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黄金周广州旅游业收入逾30亿 有效投诉仅8宗
7天笑迎665万外地客
据广州假日办的统计数字,“十一”黄金周7天时间里,选择“本市游”的广州市民和外地来穗游客双双增多,令广州各旅游景区景点接待游客数量增加,达1297.55万人次,同比增长32.71%,门票收入为5892.88万元,同比增长22.26%。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游客对广州旅游的满意率达95.56%。
佛山深圳来穗游玩者多
据统计,接待人数前五位的景点景区是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天河公园、广州动物园、越秀公园、香江野生动物园;门票收入在前5位的是香江野生动物园、芙蓉度假区、长隆夜间动物世界、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和广州动物园。珠江游接待总人数为4.64万人次,同比增长6.42%。
假日办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在各景点的旅游者中,来自省内的占37.43%,其中客源地前5位分别为佛山、深圳、东莞、湛江、清远;来自国内省外的占21.88%,其中客源地前5位分别为湖南、广西、湖北、河南、江西。
国庆黄金周期间,广州的饭店宾馆平均出租率为62.80%,同比上升2.58个百分点。广州市共接待外地游客665.7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2.02%。其中接待过夜旅游者174.06万人次,接待不过夜旅游者491.64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1.60%和12.17%。旅游业总收入30.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73%。
对景点的投诉只有两宗
列入黄金周统计的12家零售定点企业的商品销售总额达4049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列入黄金周统计的13家餐饮定点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000万元,同比上升10.89%。
市旅游局组织执法人员,到机场、火车站、景点景区等处对正在带团的导游进行了检查,共检查了导游人员72人次,纠正违规行为13宗,其中:没有佩戴导游证,给予扣分处罚的6宗;没有随身携带导游证上团或未能出示导游证,给予罚款的6宗;没有参加导游证年审,给予暂扣导游证的1宗。旅游质量监督投诉电话86666666,24小时开通,共接到来电咨询、请求协助及投诉共210个,其中对市属旅行社的有效投诉6宗,对景点的投诉2宗,投诉数量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记者王飞通讯员甲办)
出行:从“一窝蜂”到“不扎堆”
人满为患成黄金周痼疾人们开始倾向“理性消费”
一个又一个的黄金周过后,“人满为患”成了国人对“黄金周”最深刻的印象:旅游景点人满为患,车站机场人满为患,消费场所人满为患……在经历了多个黄金周的喧闹和拥挤后,越来越多的人在长假消费中开始选择“理性消费”,逐渐回归传统生活,积极投身社会公益。
人们拒绝“集中消费”
广州某IT公司的谢先生最近三年的国庆长假都选择了自驾车旅游。自由和个性是他选择自驾游的理由,“避开人头攒动的机场、车站和码头,没有被导游牵着鼻子购物的尴尬”。
其实,汽车并不是自驾游的唯一交通工具。年轻律师小刘就选择了在“十一”这天携妻子双双骑上自行车,去探访广州远郊的森林公园,在农家果林中体验采摘之乐,晚上在山里的温泉旅馆住上一宿。
而利用国庆长假读书“充电”则是李小姐给自己的安排。她告诉记者,自己刚参加工作没多久,平时没时间学习,但公司每年都会有一些好职位让员工竞争上岗,因此她报名参加了一个英语口语短期培训班,“趁假期提高一下自己的竞争能力。”
观看文化演出,成为今年广州人的一个新度假方式。今年国庆期间,广州的“重头戏”是“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广州展演活动”,7台剧目都是精选剧目。从事出版工作的周先生一家三口在长假期间往来于广州各大剧院,一场不落地欣赏完了全部演出,“我觉得这样很充实,念中学的儿子也很欢迎这样的节日安排。”
节日献血投身公益
今年国庆这一天,共有1125名广州市民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无偿献血这一有特殊意义的过节方式。其实,一些热衷公益事业的人士在“十一”前就开始“密谋行动”,号召利用长假做几件善事。于是,网络上出现了许多组织公益活动的帖子。
“当我们想象辍学儿童那一双双渴望学习的双眼,莘莘学子们坐在危房里的胆颤,我们能够熟视无睹吗?不,我们不能!让此次出行成为我们生命之中一次最有意义、最为难忘的户外行。”这是某户外俱乐部节前向户外运动爱好者们发出的网上倡议,他们此次的行动目的地是江西省某贫困县,而帮助对象是那些失学儿童。
旅游盘点
●西部游增8成海南游跌出三甲
国庆黄金周旅游市场出现“井喷”。根据假日办的统计,国庆黄金周期间,广州的旅行社接待总人数和接团、组团总数分别为24.17万人次和7019个,同比分别上升113.62%和51.40%,营业收入总额为14967.49万元,同比上升46.09%。其中,旅行社接待省内游游客人数上升346.75%,组团参加省内游的游客人数也上升了123.73%。
进入最佳观赏期的西部线最“受宠”,各大旅行社推出的西部游线路增1倍,出团游客数增八成左右。海南线路报名人数比去年略有下降,跌出国内游排名三甲之外。(记者王飞通讯员甲办、汤绮婷、王坚、李化、潘婷婷)
交通盘点
●广州发送旅客同比增5.2%
“十一”期间,广州地区铁路、公路、水路及民航发送旅客人次同比增5.2%;城市公交及地铁共运送乘客3960.5万人次,与去年基本持平。
新白云机场航班发送2146架次,运送游客22.70万人次,抵达航班2158架次,抵达人数达23.62万人次。铁路方面,发送列车1334班次,运送人数达82.28万人次,抵达列车1309班次,抵达人数达59.09万人次。在公路运输方面,由广州往市外省内(含2市2区)发送17.51万班次,接载旅客383.69万人次,市内公共汽车发送64.80万班次,接载旅客3643.54万人次。水路运输方面,发送77班次,运送人数1.1万人次,抵达75班次,抵达人数0.88万人次。(记者王飞、耿旭静通讯员甲办、孔杰、杨丽媛、常青、志文、亨数)
休闲盘点
●百万市民选择逛公园
据初步统计,国庆黄金周7天里,超过100万的市民逛公园过假日。广州市属各大公园接待的游客人数就有90.5万人次,其中,白云山风景区36.2万人次,越秀公园30万人次,广州动物园14.1万次人,流花湖公园10.4万次人。(记者叶平生通讯员卢绍琨、刘微伟)
文化盘点
●超过20万人进博物馆看展览
“十一”期间,仅列入黄金周统计范围的12个文博单位,便接待游客21.35万人次,同比增长2.18%,营业收入247.22万元。据介绍,如果加上区级、专业等博物馆,这个数字还会增加不少。(记者卜松竹)
公益盘点
●6000留守市民无偿献血
黄金周7天时间,广州共有6043人次参加无偿献血,广州血液中心8个献血点共采集到血液总量120.9万毫升,最多的一天有1274人次献血,最少的也达到584人次,献血累计人次比今年“五一”黄金周还多2532人次。其中,四成献血者选择一次献血400毫升。(记者任珊珊通讯员张学元)
消费盘点
羊城家电旺销服装不太旺
四成客人来自珠三角
今年“十一”黄金周,留守一族和外地游客使得广州各商场的客流量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销售额全线飘红,广百百货、新大新公司、友谊商店等几大百货商场的销售额超过了两亿元。从各大商场的统计来看,来自珠三角的客人占30%~40%左右。
据各大百货公司反映,到商场的客人中,除了本市市民,有不少是自驾车从珠三角来的。广州友谊营运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停车场的车牌统计来看,来自珠三角的客人占30%~40%左右。而据广百统计,来自珠三角的客人占总体比例接近40%左右。
几乎所有的商家都表示,他们销售增幅最大的产品集中在家电、数码和电讯类商品,而往年受青睐的服装类今年表现不尽如人意。今年选择短线游的消费者增多,他们多数在4日或5日返程后,利用假期剩余时间进行购物消费,使黄金周的购物出现“首尾两头旺”。(记者林晓丽通讯员李展敏、江国源、梁澜、李伟聪)
治安盘点
广州寻人占求助警情一半
广东交通事故死174人
记者昨晚从广东省公安厅指挥中心获悉,国庆期间,广东省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全省刑事发案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10月1日至7日中午,全省110共受理刑事案件报警9400多宗,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全省没有发生重大凶杀案件和爆炸等恶性案件。
10月1日至6日,全省共发生重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157宗,死亡174人,事故宗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减少56宗、61人。但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有所上升,共发生6宗,死亡24人。10月1日至7日,深圳、珠海边防部队共检查进入特区人员1198万人次,查获公安部“网上追逃”人员5名。(记者张翼华通讯员孙太平、肖定东)
又讯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广州市的社会治安状况总体保持良好,截至6日,110接到的报警总量比节前一周有所下降,交通警情下降了39.9%,求助类警情上升了两成多。在求助的警情当中,寻人求助的约占一半。
广州市公安机关通过科技手段加强了对社会面的监控,越秀区公安分局在流花地区和北京路步行街安装了几十支录像监控枪。10月3日下午,越秀警方通过监控发现在西广场邮局门前有三名可疑男子正围着一名外地旅客,立即通知巡警前往现场盘查,发现这三名男子正冒充事主的亲友诈骗事主钱财。(记者欧阳晨通讯员张毅涛、陈立雄)
评论
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导力量
本报评论员苏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为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向人类社会共同理想的现实途径。构建和谐社会,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民主法治、利益协调、社会稳定等多个方面,需要以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其中,政府无疑是主导力量。
政府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就要求各级政府适应新的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新要求,不断提高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本领、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
政府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主导作用,是经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客观形势的要求。具体就广东而言,十六大以来,广东的和谐社会建设呈现自觉推动、加快推进的发展态势。但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资源、能源紧缺,对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严重;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拉大;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复杂多样;社会治安形势严峻……面对新趋势、新情况、新问题,构建和谐广东刻不容缓,政府部门应当有所作为,也必须有所作为。
政府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主导作用,也是顺利实现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的现实需要。结合地方的特点和实际,广东提出了“富裕、公平、活力、安康”的总体目标,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和谐广东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实现与维护全省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权益上。其中,经济的协调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整体布局和扶持、引导;民主和法治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政府部门的依法行政、率先垂范;先进文化的培育、现代公民教育,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倡导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活力的增强,离不开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和激励机制;社会公正的实现、各阶层利益的协调,离不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矛盾的化解与社会和睦,离不开大调解机制的作用;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维护,离不开和谐社区的建设和政府公共安全管理职能的强化……
构建和谐广东,关键在党;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主导力量是政府。各级政府部门要坚持开拓创新,出新招,走新路,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推动新发展,全面推进和谐广东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