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广州第二少年宫揭开神秘面纱 暑假期间开放

  • 听全文
  • 2005-05-24
  • 来源:本网
  • 分享到
  • -

  广州70万少年儿童期待已久的礼物―――广州市第二少年宫揭开神秘的面纱,今年暑假将正式与小朋友们见面。

  数十位少先队员在市二少年宫门前种下了自己的心愿树。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市二少年宫主体大楼外墙已经建设完毕,银灰色外墙、流畅的线条、独特的造型,让少年宫在珠江新城中特别耀眼。

  据了解,市二少年宫设有大小多功能教室90间,大型展览厅、收藏馆、排练厅7个,国际交流中心会议室7个,还有一个功能先进、可容纳600人的演艺中心。少年宫将继续开设文艺、合唱、美术、书法、体育、文学、外语等少年宫传统专业培训项目,还组建儿童剧团、动漫俱乐部、少儿芭蕾舞团、儿童弦乐团、敲击乐队等中心团队。除了专业培训,少年宫还提供多种公共服务,设有“全国首间儿童博物馆”、“少先队队部室”、“红领巾议事堂”、“百艺坊”、“国际交流中心”、“文化艺术数码港”等等。

  据介绍,市二少年宫投资3.6亿,“六一”儿童节当天将进行主体工程落成剪彩,7月暑假期间将逐步开放并进行招生,9月正式开学。预计将可提供5万多个学位。

 
    把最好的地块留给孩子'――记广州第二少年宫从政协委员提案到成为现实的历程
 
  2004年3月28日,酝酿已久的广州第二少年宫正式在珠江新城破土动工。广州市少年宫主任黄南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异常激动,他向记者表示:“没想到,现在市政府已经将广州最好的地段―――珠江新城的J1-7地块给了孩子们!”

  领导短短数日即作出批复

  说起市少年宫的学位,很多市民对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情形印象深刻,“每年到少年宫给孩子报名,对家长来说是比打仗还辛苦的差事。凌晨三四点钟就有人在少年宫门口排队,成为广州一道让人哭笑不得的风景。”黄南冰说,市少年宫学位有限,当时课室面积只有3000平方米,招收1万名儿童已十分拥挤,“而全市少年儿童足有70万人”,即使将8个区少年宫及市儿童活动中心加起来,“九宫一中心”一年也只能提供12万个学位,远远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

  1999年初,身为政协委员的黄南冰在广州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正式提交提案《在广州未来城市中心天河区配套新建第二少年宫》。与此同时,共青团广州市委也向时任市长的林树森提交了《关于兴建广州市第二少年宫的报告》。“这个报告交上去短短数日,林树森就作出批示,要求市计委牵头,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天河区的主要领导协助,拿出具体方案。”

  地块选择上却好事多磨

  随后,有关部门紧锣密鼓地进行了多次调研,于当年年中达成共识:“2001年前先改造扩建市少年宫,以应近期的急需,同时开始第二少年宫的前期工作”。更让人振奋的是,林树森当时表示,从下半年财政超收中优先安排少年宫改造。

  一晃就到了2001年,市第二少年宫的选址却还没有定下来,团市委及少年宫曾希望在天河员村、东圃一带靠近马路的地方选址。但是当时员村地区正在进行整体规划,无法尽快确定第二少年宫的选址。

  当时有关部门向团市委、市少年宫推荐了位于广从公路东方乐园北面原拟建广州科技馆的一个面积为90亩的地块,但该动议随即因为此地块离老城区太远而被否决。到了年底,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及团市委共同协商决定,第二少年宫选址天河区珠吉路地段,该地段占地面积54000平方米,并办理了相关的手续。

  林树森果断拍板选址

  2002年4月24日,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审批领导小组会议上,林树森在讨论珠江新城规划检讨时果断拍板,广州第二少年宫选址珠江新城J1-7地块,与歌剧院、博物馆及图书馆共同组成文化广场上的标志性建筑,“把最好的地留给孩子们”。此前敲定的珠吉路地块作为第三少年宫储备用地保留下来,“就这样,广州的孩子们一下子多了两个活动空间。”

  时任市计委主任的郭锡龄告诉记者,本来团市委想在市少年宫附近再建一个少年宫,但市领导考虑到城市发展重心东移,而且老城区西部的交通不方便,所以决定在天河建设第二少年宫。

  黄南冰回忆说:“‘九宫一中心’基本集中于老城区西部,当时有的学员来自东圃,家长送孩子来市少年宫培训,经常要转乘三四次公共汽车,跋涉近20公里,这么一折腾,孩子到了少年宫,哪里还有精力静下心来画画、弹琴、听课?”

  林树森要求,一定要搞好第二少年宫的设计,适合孩子的特点,满足他们的需求。2002年10月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国际邀请建筑设计竞赛举行,国内3家、国外7家设计单位获邀参加。2003年2月,市规划局组织了包括规划、结构、电气等14位方方面面的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审查。3月,市计委、规划局主持对8个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最终敲定了美国SBA国际设计集团作为第二少年宫的设计单位。
 

广州第二少年宫设计思路
 
  广州市第二少年宫的形象可概括为液态形式和连续的折板,以及穿插其中的一座玻璃塔。这三个建筑体块分别代表了科学、技术和知识。 

  液态形式是建筑前方曲线形的流体元素,独立于建筑的构造以外而蜿蜒,象征知识的海洋,宛如滑过江轮的珠江之水,将建筑与周围环境紧密相连。液态形式里包含了可灵活组织的公共、社会、表演、互动和交流功能。
  折板形态则是一组分层的总体建筑体块,犹如严整的计算机记忆模块,带来了动感的因素,带活了街道边沿,有助于舒缓建筑庞大的体块感,折板形式包含了可灵活组织的教室、行政和有组织的学习功能。 

  而玻璃塔则包含了可灵活运用的展示和主要的疏散交通功能。倾斜的玻璃塔的设计采用了新颖的视觉手法,即延伸建筑顶部的玻璃幕墙,使建筑的顶端融入天空。整座塔作为一个安放在红领巾广场的独立物体,面朝南方,与广场的中心点完美结合。独特的位置和角度以独特的方式定义了这个中心元素的特性――一座象征性的科学高峰,等待中国年轻的一代去征服。
广州第二少年宫

  位于珠江新城南段,总投资3.2亿元,项目建设用地面积165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917平方米,设计可容纳2万名少年儿童。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