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张喜平实习生张晓坚)越秀、东山、荔湾、天河、海珠;赵佗、康梁、詹天佑、刘永福、邓世昌―――在广州各区很快将竖立一批展现历史风云人物的主雕像。记者连日采访发现,不但这些历史人物背后都有讲不完的故事,而且雕像的创作也集中了广东的大师名家。广州决意要精雕细刻出一批足以传世的艺术精品。
扎辫子詹天佑再现荔湾
“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把20世纪的中国历史记录下来,竖立历史风云人物主雕像的设想和我的计划正好不谋而合。”雕塑大师潘鹤说起承揽三个区主雕塑的缘由,连称“太巧了”。
潘鹤说,几个月前,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建华找到他,希望他能为荔湾区未来的詹天佑纪念馆做一座詹天佑的塑像。这正中他的下怀,因为这位祖居荔湾的近代杰出工程师、中国自己建设的第一条铁路的主持者,是清末第一批留洋的学生之一,而且早已被列入了潘鹤的创作名单中,现在雕塑的草图已经被勾勒出来,创作时间大约需要半年。它将表现十二三岁的詹天佑坐船出国的情景。整座雕像约两米多高,包括长袍马褂、头扎辫子的少年詹天佑,以及洋船和大海,建成后将放置于詹天佑纪念馆。潘鹤希望从这个角度,表现出首批留学生对打破封建锁国的积极意义。
邓世昌巨像高达10米左右
在东山区的万木草堂,潘鹤将创作康有为、梁启超以及丘逢甲3位历史文化名人的雕像,这也是源自陈建华的邀请。目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塑像已经完成了草图设计,塑像高约3米左右。万木草堂是康有为讲学之地,梁启超曾求学于此,不过鲜为人知的是,万木草堂本是丘氏宗祠,也是清末岭南三大诗人之一的丘逢甲族人祭祖、授课之地,康有为开学收徒之时借用了此处。于是,3位历史名人以一种极为有趣的形式,在此相逢了。
潘老还计划在海珠区的邓世昌纪念广场设计一座邓世昌雕像,草图也画出来了。邓世昌在反侵略战争中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与他出生成长的土地和环境息息相关。他1849年出生广东番禺县,即现在的广州海珠区。当年英国侵略者扫荡广州,羊城军民前赴后继英勇抵抗的事迹和精神,使邓世昌少时即有发愤为国的思想。与前面几件作品相比,这位甲午海战中最壮烈的民族英雄将以一尊巨像来表现,规模大致相当于海珠广场上的广州解放像,高度至少在10米左右。
“那些20世纪救亡图存的留学生、民族英雄人物、渴望祖国统一的志士,以及国际主义战士,都是这么多年来我在创作中很少涉及的。”潘鹤表示,没想到在短短两三个月之内,广州市便送来这样一批让他爱不释手的题材。
赵佗雕像位置要重新论证
越秀区的主雕像是岭南历史上第一位帝王―――南越国开国之君赵佗,将由另一位著名雕塑家、广州雕塑院院长俞畅创作。越秀区委宣传部部长黄洁峰透露,初步方案已经在春节前获得通过。塑像原来打算放置在北京路广州大厦的出口处,但现在要由市规划局重新论证,尚不能确定。黄洁峰解释说,越秀区选择建赵佗雕像是经过了慎重的考虑。赵佗为岭南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赵佗是开发岭南第一功臣”早已成为岭南人民的共识。赵佗来到岭南后,起用南越各族能人,促进民族大融合,推动岭南的生产力和文化飞跃发展,使南越从一个原始社会迅速进入到封建社会,后来又归附汉朝,为国家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赵佗在位时,岭南政治稳定,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而且记者了解到,当时南越国的政治中心―――宫署所在地,与北京路仅一墙之隔,考古队员们至今还在遗址中不断发掘出重要的历史文物。
刘永福雕像置于刘氏家庙
天河区要创作的是清末爱国将领、中法战争中威名远播的“黑旗军”领袖刘永福的雕像。天河区委宣传部新闻科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广泛收集刘永福将军的英雄事迹,以便由专家进行雕像的设计。预计雕像完成后放置于刘氏家庙。
刘氏家庙位于广州大道旁沙河大街大洲地2号,是刘永福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主持建造的,旨在纪念在抗法战争中阵亡的战士。刘永福晚年曾在家庙居住。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刘氏家庙是一座典型的方形砖木结构的广东南方庭院,具有颇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刘永福一生四次到过广州天河地区。天河区的永福路、永福村、华南理工大学中的刘义亭等,都与纪念刘永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