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百余位市民参加“南海神・广州日报号”首航黄埔军校
在“南海神・广州日报号”仿古船上,小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昨日,在南海神庙广场举行传统的民间童戏活动。小孩子新奇地玩“瞎子跨栏”
昨日(2.20),百余位市民登上“南海神・广州日报号”,成为了广州-黄埔军校的首航游客。
大年初三,“南海神・广州日报号”从天字码头出发,带领市民首航黄埔军校,“军校叱咤风云”与“珠江流动博物馆”强强联合,市民走进仿古船,细读博物馆里的历史图片、实物,来到黄埔军校,近距离接触近代历史。
据悉,“南海神・广州日报号”为回馈广大市民,在春节期间按平时票价推出“黄埔军校日游参观”精华航线,凡购买参观票的游客还可获赠“中瑞友谊船”纪念封一套。
玩“复古”童戏 阿公阿婆大显身手
南海神庙提早开放
为了让广大善信敬香祈福,南海神庙将开放时间由原来的9时提前至清晨6时。从农历初一至十五的10:00~11:00,都将举办猜灯谜和传统民间童戏活动,并给参与活动的少年儿童准备丰富的新春礼品。
辘偶、掷仙、弹棋、瞎子跨栏、定点降伞、踢毽子、跳大绳,五六十年前广州街头巷尾流行的儿童游戏,“90后”甚至许多“80后”的少年儿童都从未玩过。在新春佳节的2月18日至3月4日(农历初一至十五),到黄埔区南海神庙可以重温代代相传的民间童戏,一家三代参与其中,大试身手。
六旬阿婆玩完一次还想玩第二次
辘偶、掷仙,这些旧时风行广州街头的童戏要用粤语发音才够地道。“掷仙”的意思是“掷铜仙”,“仙”就是铜钱。在地面上画出很多圆圈,用两块砖头纵横支成斜面,各人把仙“铛”地剁在斜面上,一直滚去,滚中圈内停下者得奖,出界的称为“界王”无效。昨天,60多岁的龚先生夫妇一早就从流花路过来玩,龚伯伯玩起掷仙特别来劲,一次中了三个圈,他还一边讲解掷仙时手势和力度的窍门,旁边的年轻人听得津津有味。黄阿姨说,60年前在街头经常玩这些游戏,几十年后重温,玩完一次还想玩第二次,看看手上的仙还写着“光绪元宝”,特别怀旧。
在定点降伞处,一个三代之家排在长龙之中。源阿姨告诉记者,这些游戏都是自己五六岁的时候玩的,今天和女儿、女婿、外孙过来,自己是最在行的。女儿孙女士表示自己从来没玩过,觉得很新奇,10岁的外孙玲玲更是兴致勃勃。
外地人感受岭南水乡民俗文化
在宽阔的文化广场,记者发现游客中不乏外地人。来自湖南的何小姐说,民间童戏很过瘾,很好玩。这些游戏有的和外地的民间游戏相似,例如定点降伞其实就是射弹弓,踢毽子、跳大绳在北方地区也很流行,但与这边童戏的名称写法和念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