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民营“档口”雄霸 广州汽配产业辐射国内

  • 听全文
  • 2004-06-01
  • 来源:本网
  • 分享到
  • -


  在一些大型汽车生产、商贸企业的辐射带动下民营汽配企业自发形成产业群落。永福路,这条对广州人来说很普通的一条路,在有车族的心目中却相当“威水”―――其周边集中了超过1000家的汽配档口,规模在全国数一数二,租金比中信广场都贵。在这里,所有汽车配件、用品都可“一站式”搞掂。许多来自华东、港澳甚至国外的客商都会定期来这里采购汽配用品。
  
  更加“威水”的是,在永福路一带汽配产业群落里“淘金”的几乎清一色是民营企业主。他们牢牢把握着汽车消费大市场的商机,在一些大型汽车生产、商贸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下,形成了生机勃勃、良性竞争的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汽配档口”占据大市场
  
  永福路汽配市场是广州汽配市场发展的缩影。“广州的汽配市场完全是自发形成的。”广州市工商局专业市场交易分局一位见证了广州汽配市场发展历程的人士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些进口车、微型车进入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汽配市场需求日益彰显,永福路周边参差不齐地冒出了一些用砖瓦或水泥建成的个体汽配档口。他们代理配件,售卖汽车用品,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
  
  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汽配市场需求日益庞大,这些档口逐渐连成一片。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工商部门将汽配档户纳入规范管理,目前仅永福路、恒福路、广源路一带就形成了五六个专业汽配市场,共有个体私营档户1200多个。有关人士认为,汽配市场之所以为民企占据,缘于民企对市场商机的灵敏嗅觉和灵活把握。
  
   “前店后厂”创自有品牌
  
  谈及能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秘诀,许多汽配档老板都说起了这句话:“跟着市场走。”广州顺业汽车用品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继贤说,1988年他在永福路搞汽配用品经销,代理别人的产品。虽然利润不小,但慢慢觉得手脚放不开,自己没产品,难免受制于人。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他瞅准汽车罩总是缺货的商机,毅然决定“自起炉灶”设厂开发汽车用品,2000年办起了自己的汽车用品厂。他请来能人自主开发各种汽车装饰用品,紧紧抓住了市场,获得了丰厚回报。“汽车消费市场越来越大,但是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活得好,必须多动脑筋!”
  
  现在,不少不满足于赚“小钱”的民企开始走“品牌”路线。据不完全统计,仅永福路一带的汽配市场中就有2成左右的汽配店形成了“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不仅卖别人的产品,还有自己的研发队伍,其中还有博士硕士。一些汽配用品店还给自己的多种产品分别注册了商标,产品出口到东南亚、香港等地。
  
   “四大群落”年产值数百亿元
  
  如今,在广州本田、日产、大众、宝龙等大型汽车生产、商贸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下,广州初步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汽车及零配件生产经营链。从事整车销售、汽车维修、零配件加工、零配件销售的私企越来越多,占据了9成以上的市场份额。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从事汽车和零配件产销的私企和个体工商户2101家,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开发区、增城、黄埔,北部的花都、南部的南沙开发区以及永福路周边等地,形成了汽车和零配件的四大产业群落,年产值达数百亿元,吸纳了上万的就业人群,呈现出良性竞争、整体发展的格局。

广州日报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