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广州人过中秋不亚于年三十

  • 听全文
  • 2007-09-25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中秋前夕,邓圻同老伯专门为外孙扎了一个传统灯笼。 

9月24日,东风东路小学的同学们将家里多出来的月饼集中起来捐给广西山区的苗族小朋友。中秋节夜晚,广西小朋友就可以品尝到广州小朋友的“爱心月饼”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秋节是人们团圆的日子。不管有多忙碌,人们都会选择陪家人和最亲近的人一起吃顿团圆饭。9月24日,记者走访了部分广州老街坊、民俗专家,发现市民对中秋节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大年三十。

  秋意渐浓,闪烁的灯笼,更添丝丝暖意。今日,也许你是一名在异乡的游子,又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大家同赏一轮明月,共浴皎洁的月色之中,在广州这座温馨的城市里你可以找到家的感觉。

关键词・习俗

赏月之前拜月光

  八月十五中秋节,从前也叫“月光诞”,广州人素有“拜月光”的风俗。根据老人家们回忆,农历八月十五当天,大家一早起来,就开始用月饼、水果祭祖拜神,晚上全家围桌而聚吃团圆饭。晚饭过后,便举行“拜月光”仪式。在天台或门口竖起竹竿,挂上彩灯和灯笼,摆上月饼、柚子、芋头、菱角、香蕉等,对月而祭。祭月时要焚香燃烛,烧“月光衣”。拜完月光后吃粥、吃田螺,一家老少在一起畅叙至深夜。

灯笼越高越吉利

  “八月十五挂灯笼,有人快活有人愁,有人提灯随街走,有人树下眼泪流。”“老西关”邓圻同告诉记者,这首歌谣提到了“挂灯笼”的习俗。

  据介绍,中秋节,在广州有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挂灯笼。每逢中秋节,各家要用竹条扎灯,有水果灯,也有鸟兽灯、鱼虫灯,也可砌成字灯。到了夜里,就在灯内燃烛,下面再连接许多小灯,用绳系在竹竿上。然后将竹竿插在房屋高处,如平台、屋顶或高树之上。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

  邓老说,谁家的灯笼挂得越高就越吉利,以往老人家都会给小孙子送灯笼,还要加上一支七星旗,希望子孙聪明伶俐,快高长大。

穷人加入“月饼会”

  “旧时很多穷人家过中秋买不起月饼,可以加入‘月饼会’,分十二个月缴份金,就能买到价钱实惠的月饼。”今年90岁的“老广州”郑垣说,广州人过中秋从来都少不了月饼,月饼也一向比其他糕点卖得要贵。“我记得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一些中小饼家和茶楼为了周转资金,搞起了一种‘月饼会’的组织,串联周边低收入居民按月交纳若干钱,从每年中秋开始,供足十二个月,到下年中秋前,就可从这个饼家茶楼取得一份月饼。”

  郑垣回忆说,参加“月饼会”的人,多是低薪工人或开小店的居民,他们按月交纳份金,还可以获得正价八折左右的优惠,相当于如今的“分期付款”。

对月食螺眼睛明

  “小时候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人都会在天台吃螺赏月,小孩子提着灯笼满街跑,既欢乐又温馨。”陈株株是土生土长的广州女孩,吃紫苏炒螺是每个中秋不可少的“例牌”。“大人说中秋那天对月啜螺肉,越啜眼越明,所以我每年中秋都会捧着一碗石螺,在天台上把眼睛瞪得大大地拼命地啜。”

  陈株株回忆说,小时候的中秋节当天,她和表哥都盼着早点下课回家,帮奶奶洗螺和剪螺。“我们几个老表都会比拼谁的动作快,觉得很有成就感。”

  民俗专家:

  风俗不变 更追求时尚健康

  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曾应枫说,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在广州人眼中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中秋节亲人团圆,拜祭月光,吃月饼等风俗不曾改变。只是市民使过中秋的节目更加丰富多元。

  在食品方面,光是月饼就出现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品种,充分证明了“食在广州”的这句话,广州的美食花样多,连月饼也不例外,年轻人特别喜欢,这也是追求时尚健康的反映。

关键词・月饼

改良月饼受追捧

  芋头、田螺等这些平时不起眼的小食品,这几天在广州各大菜市场都摆到了醒目位置,与商场、酒楼里琳琅满目的月饼一起,衬托起浓郁的节日气氛。昨晚,住在龙津西路的王婆婆就准备好芋头、菱角、柚子等中秋佳节食物,当然还有各式月饼,这些既是“拜月光”的贡品,也是一家人赏月的美食。

  在广州街头,不断推陈出新的月饼一向是时尚和潮流的标志。冰皮月饼、水果月饼、雪糕月饼等新潮的品种不断应运而生。店主陈先生说,各式月饼不但可以满足不同人的口味,也可传承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习俗。

关键词・灯笼

灯笼批发很火爆

  灯笼也是广州人过中秋的必备品。根据文籍记载,广州旧地名“四牌楼”就与灯笼有很大关系。在明、清时期,今惠福西路与解放中路交叉处一带是著名的“灯笼街”。时光不再,“灯笼街”荡然无存,但在解放路与一德路交界处,灯笼批发却非常火爆。“今年,这种传统的纸制折叠灯笼最为热销,受到很多批发商的青睐。”灯笼批发店的老板指着一箱灯笼高兴地说。在这家店铺,记者看到很多传统的纸制灯笼被商家挂在了店铺最为显眼的位置。

  经过仔细观察,记者发现在传统的纸制折叠基础上,中国传统灯笼纷纷玩出了“新花样”,很多传统纸制折叠灯笼“披”上了新外衣,换了新“造型”。

  据了解,过去传统的灯笼要么成椭圆,要么成长方形,今年的灯笼则出现了南瓜形、圆形、草莓等水果的形状。红色、橙色、大红色的灯笼营造了浓烈的节日气氛。有的传统灯笼还被“改造”成了“机器猫”、“Kitty猫”的形状等等。它们大都栩栩如生,让小朋友爱不释手。

关键词・异乡

AA制聚会过节

  据了解,广州的“一山一水”――白云山、珠江是最多市民选择的赏月胜地。特别是来穗工作的外地人,更会借中秋佳节与家人或朋友“游山玩水”,共赏明月。

  来自湖南、在广州教书的林老师说:“9月25日的中秋节,因为不是周末,所以除了我之外,还有一些外地同事也回不了家团圆,不如把大家组织起来过节。具体方案如下,AA制付款,大家先找个地方吃饭;然后拎着水果、月饼去露天的地方聊天;每个人准备一两个即兴节目,不求专业,只求助兴。”

  “在草坪上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边吃月饼边唱歌,还玩游戏,还拿着漂亮的灯笼,就像举办篝火晚会一样热闹。”广州大学大一新生何晓梅告诉记者她和同学的中秋计划。

  小梅家在湖南,今年是第一次在广州过中秋。因为家住得比较远,不能回家过中秋的大一新生不少,他们大多选择聚在一起,准备好月饼、水果和零食,十几二十个年轻人一起在草坪上开一个中秋Party。“当然,晚上肯定要给家里人和亲戚好友打电话问候。”小梅笑着说。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