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雕
广东音乐
广彩
广绣 陈安摄
记者昨日获悉,国家文化部年内将评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广东已经于昨日开出51项的申报名单,其中广州占5项。广州5个备选项目分别是造型类的广彩、广绣、牙雕,表演类的粤剧、广东音乐,都是传统艺术、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门类。
记者了解到,我国已经制定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评定暂行办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前者包括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后者则指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由国家文化行政部门负责人和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出,每两年由国务院批准并公布一次。
广彩广绣牙雕粤剧
广东音乐冲刺首批“国遗”
入选项目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名录”方式公布,而不是有形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方式。
记者多方采访后发现,这些曾经辉煌的传统文化精品目前都或多或少面临着“生存危机”。两年前广州曾经做过一次粤剧现状调查,结果是“铁杆”戏迷只有2000多人,而且呈现出“收入低,文化水平低,年龄高”的局面。昨日,广州粤剧团团长倪惠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种说法有片面性,但她坚信,作为本土文化的一个“根”,粤剧仍有繁荣的一天,但是必须创造出更好的作品吸引观众。“现在我们单纯靠卖票几乎没法生存。”广东音乐曲艺团团长薛子亮则表示。广绣大师级人物只有年近70的陈少芳,她表示,因为出师不易,许多学员半途而废,传统的手工绣品由于成本高昂,市场也相当有限,广绣要走出困境也许只能走向单纯的艺术品这条路。广彩现今虽有不少著名艺人,但由于行内恶性竞争等隐患,给行业发展造成很大障碍。1990年起世界许多国家全面禁止象牙贸易,中国也不再进口象牙,牙雕面临着原料断档的困境。同时,牙雕学成很难,但回报又远不算高,阻住了许多年轻人入行的脚步。
广州市文化局社会文化处处长赵清木在接受采访时,特别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最终解决办法不是靠给钱来扶持,更应当从解决税费问题上下手。可以参照国外做法,集中建立旅游工场。学校、艺术单位中也可以考虑搞一些民间艺术的创作室,以“口传身教”的方式使它们得以传承。
广东拟申报的51个项目
广州:广州牙雕、广彩、广绣、粤剧、广东音乐;佛山:佛山木版年画、剪纸、石湾公仔、龙舟说唱、秋色;湛江:雷州石狗、吴川飘色、遂溪舞狮、雷剧;汕头:潮剧、澄海灯谜、澄海版画;梅州:客家山歌、广东汉乐、火龙、五华木偶、平远船灯;汕尾:正字戏、汕尾渔歌、何田高景、陆丰皮影艺术;中山:中山咸水歌、小榄菊花、醉龙;东莞:麒麟舞;肇庆:端砚、龙母诞;清远:南岗千年瑶寨、英石、瑶族耍歌堂;潮州:金木雕、潮州音乐、大吴泥塑、潮绣、铁枝木偶;揭阳:英歌舞;茂名:高州木偶、化州跳花棚;云浮:坛经、六祖诞集会;河源:忠信花灯、花朝戏;惠州:龙门农民画;江门:新会葵艺;阳江:风筝;珠海:沙田民歌。(刘旦、卜松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