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大沙头有个免费大书吧

  • 听全文
  • 2008-01-09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每到周末,市民陈先生有了一个新的泡吧好去处。在繁华的闹市中,有个一千多平方米的大型免费书吧,过千册古今中外的人文书籍让人读个痛快。据悉,书吧自去年年底开业以来,吸引广大爱书之人前去参观阅览。日前,书吧创办者、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哲学20年的霍韬晦教授开讲《国学复兴,西学何从?》,吸引了上百市民前去倾听和感受国学的魅力。

  书吧坐落在繁华的大沙头某二手市场旁一处商业大厦内,整个五层十分幽静,有舒适的座椅和种类齐全的人文书籍,穿过层层书架,便到达国学讲坛现场。开讲时间还没到,里面已经坐满了爱读书的市民。

  霍韬晦讲了国学的三次热潮,他说,第一次是洋务运动前后,先进知识分子要在器物层面学习西方,保留中国文化在治国根本、修养层次的主体地位。第二次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代表主张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这次国学热为回应全盘西化。第三次就是近几年兴起的国学热,是要提升国家形象,寻找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谋求在世界范围内的尊重。

  书吧像个图书馆

  在两个小时的讲述中,有的市民一边听一边做笔记。霍韬晦讲完后,好几位听众举手提问,对于国学的理解和认识发表各自的看法。

  据观察,这个书吧更像是一个图书馆,书架上面的书籍包括整套的儒家思想读物,中外思想家著作,中外文学作品,养生类、哲学类丛书,在这里找不到太多的畅销书。

  每月十几万维持书吧运作

  只要你有时间,每天从中午到晚上9时,都可以在此处优雅地看书。在广州一个商业大厦,租赁如此庞大的地方作为几乎是非盈利的书吧和讲座场地,光是水电费就是一笔昂贵的支出。据工作人员透露,每个月需要十几万去维持运作,书吧内可以收费的项目仅仅是购买书籍或者在茶轩品茶,这些收入对于弥补支出只是杯水车薪。“但是老板愿意尝试经营这样的事业。”

  经费从何而来?据了解,师承新儒家大师牟宗三的霍韬晦建立了一个教育基金,传承国粹和有益的文化,每年通过慈善活动到各地筹集资金。去年,他在凤凰卫视主讲国学论坛时,一位匿名人士就捐助了100万支持他的事业。目前,在中国香港、新加坡也建立了类似的人文书吧。

  在书吧里,有五六名年轻的员工在服务,都是大学毕业生,他们说,应聘要求是热爱读书,细心文静,虽然工资不高,但是同事和客人都热爱读书,以书会友,感觉很好。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