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铭刻悲愤岁月 再现烽火广州

  • 听全文
  • 2005-08-07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经过近5个月的筹备,广州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的反映广州以及广东军民抗战史实的《广州抗战史迹展》将从8月9日至9月25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行。昨天,本报记者获得主办方的许可,进入正在布展中的展馆参观。悲愤肃穆是展览带给参观者的主色调,一个个珍贵的遗物和图片让人驻足不前,由省市20多位党史专家审鉴的史料大部分是首次展出……

  记者周祚 通讯员 梁正祥、郭德焱

  特

  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广州抗战史迹展》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等单位主办,广州革命历史博物馆承办,展览中的大部分展品都是由该馆提供,许多市民也为展览提供了家中珍藏的史料。展览内容包括300多张图片、100多件文物、10余辑录像等,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文艺、新闻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广州抗战史迹展》以旧址、遗址为主线,按照时间发展顺序,通过图片、实物、文字和实景等形式,系统全面地再现了广州抗战的悲壮历程。展览分为6个部分:一、七七事变前广州抗日救亡运动史迹;二、国共合作后广州抗日救亡运动史迹;三、日军在广州暴行遗址;四、正面战场抗战史迹;五、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斗争活动史迹;六、抗战胜利。

  整个展览结构新颖,选材独特。谈起展览的布展和选材创意,参与展览审稿的党史专家、广东省委党校教授曾庆榴说,今年是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作为广州纪念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广州抗战史迹展》的选题非常重要。专家们认为,过去人们一提起抗战史展,经常会想起南京大屠杀或卢沟桥事变等,广州是华南抗战的主战场之一,广州军民的抗战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抗战史实却鲜为人知。因此,《广州抗战史迹展》应该具有广州特色、展出主体以发生在广州的史实为主。记者参观中看到,以史迹为线索的展览脉络清晰,史料丰富全面,同时这么大规模地展示日军在广州的暴行实录在广州也是首次。据说,参与布展的工作人员都反复观看过无数次,每一次都被其中讲述的史实所深深吸引。

  新

  仿制当年日机轰炸后的街景

  展览中许多史料都是首次展出,这些“珍藏的记忆”是最吸引观众的内容,如冼星海为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谱曲的队歌就鲜为人知。据介绍,1938年初,广东8个青年抗日团体合并为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简称抗先),队员襄勤大学学生王玟在前去武汉参加会议的火车上激情写就了“抗先”队歌的歌词。“抗先”托人辗转将歌词送给正在延安的冼星海。听到为父老乡亲抗战谱曲,冼星海欣然应允。这首歌谱好曲后,又经由地下通道回到广州,立刻在“抗先”组织内和社会上传唱一时。据悉,参加“抗先”的都是当时的热血青年和进步师生,最高潮时有1万多名青年参加“抗先”,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这首“抗先”队歌也是冼星海为广州抗战谱写的唯一的战歌。

  类似的首次公开展出的史迹在展览中还有许多,如郭沫若在广州街头参加抗战游行的图片等。

  记者看到,展览在布展上也费了不少心思,不仅有抗战时期广州的一个个旧址和遗迹的介绍,图、文、音结合立体展示了广州抗战的历史场景,还挖掘出不少实物。如在展厅的入门处,堆放着当年游击队员使用过的几尊迫击炮、东纵队员使用过的军刀和手枪、东纵司令员曾生向部队发布的紧急命令、夏衍在广州编办的《救亡日报》原件等。此外,展览还根据当时的真实情景仿制了广州被日机轰炸后的残破街景以及战斗碉堡和沙包等,这些布展效果使观众仿佛置身于当年抗战烽火之中。

  恨

  一些大酒店被强设“慰劳所”

  展览所表现出来的广州军民抗战的英雄事迹令人振奋,日军在广州犯下的罄竹难书的暴行令人愤慨!

  城区内被设置多处“慰劳所”

  展览内容除了包括日寇侵占广州期间对广州人民随意虐杀和执行奴化教育外,还包括日军在广州“强征慰安妇”和在城区内设置多处“慰劳所”的罪行。展览首次展出了这些“慰劳所”的具体情况。记者看到一幅反映大批日军进驻广州某大酒店的图片,这幅图片下标明:日军在进城后,曾在该大酒店设立“皇军慰劳所”。日军还把街道上的行人当成活靶子射击取乐,肆意调戏和侮辱妇女。一幅图片也清楚记载着:1939年11月,在广州的日军将拘留在日伪医院的良家妇女2000多人,编为“姑娘慰问队”,分送到前线充任军妓。日军把广州东源大街、东源新街、东源东街的住户赶走,并在此设立“慰劳所”……

  除此之外,日军在广州城内以强制手段推行奴化教育,例如强行开办日语学校,共在广州开设日语学校5间,学生有681人,连5岁的小孩子都要被迫学日语。

  夏衍名篇描绘人间惨状

  展览还反映了广州在日军长达14个月的轰炸下的惨状。据介绍,广州在抗战初期是国内抗战物资的重要补给点,因此成为日军的重点轰炸破坏目标。在广州遭受轰炸最惨烈的时期,巴金、夏衍等著名文学家和我党领导人叶剑英都在广州。夏衍在其后来的抗战名篇《广州在轰炸中》中如此描绘了当时广州的人间惨状:“广州最繁盛的街道,全被炸成瓦砾场了,文化街的永汉路、惠爱路、长堤,每走十步不是一堆焦土和残砖,就是一排炸成碎片压成血浆的尸块。……路中散碎着人的肉,毛茸茸的小孩的头盖,灰黄色的脑浆,炸飞到十几步远的紫蓝色的肚肠……”巴金也写了许多关于广州轰炸的文章,其中说到他在骑楼下,听到了日军飞机俯冲和机枪的扫射。

  专家告诉记者,展出的史迹只是一小部分,尚有大量的史实尚在考证中,如果下次再举办类似展览,将会有更多的血证被公布于世。

  专家称,“慰劳所”以及日军其他罪行,再次证明了侵华日军在广州的暴行,同时也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