:“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这很有见地,“书籍陶冶情操”,一个城市的居民不爱读书,怎么会有很高的素质,怎么会有文明的举止,怎么会有鉴别力、欣赏力、创造力,他们又何来智慧装扮自己的家园和城市?就广州而言,我们拥有建成时为全国及东南亚规模最大的、曾被誉为“神州第一书城”的广州购书中心,它至今还是广州人徜徉书海的好去处。毫无疑问,广州人是钟爱读书的。

  当然,书有好坏之分,读书需要方法。冰心先生一生奉行“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值得后辈学习;西汉刘向则言,“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教人们不可蛮读,个中道理,需不断研磨领会。

  我们看到,这次“2005年南国书香节”,不但有书展,还为出版业搭建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希望出版商们碰撞智慧,相互启发,通力合作,出版更多的涵香沁脾的好书,献给南国的读者,献给我们这个时代。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